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寶林茶室案》醫:米酵菌酸讓人體全面性細胞死亡

作者: miyatan   2024-03-29 03:51:22
※ 引述《ohfly (期待夏天)》之銘言:
: ●溫度:溫暖的環境下較為活躍,理想溫度範圍為攝氏22-30度,這與天貝的製作條件相似。
: ●pH值:較為中性至微鹼性的pH值(6.5-8.0)有利於毒素產生。
: ●NaCl濃度:低於1.5-2%的鹽濃度更適合BA的產生。
: ●脂肪酸類型:當脂肪酸濃度在20-50%時,尤其是甘油、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櫚酸,有利於毒素產生。
: 王介立表示,只要條件適當,2天的培養就可產生2–4 mg/g的毒素量。目前關於此毒素的毒物動力學性質仍報告不多,但因為它是高度脂溶性,推測其在人體內的分佈體積很大,這通常也代表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等治療,移除毒素的效果是很差的。
: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23163
我是想睡了, 不過畢竟查了一晚來說一下可能性
木耳泡發會發生, 但木耳其實不符合脂肪酸的濃度
其實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灣也一天晚到泡木耳卻沒事
順便說一下, 雲耳, 川耳, 也就是黑木耳, 幾乎都是泡的
按照中國的說法, 生的你反而才要擔心
但無論如何, 中國依然是沒有"商家泡木耳出事死一堆人"的案例
有的是"有人泡木耳換肝了"的案例
為何只有個人, 卻沒有無良老闆泡發放太久?
粄條也是, 中國有粄條案例, 但也就一點點, 看到只有一例
木耳和粄條是可以讓該菌生長, 但不符合油脂條件
那麼菌如果中了是會生長, 但卻不會代謝出米酵菌酸
可是.....
其實這有可能會符合的
粄條很黏, 有在煮東西的人都知道黏的麵先黏點油放著就不會黏了
泡發東西時有人沒事幹, 也許就加麻油或棷欖油想說香一點
這些平時很少發生的
但就是會發生
oleic acid幾乎是大多數油的主要成份
案例稀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很可能這個菌就特別爛, 不太會打贏其他菌種
所以就算是"以前死一堆人"的時代, 說實在也沒有死到多少人
1950~1970年代吃東西死加起來才幾百人, 其實也不能算很多
不過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中國看來也是吃了一次虧才學會去加驗, 才會發現什麼木耳粄條
這個看來是必經的課
順便提幾件事
1.椰子油最近很熱門
2.素食餐廳有些會用椰肉代替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