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DNA之父」辭世享耆壽97歲 34歲獲諾貝

作者: jfsu (水精靈)   2025-11-08 20:41:54
: : 在2019年播出的電視紀錄片中,華生再度被問及「對於種族與智力之間關係的看法,跟以前
: : 有沒有變化?」他強調,「不,完全沒有」。對此,冷泉港實驗室撤銷了授予華生的幾個榮
: : 譽頭銜,譴責其言論「應受譴責」且「不受科學支持」。
: : 在獲得諾貝爾獎半個多世紀後,華生於2014年以470萬美元拍賣掉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不過
: : ,得標者最終將這枚獎章歸還給了華生。
: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 https://reurl.cc/VmEaMY
: : 6.備註:
: : 後半生那些爭議言論在那時候極度政治正確下影響太大了,如果在最近的氛圍講也許不會那
: : 麼慘?
前半恕刪。
首先來個前情提要,不喜歡枯燥的敘述的人可以直接跳過。
===以下是前情提要==以下是前情提要===以下是前情提要====以下是前情提要==
1869年,瑞典人一位科學家發現細胞核主要由含磷物質構成。
1889年,這種物質是一種強酸,我們稱為核酸。德國生化學家科賽爾將核酸水解,發現
它含有三種成份:核糖、磷酸和有機鹼。其中,有機鹼又含有四種成份:
胸腺嘧啶(T)、胞嘧啶(C)、腺嘌呤(A)、鳥嘌呤(G)。科賽爾的學生,美國
化學家萊文,他發現核酸裏的糖比普通糖少一個碳原子,就叫它核糖。之後
又發現有些核糖少一個氧原子,就命為去氧核糖。這樣,核酸就有了兩種:
核糖核酸(RNA)和去氧核糖核酸(DNA)。
DNA最早的操刀手是物理學家,因為在1930年中期,當時的量子力學正蓬勃發展。一些
物理學家不滿只用物理現象來解釋某些理論,於是LP一捏,卵蛋一夾,將那好奇的觸手
伸向生物學這塊少女地身上。
帶頭的人是誰呢?一位是玻爾,另一位是薛丁格,最後一位我不能說。
玻爾(Niels Hendrik David Bohr (1885~1962)就是提出加入光譜量子化條件來解
釋氫原子的物理大師)當時在醫學家、生物學家的面前發表了一個名為《光與生命》
的演講,他從量子力學的觀點,大談物理與生物的互補原理。當時台下有一位叫
德爾布呂克(Max Ludwig Henning Delbr'ck,1906.9.4-1981.3.9,德裔美籍生
物物理學家,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共同獲獎者)的青年,聽了玻爾的
演講之後,忽然覺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原理正可以用於生物學這門新學科,
於是,他由原子物理轉入生物學研究。
之後,他弄了個〔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和生物學家赫爾希等人設計了 一個巧妙
試驗,證明DNA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而執行遺傳任務的並不是蛋白質 ,也因此
被大家尊稱為〔分子生物學之父〕,這是後話。
既然DNA就是遺傳物質,那麼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怎樣實現遺傳呢?
這個生物學中的大難題竟然是從一個物理學家首先提筆解答!
到底是誰真強者?嘿!就是赫赫有名的量子力學大師薛丁格。
他在1944年寫了一本研究生物學的書《生命是什麼?》。他指出遺傳物質可能是由
基本粒子連接起來的非週期結晶。它就像電報中的電碼,通過"‧"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