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當年搞死日本的廣場協議

作者: hass231470 (11!)   2025-05-02 11:51:58
日本為何甘願接受《廣場協定》,即便犧牲自身經濟?
1980年代初,美國長期陷於貿易逆差與製造業空洞化,
焦點自然轉向順差國——當時崛起的日本。
美方認為日圓嚴重低估,對其造成不公平競爭壓力。
1985年,《廣場協定》誕生。美、日、德、法、英五國共同協議讓美元貶值、
主要貨幣升值,以解美國經濟之困。
那麼,日本為什麼明知會傷自己,還是簽了?
一是政治壓力極大:冷戰時期,日本嚴重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
面對華府的經濟與外交施壓,幾乎無法說「不」。
二是經濟報復的風險:若不主動配合,恐面臨美國祭出關稅制裁、
資本限制等懲罰,這一點中國後來也領教過。
三是戰後從屬結構根深蒂固:日本在美國設計的國際秩序中,
外交與經濟上本就處於「聽話」的角色。
但最關鍵的,或許是當時日本人的心態:
那是一個泡沫還未破滅、全民資產膨脹的年代,
房地產、股市齊飛,人人自信爆棚。就像現在台灣,動不動就人民最有錢、最富有。
雖然自卑,但也因自卑極端而自大。
所以「買下美國」這類口號不只是玩笑,還代表著某種國族心理的膨脹與幻覺。
在這樣的氣氛中,美國來「成全你」,你還會拒絕嗎?
結果就是:
三年內,日圓對美元升值超過50%,重創出口。
日本政府為對沖升值衝擊而放寬貨幣政策,卻進一步催化資產泡沫。
氣球撐到極限,終於爆裂,迎來了漫長的「失落30年」至今。
而當時,也不是沒人發出警告,只是凡是唱反調者,不是被貼上「擋人財路」,
就是「不愛日本」、「不正能量」的標籤。
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僅是歷史和經濟的循環,也是人性的縮影。
那麼,Taiwan? Think about i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