你說 AI 就是聊天機器人與圖像生成工具。
就好比說網際網路的全部價值,定論為「收發電子郵件」與「觀看貓咪影片」。
你將 AI 視為一個「進階的搜尋引擎」,但你忽略了其核心的、正在重塑世界的本質
AI 不是用來檢索世界的,它是用來解構、理解並 重新創造 世界的。
這項能力的核心就是「萬物皆可 Tokenized」。
Tokenization 的意義,遠遠超越將文字切分後進行接龍。
它是一種通用語言學方法,能將任何連續或結構化的數據,轉譯成 AI 模型能夠學習、
預測與生成的離散序列與高維度空間。
一旦掌握了這個方法論,AI 的應用範圍就從「娛樂」與「資訊」領域,
擴展到了科學、工程與生命領域。
以下是 AI 通過 Tokenization 實現的,遠超「聊天」與「造假」的實質變革:
一、 生命科學的重構:蛋白質與基因序列
當我們把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或 DNA 的核苷酸序列(A、T、C、G)視為 Token 時:
蛋白質排列可以是 Token:
所以 AI 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預測複雜蛋白質的三維折疊結構(例如 AlphaFold)。
這將藥物開發中耗時數年的結構解析工作,縮短到數分鐘,極大地加速了新藥研發、
疫苗設計與生物工程的進程。這不是搜尋,這是加速生物學發現。
DNA 序列可以是 Token:
所以 AI 可以分析與預測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疾病、優化基因編輯(CRISPR)的準確度,
並設計用於生產藥物或分解環境污染物的合成生物體。
這是在微觀層面掌握生命的密碼,解決人類的健康與永續性挑戰。
二、 物理與感知的擴展:影像與聲音
當我們把影像像素或音訊取樣視為 Token 時:
像素可以是 Token:
所以 AI 能讀懂醫學影像(X光、核磁共振),實現比人類醫師更早、更準確的輔助診斷
;協助自動駕駛系統在極端天氣下準確識別路況;並在台積電工廠中
進行毫秒級的瑕疵品檢測。這不是造假,這是大幅提升精確度與安全性。
聲音可以是 Token:
所以 AI 不僅能模仿聲音,更能分析機器的運轉聲波,實現預測性維護,在零件損壞前提
前預警,避免巨額的停機損失。它能理解語調、語氣與情緒,將人類溝通帶向
更高層次的無障礙與高效率,甚至是跨物種的溝通。
三、 工程與產業的通用介面
Tokenization 的原理甚至適用於抽象的符號結構:
程式碼與演算法可以是 Token:
所以 AI 能自動除錯、優化複雜的晶片設計,甚至根據工程師的自然語言需求,
自動生成高效率的程式碼。這將數百萬行的重複性勞動轉化為 AI 的工作,
讓人力集中於更高階的創新。
物理數據與化學結構可以是 Token:
所以 AI 可以模擬並設計具有特定效能的新材料(如新型電池材料、高性能釩合金),
這些設計是在實驗室耗費幾十年都難以窮舉的。
全球經濟數據與股市資料可以是 Token:
將 GDP、通膨率、數百萬企業的財報、衛星影像中的港口貨櫃量、供應鏈的區塊鏈數據、
甚至社群媒體的投資情緒化為 Token,AI 得以預測地緣政治衝突對半導體供應鏈的
連鎖效應、模擬央行利率政策對新興市場的非線性衝擊、
在流動性危機發生前 72 小時發出系統性風險警報,並為政府規劃數兆元刺激政策提供
動態沙盒測試——這不是金融算命,而是以全維度數據建立的經濟模擬器,讓決策者看
見傳統模型遺漏的隱藏關聯,進而迴避金融危機。
結論:超越聊天與造假的視野。
將 AI 侷限於「進階搜尋引擎」或「造假工具」,是將技術的濫用可能性
視為技術的全部潛力。
AI 真正的革命性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個通用框架,使人類得以處理和理解那些過往因
規模過於龐大、複雜度過高而無法觸及的知識領域。
台灣擁有台積電領先全球的硬體基礎,這為 AI 處理巨量的 Token 提供了物理運算能力
。當世界開始用 AI 解構生命、設計材料、優化工業時,我們討論的將不再是
「AI 還能幹嘛?」,而是「還有什麼是 AI 不參與的?」
AI 不只是在模仿人類的結果,它正在學習這個世界的底層規律,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創造新的科學知識與產業解決方案。這才是 AI 正在帶來、且無可辯駁的巨大改變。
※ 引述《ihl123456 (雨風評)》之銘言:
: 話說近年來台灣一直在跳針AI
: 以為有了台積電就能大鳴大放
: 狂吹AI能為各位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 不過目前看起來就是個進階的搜尋引擎之外
: 除了造假影片照片就是剩聊天機器人的功能而已
: AI除了聊天、造假外還能幹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