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陸學者:如果講道理有用 台灣問題就不會

作者: morgen (哇哈哈)   2024-02-20 23:24:10
中時
藍孝威
陸學者:如果講道理有用 台灣問題就不會發展到這一步
2024/02/20
2月14日發生台灣海巡署執法驅離大陸漁船致兩名大陸漁民遇難事件,復旦大學國際政治
系教授沈逸20日在觀察者網以〈如果講道理有用,台灣問題就不會發展到這一步〉為題撰
文稱,大過年突然發生意外,大陸民眾普遍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憋屈、鬱悶、憤怒。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上來說,這次不幸意外事件反映出相關政策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進入
到了需要調整的狀態。
針對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表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兩岸漁民自古以來在廈金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根本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
說。」沈逸指出,這個提法有很明確的針對性,符合大陸民眾的一部分的預期和期望,「
我們期望這個主張能夠在行動中有所體現,加以貫徹和落實。」
文章稱,大陸方面對台灣同胞充滿善意,但對台方無視大陸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行徑也決
不容忍。很長一段時間,大陸都有這樣一種善意。但是善意不應該是沒有底線的、無條件
的,不應該成為一種道德綁架要挾、自我約束的負擔。大陸秉持的善意是建立在特定認同
基礎之上的。無論是個體間交往、兩岸的關係,又或者是國際政治中中國的對外戰略,善
意應該是建立在一種相互對等的基礎之上的,不應該變成一種像PUA一樣的關係,將善意
視作為一種理所當然、予取予求,甚至加以濫用。
「決不容忍」
文章稱,從大陸民眾角度上來說,希望「決不容忍」能夠落到實處,變成一種行動。這種
行動不是為了置氣、爭情緒之長短,而是為了維護正當的利益。同時確保用這種決不容忍
的行動對兩岸關係進行適度和必要的校正,校正島內的一些錯誤的心態和認知,讓兩岸關
係回到陸方預期的良性軌道上來。
針對大陸國台辦表示,「台方應盡快放船放人,做好善後工作,查明事實真相並嚴肅處置
相關責任人,給遇難人員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交代。大陸方面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一切後果由台方承擔。」沈逸認為,這體現了大陸民眾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了合理的、基
本的利益方面的訴求。而最後一句有值得進一步想象的空間。
文章稱,這起事件涉及生命,發生在特殊的時間節點,更重要的是它和兩岸關係相關。兩
岸問題事關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是中國國家利益的核心問題。
文章稱,這兩個問題客觀上是非常複雜的,複雜性在於它存在於相對比較長的歷史時間節
點當中,經歷了一個複雜而微妙的發展過程,兩岸的力量對比、認知和相應的政策制定之
間存在複雜的互動關係。總體上看,從1949年以來,大陸的力量由弱到強、持續不斷地提
升和發展,不僅是軍事力量,還包括經濟實力、政策制定和執行的能力。
文章稱,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一個漸進、複雜、微妙的過程。當一項政策在比
較長的階段裡持續進行的時候,對於政策制定和執行來說,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於與時
俱進。它要隨時間的變化、隨事情本身性質的變化、隨所處環境的變化,有一個逐漸完善
和調整的過程。
文章稱,理想的政策制定模型有一個輸入、處理、輸出、反饋、修正的過程,這說起來簡
單,但在具體執行過程當中,其中涉及的能力問題,以及任何政策都會有的傳統與慣性、
相關的具體做法以及牽連的特定利益等等。
文章稱,現在兩岸政策上跟之前最為顯著的不同是什麼?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中國自身發
展的變化,公共政策正在日趨變得公開,事實以各種方式呈現在民眾面前。對此進行評價
的民眾,大多數並不是從事相關政策的制定,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眾。
文章稱,這次撞船事件不當驅離致死漁民事件發生的前後,網上有人貼出有些地方台辦對
台胞的慰問工作,不管是禮金還是禮品,這些相關信息假設它是真的,會讓人產生強烈的
不適感。民眾有非常樸素的認知,這也是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一個基本公式——成本和收益
。投入的成本與採取的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預期的成果。
文章稱,從一個客觀的情況來講,大陸現在需要建立更加豐富的工具箱,梯次分布,能夠
適用不同的烈度、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事件,有好的工具箱、應急處置的工具箱、出問題
時作為後續準備的工具箱,能夠有彈性的、相對比較靈活的,拿出來加以應用。如果沒有
,就根據要求、環境制定相應的政策,採取相應的行動,做出相應的反應。在這個過程當
中允許從無到有,有一個摸索、探索和學習的過程。
民眾希望什麼?
文章稱,中共十九大、二十大會議報告當中都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時
期,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愈發強烈。這個時候會對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出全新的要
求,這背後對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文章稱,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歷史上來看:走群眾路線,傾聽民眾的聲音,結合現狀以及
已經有的這些實例,做出相應的調整,制定更加豐富的政策。具體回到兩岸問題上,大陸
民眾希望看到對於「台獨分子」的懲戒,希望看到有一個更加多元的兩岸關係的政策工具
箱。在工具箱裡面,朝著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向能夠有效地前行,針對台灣的一些錯誤的認
知,有一些有針對性的工具和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文章稱,比如現在台灣有一批人覺得談統一問題是大陸有求於台灣統一,尤其是所謂的和
平統一,看上去是台灣在施捨,這種認知需要加以有效的矯正;也有一種台灣的觀點認為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然後把這作為一個枷鎖和約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此作為「台
獨」的保護傘,他就可以有恃無恐,朝著台獨方向肆無忌憚地前行;還有一種觀點將所謂
的利益視作為理所當然,因為你對我有所圖。有一些主持人公然持著軟飯硬吃的想法,便
宜要佔盡、好話要說絕、壞事要做全,有這樣的事情嗎?
文章稱,這些錯誤的認知反映出政策需要做相應的調整,要有相應的更加豐富的政策體系

第一個是實事求是。看清楚台灣的真實現狀,避免經驗主義的錯誤,不要走教條主義的路
線,因為任何一種看法都有一個時代演化性。台灣局勢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
,它的演進方向也是非常清晰的。實事求是,就是有勇氣看待、並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種
現實。
第二個是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完全統一,是共
識、基礎和共有的目標。在此情況下,根據新的情況和新的發展,拿出新的對策和工具來
。新的對策和工具總體上來說,就是不能光有所謂獎勵性的工具,也要有懲罰性的工具。
文章稱,「台獨」勢力有各種各樣的錯誤認知、這些勢力你跟他講道理,但凡講道理有用
,事情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這種小確幸已經發展到一定的境界,要針對他們的認知特
點,讓他們確信地感覺到錯誤方法和錯誤認知是沒有前途的,是會帶來後果的,要可感知
、要可視、精準可控。促成這件事很不容易,但是又到了現在這樣的階段,所以要找到一
套新的辦法去解決。
第三個是耐心、恆心、毅力、韌性。這不是一夜之間可以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另
一方面,改變應該被看到,也到了應該做出改變的時候。這次意外事件有偶然性,但也有
必然性,這是一個長期持續存在的問題。最終出事只是一個概率和具體時間的問題,所以
偶然性中有必然性。
福建廈門與台灣金門僅相距5公里
文章稱,既然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這個問題冒出來了,這件事情注定不會單純地
作為一次意外事件。台灣會有各種力量去看待大陸在這件事情上做出的反應,以此形成他
們的認知。對於賴清德這樣的人來說,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產生實質性後果,他們那邊的宣
傳機器,就會在現有基礎上朝著有利於那批人的方向進行大規模地鼓動宣傳和煽動。
文章稱,這個時候就會陷入一個善意的悖論,一方以為自己是在表露善意,而另一方濫用
善意對另一方的核心利益進行持續擠壓。如果除了表達善意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工具進
行反制,那麼你將被一步一步地指向牆角,而在牆角裡面有最初最想避免的、最糟糕的選
擇方案。
文章稱,在理論還是實踐當中已經證明這種互動模式的存在。因此大陸能不能有勇氣和能
力去做出相應的創新?拿出新的工具,抓住這麼一次意外事件所帶來的衝擊,把這種衝擊
轉變成良性的政策機制、體制乃至於戰略創新的窗口和契機,是值得各方共同努力和觀察
的。
文章稱,在此過程當中要充分發揮大陸的優勢,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事情發生之後,網
友提出了相當多數尖銳的意見,這背後有一顆善良的本心,有一片熱切的心願。良性的趨
勢是這些意見和建議被吸納,得到有效的回應,希望良性互動的勢頭能夠持續穩健、建設
性地運行下去。雖然也有很多湊熱鬧、煽風點火的,但是在此過程當中大陸網民的識別能
力、鑒別能力和表達能力都經得起實踐風浪的檢驗,也值得被信任。
文章稱,在過年的時候出現這麼一個意外事件,把一個階段性轉圜的窗口推到了眼前,值
得我們參與其中,用各自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出自己相應的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
興去盡到自己應有的一份責任。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220003584-26040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