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物理學家也傻眼:光是波還是粒?

作者: Ydragongg (阿雷故)   2025-06-09 03:16:00
你媽看你說:兒子啊
你女兒看妳說:爸爸啊
結果他們兩個吵起來
媽:他是兒子啊
孩:他明明是爸爸
你受不了說:我不能同時是爸爸跟兒子嗎?
事實上還真的不能
因為對媽媽而言 你就是龜兒子
就算她心裡清楚你已經無套中出過一個89妹
看著你本人 也不會變她老子
反過來也一樣 女兒看你的死禿頭 你也不會變死小孩
你會因為她們兩人的角度不同 成為不一樣的角色
波粒二元不是兩個都是 更不是兩個都不是
而是你媽看是一種 女兒看你是另一種
會因為觀察方式的不同而不一樣
光速的例子
你幹一個89妹10次 乃至她跟別人幹上百萬次
都不重要
只能知道你的洨跟89妹的月經結合就是你的孩子
如果是別人的洨 就不是你的
至於孩子的爸是人是狗是猩猩你就不知道了
畢竟你沒有看著她被幹上百萬次
小孩也不是你的事情 你也不會養
光在本宇宙是29萬多 如果它不是29萬多
那就不是本宇宙的事情 至於別的與宇宙光多快你不知道
怎麼假設都不確定
因為你也沒有看到或根本看不到
以上
※ 引述《mimi1020b (王一博物館)》之銘言:
: 1670s 牛頓:光是粒子!
: 牛頓提出「光的微粒說」,認為光是由直線運動的小顆粒構成,能解釋反射、折射。他認
: 為粒子進入稠密介質時速度變快,導致折射角變小。當時因牛頓聲望太高,讓粒子說占上
: 風。
: 1690年 惠更斯:不對,光應該是波!
: 惠更斯主張光像水波一樣,是一種在空氣或「以太」中傳播的波動。他能用波動理論解釋
: 光的折射與繞射,但由於當時觀測能力不足,波動說證據不如粒子說強,暫時退居二線。
: 1801年 楊氏雙縫實驗:光會干涉,是波!
: 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讓光穿過兩條細縫,發現在牆上形成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這種
: 現象只有波才會有,強力支持光是波動,動搖了牛頓粒子說的地位。
: 1865年 馬克士威:光其實是電磁波!
: 蘇格蘭物理學家馬克士威發展電磁理論,推導出電磁波方程式,並預測光就是一種橫向的
: 電磁波。這讓「光是波」的理論不只是現象描述,更有數學和物理基礎。
: 1887年 赫茲觀察到光電效應:奇怪,波解釋不了!
: 赫茲發現,紫外線照射金屬表面會釋放出電子,但現象怪異:光的頻率越高,電子能量越
: 大,跟波的「強度」無關,這讓當時的波動說無法完全解釋。
: 1905年 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光是量子粒子!
: 愛因斯坦解釋光電效應時提出「光是由一顆顆光子組成的」,每顆光子帶有固定能量(E
: = hf)。這成功解釋為何只有高頻光能釋放電子,讓「光的粒子性」再次被接受。他因此
: 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 1923年 康普頓散射:光有動量,真的像粒子!
: 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發現,X光撞擊電子後會彈開、波長變長,這就像兩顆撞球一樣,表
: 示光真的具有動量,是粒子的行為,提供粒子性的又一實驗證據。
: 1927年 戴維森-革末實驗:連電子也會干涉!
: 這次實驗讓電子通過晶體後,竟然產生像光一樣的干涉圖樣,證明粒子(如電子)也具有
: 波動性,從而引出「波粒二象性」這個革命性的量子觀念:光與物質都同時具有波與粒的
: 特性。
: 1980年代以後 單光子雙縫實驗:一顆光子自己也會干涉自己?
: 科學家發展技術,能一次只放出一顆光子進入雙縫,結果長時間下來仍出現干涉圖樣!這
: 意味著單一光子也具有波動性,如同同時穿過兩條縫並與自己干涉。
: 1978年提出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測量方式影響結果?
: 物理學家惠勒設計思想實驗,後來被實際實現:當你「選擇是否觀察」光子通過雙縫的過
: 程,會影響它呈現粒子性或波動性。甚至可以在光子已經通過雙縫之後再決定,結果竟然
: 仍受影響,顛覆傳統因果概念。
: 有沒有光歷經 10次大實驗 乃至 上百萬次實驗
: 只能知道他最快極限就是29萬多接近30萬 但根本沒辦法突破30萬點1
: 有沒有光到底是波 還是粒子
: 連科學家都傻地分不清楚的八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