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森航運「曼努凱號」在寧波被收取446萬人民幣 首個陸港口費苦主
2025-10-18 08:13 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為回應美國對中國船舶加徵港務費,中國大陸於10月14日起正式開始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
別港務費。而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17日報導,有消息稱,美國美森航運公司
(Matson, Inc.)的「曼努凱號」(Manukai)貨輪已第一個「嚐到苦頭」。同時,航運公
司也正迅速調整航線、重組企業結構,以規避潛在損失。
「曼努凱號」貨輪13日抵達寧波,在中方特別港務費生效當天卸貨,被收取了446萬元人
民幣(62萬7,943美元)的費用,之後離開前往上海。事件尚未得到寧波港或政府部門的正
式確認,但由於船舶停泊時間、噸位及營運背景均與政策執行細則相符,業內普遍認為這
是中方特別港務費生效後,首個被罰案例。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稱,「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4日指出,相關費用均於14日正式生效
,美國收費標準為每淨噸50美元,中國則初期收取每淨噸400元人民幣,計劃到2028年升
至每淨噸1120元人民幣。兩項費用以單次航程計費,每年最多收取五次。
報導稱,根據全球航運權威媒體《勞氏日報》的計算,一艘3.5萬噸的汽車運輸船全年停
靠美港一次的費用將達560萬美元,而由於中國港口通常服務的是噸位高達20萬噸及以上
的大型散裝貨船,涉及的費用可能更高。
美國海事諮詢公司Cavalier Shipping負責人詹姆斯·萊特伯恩(James Lightbourn)分
析認為,美國港口費影響有限。他指出,2024年,全球貿易船舶共停靠港口8.5735萬次,
其中僅254次屬於美國收費範圍。英國德魯裡供應鏈顧問公司負責人菲利普·達馬斯(
Philip Damas)估算,僅約11%的往返美國的貨櫃船將受到影響。
相較之下,中國的反制措施影響更廣。萊特伯恩表示,由於大部分航運公司的股權結構通
常比較複雜甚至故意不透明,目前尚無法完全計算影響範圍。初期焦點在上市公司,但許
多歐洲航運公司也可能由美國基金私有持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航運代表稱,中國實際上是針對股東施壓,許多公司在全球交易
所上市,可能存在美國投資者,因此儘管兩套政策看似類似,但中國措施的實際衝擊可能
更大。《南華早報》報導稱,航運公司已在嘗試透過董事會調整來緩解新規影響。美國上
市油輪船東Okeanis Eco Tankers於13日發佈公告稱,兩名董事羅伯特·納普(Robert
Knapp)和約書亞·內姆瑟(Joshua Nemser)已決定辭職。
同時,中國香港上市乾散貨航運公司太平洋航運(Pacific Basin Shipping)13日宣布,
公司非執行董事張日奇辭職,自2025年10月13日起生效。該公司表示,張先生相信,而董
事會也同意其辭任將有助公司改變董事會組成,以降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301
調查對中國擁有或經營的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潛在限制。
報導稱,世界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和德國赫伯羅特公司也採取行動,將兩艘掛美國旗
的船隻繞過中國港口。赫伯羅特的一艘貨櫃船取消了原定在寧波的停靠,改為前往韓國釜
山。馬士基也表示,原本運往或經停寧波的貨物將在釜山卸載,再透過公司航運網絡運送
至最終目的地。原定經寧波運往美國的出口貨物將轉移至其他船舶,在韓國進行中轉。據
悉,受影響的船舶均在韓國建造,而非中國製造,因此未能享有中國港口費豁免。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9078167?from=udn-catehotnews_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