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orFukt (托爾)》之銘言
: 看到日本前後任創作歌手天花板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LqsLsooJY
: 宇多田光+律師聯手的新歌曲不到一天就破200萬次了
: 讓人想到周杰倫音樂生涯一直打不出國際
: 別人講到亞洲的創作歌手扛壩子 也只會想到宇多田光
: 周杰倫外國的知名度只有這種慘況
: https://i.imgur.com/Amamt24.jpeg
: 周是倒楣剛好巔峰遇到宇多田光 才沒辦法紅出中文圈嗎?
說是因為跟Utada同時代被壓制,其實真的跟Utada沒關係,
倒不如說周吃華人圈buff,出不了圈,但光靠華語圈就足矣。
比如你去研究周杰倫,討論所有留言幾乎都是在探討回憶;
華人世界的感情、時事、校園生活、出社會、人生感嘆等等。
但沒有這些共同淺意識的人,是要如何對這些模模糊糊的記憶有共鳴?
就像我永遠聽不懂五月天一樣(舉例勿戰,非貶義),
我懂其情感是靠理解,但你拿給不同文化的人看說不定就像你看印度MV,
但偏偏固定族群就足夠大,也不需要出圈,也出不了圈。
但一邊卻是多國多語又全能型;R&B、soul、pop、電子、Lo-fi,全主流都能接軌,
僅挑華語圈情歌最吃的也有First Love,也是僅靠旋律不用懂日文就能共鳴。
不吃文化和歌詞,還是什麼方文山壁壘,甚至還能跨媒介從舞台到電影ACG,
就算做為情感投射載體,過去也已經是跨背景和文化,
然後到最新剛上映的心痛爆擊(Boom~),也已經是跨時代出圈了。
但聽周杰倫長大的(懷舊符號代表),
可能根本就已經不知道這是什麼了(現在進行式)。
其實年紀明明都一樣40代,當打之年,
可是我們都知道,連很多粉絲都已經幫周說話;
大家都覺得,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