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綠媒持續私通有無彷若日夜同床的北檢竟有臉反控柯文哲臉書發文評論京華城案,是帶
風向、干擾審判,聲稱因此遭受壓力,此舉令人瞠目結舌。檢察機關居然將一位政治人物
行使言論自由、為自己發聲的基本權利,視為對其辦案的「干擾」,不但顯示出對法治人
權的無知,更暴露出目前整起案件辦理邏輯早已失衡,檢察權正淪為政權壓制異己的工具
,儼然是當權東廠鷹犬。
在民主法治社會中,言論自由不僅是一項基本人權,更是保障司法公正與行政透明的重要
力量。若檢方真誠自信其辦案公正無私,理應無懼輿論檢視。今日卻反過來指控發文造成
壓力,猶如暗示司法只能在黑箱中運作,不能被討論、不能被批判,甚至連當事人為自身
辯護的聲音都要封殺。這才是真正干擾司法、踐踏民主、侵犯人權的行為。
令人更為不安的是,京華城案中,檢方至今未能提出明確圖利證據、對價關係或非法利益
流動,卻依然長期羈押相關人員,包括台北市前副發言人彭振聲與其他證人。甚至還主張
他們「發言」、「情緒對話」可構成圖利動機,無疑已將正常政策決策與都市規劃裁量,
扭曲為犯罪指標。
這樣的辦案邏輯不僅本末倒置,更形同「先關再查、押人逼供」,試圖以人身自由作為籌
碼,強迫被告配合特定說詞,捏造當權版本的檢造案件虛假事實。這不是司法偵辦,這是
制度性逼供與極權暴力的現代版本政治迫害。
如今,檢方聲稱「輿論讓他們辦案受壓力」,試問:真正身陷看守所、每日忍受身心煎熬
、為了捍衛清白而不肯屈服者,他們感受的又是什麼?一個檢察官若因民眾批評而「感到
壓力」,便想封口輿論,羈押當事人,那這個司法制度不僅脆弱,更極度危險。檢察體系
已經完全脫離中立辦案原則,轉而成為一種懲治異議、修理政敵的當權司法殺器。
檢察權絕非不可質疑的神權,其正當性建立在對程序、證據與比例原則的嚴格遵守;任何
國家機器,只要開始指控人民「你們開口干擾到我」,就已經走在威權的道路上。京華城
案的真相,不會在羈押中產生,只會在公開透明、接受社會檢視的司法過程中誕生。
一個真正成熟的民主法治國家,不能容忍檢方用「被輿論壓迫」當藉口,掩蓋自身的辦案
瑕疵與政治動機。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鄭重呼籲:立法院應啟動檢察權監督程序、司法
院應明確重申羈押標準,還人民言論自由,還司法以正義,而非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