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記憶會消散,但感受真實存在──日本、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3-10-28 21:15:16
1.媒體來源: 《報導者》 | The Reporter
2.記者署名:
文字/陳潔
攝影/林彥廷
翻譯/張克柔
核稿/張子午
責任編輯/張詩芸
3.完整新聞標題:記憶會消散,但感受真實存在──日本、台灣如何用戲劇療癒失智者與照
護者?
4.完整新聞內文: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菅原直樹(前)與藝術策
展人武田知也(後)。(攝影/林彥廷)
https://i.imgur.com/JGvU5Cl.jpg
美國獨立電影新聞網《IndieWire》日前報導,76歲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因罹患失智症而退
休,無法再繼續執導電影,家屬也於10月25日發出聲明證實。事實上,高齡化讓失智症患者
人數增長,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近32萬人,這加重了家庭照護者的負擔,更考驗社福支持體
系的完善程度,眼前將是一條需長期抗戰的漫漫長路。
在比台灣早面對高齡危機的日本,深信「醫學是科學、長照是人生」的日本劇場導演兼照服
員菅原直樹,選擇以戲劇療癒失智者與照護者,讓他們透過共同創作凝聚支持網絡、以表演
忘記現實壓力,更直面彼此不同的世界,藉著同理得到療癒及回應人生難題的勇氣。他如何
做到?
而台灣劇團、電影界也陸續有類似作品問世。現正上映的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
》,導演徐紫柔以高齡94歲、患有輕度失智症的奶奶為主角,與百位社區居民一同「尬戲」
,他們又有何心路歷程?
「中晝攏攢好矣!咱來去食飯吧!」照顧服務員輕拍失智阿媽的肩膀,阿媽雙眼無神的垂著
頭,身體跟心靈都沒能聚焦,半晌才扭著身子小聲地說,「我無愛吃,我要去爬樹!我跟卓
卓約好要去爬樹!」
「好啊,猶毋過按呢飯菜會冷去喔,去爬樹前要不要先食飯?」照服員幾次輕聲安撫,卻依
然無法改變阿媽的心意
「你好煩喔,我說不要就是不要,別管我!」
這看似常見的日常對話,其實是國家兩廳院10月中舉辦為期3天的失智友善戲劇培力工作坊
中,學員們的戲劇實作練習。劇本出自工作坊主講者,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
劇團創辦導演兼介護福祉士菅原直樹與學員的共同創作。
菅原直樹先發下一張「人生問卷」,讓學員以失智患者的角度思考「人生最自在的時光是何
時」、「當時做了什麼事情」、「那段期間最親近的人是誰」、「兩人間印象最深刻的回憶
是什麼」等問題,再讓大家將關鍵人事物填入劇本模板中。
「我在特別養護老人之家工作時,失智的爺爺奶奶總會找各種理由外出。奶奶會說:『小孩
在家裡等我呢!』爺爺則強調:『今天跟人約見面了!』」菅原直樹說,如果單看這些對話
,一般人很難理解長輩的行為,甚至會因此不耐煩。但其實每個人都一樣,會想著回到最活
躍的時代,如果能換個角度想,就更能同理爺爺奶奶的行為。
今年40歲的菅原直樹,本職是劇場演員。20歲後半時為了養活自己,嘗試一邊演戲一邊兼職
工作。他想起高中時曾與失智的祖母同住:
「我看到奶奶許多不可思議的行為,例如明明只有我們兩個人,卻說著要把食物給衣櫃裡的
人吃 ,當時的我無法理解,疑問就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也許我可以透過工作去加深我對失
智症的理解。」
在東京的特別養護老人之家工作的3年裡,菅原直樹學會更多與失智長輩相處的方式,也試
著用戲劇的角度來進入他們的世界。他觀察到,每位長者都擁有不同的資歷頭銜,帶著獨特
精彩的前半段人生,在養護機構集合,「我覺得長輩登台,就算只是用字幕把經歷列出來,
都是完整、完美的表演。」這讓他打定主意,想成立劇團致力將戲劇與老人照護結合,並以
失智症及照護者為主要關心族群。
戲劇與失智症,在僅5千人的日本小鎮深深扎根
https://i.imgur.com/w8NipOH.jpg
菅原直樹(左)在人口僅5千人的日本岡山縣奈義町創立劇團,且演員幾乎都是在地居民。
(圖片提供/OiBokkeShi)
今年是「老、痴、死」劇團的第10年,正式成員15人,但更多的是在地長者及照護者,眾人
共同創作劇本、排練、演出在地劇場;同時在各地市民中心舉辦公共劇場演出,一年1部失
智症戲劇,至今已累積10部戲。劇團每年也有約100場以戲劇模擬情境的工作坊,讓一般民
眾了解失智症,也提供照護者實用的知識。
如今劇團已經頗具規模,很難想像當年的菅原直樹沒有資源、沒有人力,孤身闖入了岡山縣
中人口僅5千人的奈義町,開始他的照護戲劇夢。
2012年,日本剛遭逢大地震,藝術工作者興起「離開首都圈、到外地創作」的風潮。此次一
同來台擔任工作坊講師的藝術策展人武田知也解釋,地處日本西部,位於廣島縣與大阪縣中
間的岡山縣,因為天氣宜人、自然災害少,便成為藝術家的首選。而原本住在東京郊外的菅
原直樹也選擇辭掉養護之家工作,離開家鄉重新開始。
對許多人來說,戲劇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專業;日本當時的社會氛圍,更認為失智症是不能為
外人說的疾病。根據2015年由日本公益財團法人醫師會發布的《提升失智症理解程度的報告
書》,首要建議就是社會應「擺脫對失智症的負面印象,建立一個積極與之共存的社會」。
內文提到,社會普遍將失智症視為「問題」,或是需要隱藏的疾病;對患者來說,因為擔心
造成他人困擾與負擔,更難與人輕易言說自己的病症。
即便重重難關在眼前,菅原直樹選擇直球對決,逐一遊說奈義町當地居民救援,商店街老闆
推託不會演戲,那就演「商店街老闆」的角色;家具店老闆做舞台道具、理髮店老闆娘幫忙
做造型 ,劇團初登場的「老年與照護的戲劇工作坊」,則降臨了如今劇團最具人氣的看板
演員──當時高齡88歲的岡田忠雄。
菅原直樹記得很清楚初見到岡田忠雄的那天,爺爺的耳朵重聽、走路也不穩定。「我知道以
年老為主題的工作坊,應該會有老人來參加,但沒有想到是這麼年長的老人,很擔心他能不
能參與戲劇活動,」菅原直樹回憶。沒想到,岡田忠雄上了台就像變了個人,丟掉劇本,舉
手投足都是戲。
細問才知道,岡田忠雄是典型的「老老照護者」──根據厚生勞動省2023年7月的最新統計
,日本社會「老老照護」比例高達63.5%──他負責照顧罹患失智症的太太,兩人沒有小孩
後援。年老、失智、照護,岡田忠雄無疑是劇團最切實的代表。活動結束後,菅原直樹打電
話給岡田忠雄,想邀請他成為劇團正式演員,「結果岡田爺爺的第一句話是:『我通過試鏡
了嗎?』」
照顧者透過戲劇,找到與失智症的相處方式
日本、台灣、戲劇、療癒、失智者、照護者
「老、痴、死」劇團邁入第10年,正式成員15人,更多的是在地長者及照護者參與演出。(
圖片提供/OiBokkeShi)
https://i.imgur.com/8F38H4b.jpg
岡田忠雄帶動了在地居民的參與熱忱。照護者帶著失智症親人一起參加,還有年輕志工、曾
中風需要復健的患者、身心障礙者等,都是全無表演經驗的素人。
一開始,每個人都很緊張害怕,擔心失敗、出錯,就連菅原直樹本人,都對失智者參與團體
創作的適應狀況感到不安,但慢慢的,大家感受到合作的成就感,更在表演中暫時拋下現實
壓力。尤其成果發表時,菅原直樹詢問大家感想,第一個舉手的,是失智的團員:
「他說不出話,但大家都覺得很開心,因為看到他很積極、很快樂的樣子。」
菅原直樹說,曾有一位男性,因為太太得了失智症,在無所適從的情況下,抱著嘗試的心態
來參與劇團工作坊,之後也帶著太太一起上台表演,「看著他們從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身分
,站在台上時變成平等的關係,讓人覺得很溫暖。」還有一位女性帶著長年待在家、腦中風
且無法說話的先生來參與,或許是因為放鬆,不久後先生很自然的發出聲音、能夠說簡單的
詞彙。
下了戲,戲劇經驗也能延續在生活裡。
岡田忠雄曾表示,自己在表演中學習到更多失智症的知識,面對失智的妻子出現不同於平常
的行為、難以溝通時,有了更多應對的心法。例如妻子明明在家,卻吵著要回家,岡田忠雄
就會用表演的方式轉移妻子的注意力。菅原直樹說:
「岡田爺爺常常說,我跟太太都超過90歲,不希望過世時回想起來都是後悔:如果我當時對
她好一點就好了。人生剩下的時間,我希望用表演,讓我和妻子之間摩擦少一點、快樂的回
憶多一點。」
戲劇不只療癒了演戲的人,更能往外一層,影響來看戲的觀眾。
菅原直樹與岡田忠雄合作的第一齣失智遊走劇《夜路不怕黑》,講述一名爺爺在街頭尋找失
智妻子的故事。劇本來自於岡田忠雄的經驗,妻子雖然得了失智症,健康狀況依然很好,常
常離開家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這齣劇在戶外演出,從商店街演到小鎮街頭,觀眾一路跟著演
員的腳步移動。
最後,劇情卻來個大反轉──失智妻子早已過世,爺爺因為打擊太大也出現失智症狀;原來
失智的是眼前的爺爺,而不是一路尋覓的妻子。觀眾的視角從照護者的心境,變成理解失智
症的情感變化。菅原直樹說:
「透過表演,我們想讓觀眾實際體驗,不是現實跟幻覺兩個世界,而是失智者的現實、一般
人的現實,都是存在的。」
在「老老照護」、「認認照顧」時代中,找到安放彼此的力量
https://i.imgur.com/Odsq3H4.jpg
菅原直樹(左)與武田知也(右),此次來台在兩廳院擔任失智友善戲劇培力工作坊講師,
與學員進行3天的交流。(攝影/林彥廷)
10年前,菅原直樹創立劇團時吸引許多媒體關注,劇團被視為「改善日本失智症社會問題」
的產物。但菅原直樹想的很單純:在社福長照的環境下療癒彼此,也讓沒有看過戲劇表演的
民眾,有了參與、觀賞的機會,「沒有比這個更有趣的事了!」
走過10年,菅原直樹觀察,日本社會不再像過往,面對失智症不敢談論、把患者藏在家中,
愈來愈多人願意走出來接收資訊,也分享自己的照護經驗。過程中菅原直樹也發現,有些問
題不見得是因為疾病,許多男性長者單純是年老、退休之後沒有朋友,就把自己關在家裡喝
酒,容易與家人惡言相向,甚至動手動腳。細究原因才知道,市民中心、療養機構的社工幾
乎都是女性,這些高齡爺爺們會覺得丟臉,「我堂堂一個大男人玩這種小遊戲?」因此非常
抗拒參與活動。
對此,菅原直樹自2018年開始每個月舉辦一次「壞爺爺計畫」(ちょいワルじいさん、集ま
れ),讓爺爺們穿西裝打領帶,筆挺的參加專屬男性的聚會,主題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一起討論想去哪裡旅行、未來想做什麼事,各種活動都由他們自己提案,在歡樂中改善
男性長者足不出戶的問題。
此外,「老、痴、死」劇團觸及的人數也逐年增加,以每年百場工作坊、一場30人計算,就
有近3萬人次參與。劇團也與英國藝術家斯萊特(David Slater)合作,將《夜路不怕黑》
遊走劇,搬到英國街頭上演;這次也來到台灣國家兩廳院舉辦失智友善戲劇培力工作坊。
這些年間,藝術活動與社福長照的交流,在日本益加蓬勃。曾與菅原直樹合作的武田知也,
也正執行「Crossplay東松山計畫」,協助藝術家進駐在埼玉縣的高齡日照中心「日照樂樂
」。他解釋計畫內容,白天爺爺奶奶們來接受照護、交朋友,晚上返家後,日照中心則成為
藝術家們創作的地點,「藝術家們有更多時間和長輩互動、了解他們的行為,知道他們過去
經歷過什麼事情,長輩本身就是最有底蘊的文化資產。」
https://i.imgur.com/rvxQNn4.jpg
埼玉縣的高齡日照中心「日照樂樂」正進行「Crossplay東松山計畫」,讓藝術家進駐並與
長輩頻繁互動。(圖片提供/OiBokkeShi)
計畫進行一年多,至少6位藝術家陸續進駐。編舞家白神桃子在今年1月,邀請日照樂樂的爺
爺奶奶們擔任演員,將他們在日照中心的一天直接搬進劇場。「看到原本因為身體狀況不佳
,總在日照中心睡覺的奶奶,在舞台上與導演握著手、輕輕舞動,讓大家驚訝又動容,」武
田知也回憶。
雖然樂見疾病的汙名逐漸被淡化,但另一方面,日本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卻愈來愈嚴峻。
根據厚生勞動省今年3月發表的最新照顧者研究,2022年針對各鄉鎮市區進行問卷調查,結
果發現,有77.3%受訪者表示高齡的家庭照顧者需要更多醫療與照護支援。不僅「老老照護
」,菅原直樹說,近年「認認照護」也是日本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失智症在日文裡為「認
知症」(にんちしょう),認認照護即為兩個失智症的患者彼此照顧。另外還有「倒轉照護
」,由健康長輩照顧年輕型失智症的孩子;80歲的高齡父母照顧繭居在家的50代子女的「80
50」問題,也是日本眼前的重大危機。面對眼前重重難關,好好活著,仍是未竟之志。
下一步,台灣:工作坊反應熱烈,從角色扮演習得「同理」
https://i.imgur.com/DJBh9pZ.jpeg
兩廳院3天的工作坊,學員積極參與、討論熱烈。(攝影/蔡耀徵;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相較日本,台灣進程較慢,但也預計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
者,失智議題刻不容緩。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截至2022年12月,台灣失智人口已將近32萬
,粗估65歲以上高齡者每13人有1位失智、80歲以上則每5位有1位失智。
此次工作坊承辦人、國家兩廳院公關專員張名君表示,台灣在討論失智議題時,多半仍抱持
著悲觀的心態。去年(2022)兩廳院舉辦「青銀共創分享會」時,透過介紹邀請了菅原直樹
線上分享劇團活動,反應非常熱烈,今年邀他來台舉行實體工作坊,報名踴躍,30名錄取學
員中有表演藝術工作者、失智據點工作者,不少人自身就有失智症親屬的照護經驗。
https://youtu.be/N077X5tab3o
今年的工作坊裡,有些學員聽到菅原直樹分享經驗時,會回饋自己的實務工作遇到的問題,
國家兩廳院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觀察:
「但菅原直樹跟武田知也並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反覆溝通著『同理』的概念。換個角度
想,問題很可能就不是問題,我覺得這是最珍貴的。」
例如,一名學員是來自台東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工作者,他在工作時遇到失智長者來參加
活動,常常打亂上課節奏、干擾其他參與者,這讓他非常為難。他將這件事情搬上舞台表演
,但不是扮演工作者,而是失智長者的角色。他一邊接收旁人厭惡的神情、一邊看著其他人
在自己面前爭吵,下了戲仍因理解長輩而止不住淚水。
此次工作坊學員之一、高雄慈濟靜思堂失智服務據點護理師張素琴說,她在工作現場,仍遇
到許多民眾對失智患者表現出厭惡,甚至會有排擠、霸凌的行為,「民眾若有機會接觸戲劇
體驗,就能夠了解原來失智是這麼回事,」就能更友善的對待失智患者。
另一學員、2021年創辦「八月表演工作室」的31歲導演邵韋傑,目前執導兩部作品《親愛的
陌生人》、《親愛的陌生人2.0》,與失智相關的劇本皆來自他的人生故事──從小與奶奶
一起生活的他,在奶奶罹患失智症後成為主要照顧者。
邵韋傑發現,菅原直樹的背景與自己十分相似,因此決定報名。他也觀察到,台灣已有不少
失智據點嘗試帶入戲劇課程,但幾乎都是照護工作者負責去進修戲劇。他認為政府可以思考
,如何協助戲劇專業者加入失智據點,讓表演者與工作者交流且發揮專長。
「失智患者的記憶不牢靠,但當下的感受都是真的!」
https://i.imgur.com/ih2QkHx.jpeg
現年高齡97歲的岡田忠雄是「老、痴、死」劇團的看板演員,至今仍在舞台上活躍演出。(
圖片提供/OiBokkeShi)
菅原直樹對著台下的學員說。醫學是科學,長照則是人生。在漫漫失智照護路上,或許能用
戲劇,讓更多人得到活下去的希望。今年已經97歲的岡田忠雄,腦中風兩次,在失智妻子過
世後,因為「想要繼續演戲」的強大意志力,讓他依然健康的在舞台上享受著。期待這樣的
例子,也能鼓舞更多照護者。
★延伸閱讀:〈超高齡社會啟示錄:在照護迷霧中,找到互相扶持的新家人〉
【番外篇】集結百位親戚鄰里,和94歲失智奶奶拍殭屍電影!
台灣也有失智症與戲劇結合的作品,近期躍上大銀幕。2023年10月13日在院線上映的紀錄片
《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是38歲導演徐紫柔,耗時5年、動員百位社區居民,和患有輕
微失智症的奶奶蔡鍾景妹一起完成。片中以殭屍隱喻失智症,呈現不同程度失智症患者可能
出現的症狀:忘記鑰匙、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後可能連小時候的回憶都記不起來。希望觀眾
可以在歡笑之餘,提高對失智症的警覺與關注。
徐紫柔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奶奶約莫10多年前確診失智症,因為家人長期在旁關心
照顧,穩定維持在輕度症狀。多年前徐紫柔替姪子拍了短短幾秒的影片,結果家人們非常喜
歡,對演戲也毫不怕生且樂在其中。因此她成立Facebook粉專「決戰家族」,不時放上小短
片,奶奶更多為「第一女主角」,其中《這不是客家粄條》現已超過67萬點閱。
為了讓奶奶快樂,也想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她決定拍一部類似好萊塢小預算但內容「有點
ㄎㄧㄤ」的B級片:《記憶戰隊》。一系列三集的影片,先放在YouTube免費觀看,導演更透
過募資與貸款,讓關於《記憶戰隊》拍攝過程的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登
上電影院,希望觸及更多觀眾。
紀錄片類型的長片,對奶奶、徐紫柔來說都是第一次。台詞必須客製化,且「一個口令一個
動作」,她親自跟奶奶對戲,她講一句、奶奶講一句,「絕對沒辦法說,妳等等就說什麼,
然後走到那裡 再做什麼動作,」一切都得快狠準,有時重複太多次,還會看到奶奶不耐煩
的小表情。
導演到社區歌友會裡和長輩交朋友、找「演員」
https://i.imgur.com/RhdtmAj.jpeg
導演徐紫柔邀請當時高齡94歲的奶奶與社區民眾,共同完成《記憶戰隊》電影,以及記錄整
個過程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圖片提供/《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劇組)
另一個亮點,是此片與社區有非常緊密的連結。除了原本就因關注失智症而認識的失智症協
會與由家庭照顧者組成的「特有種劇團」外,徐紫柔為了找到百位演員(大多數飾演殭屍)
,她親自參與社區的「金嗓歌友會」與長輩們建立關係,唱歌、運動會、打躲避球樣樣來,
再說服居民們出演。此外,一般人面對鏡頭會緊張,為了呈現最自然的一面,幾次之後她才
會架攝影機拍攝。拍片結束,如今她依然與社區居民維持好感情,社區長輩還不時問她,下
一部片何時開拍?她也定期參與活動,「我現在已經是歌友會裡『猛虎二隊』的成員了!」
首映之後,徐紫柔收到很多回饋。有長輩告訴她,20年前家中父親罹患失智症,但因為當時
對失智症了解不足、社會汙名嚴重,父親與自己都很辛苦,「如果當年有這部片就好了!」
而親自出演的歌友會長輩們,原本只是歡樂相挺,看完首映也充滿感動、直呼要包場支持,
且不斷在社區宣傳。
採訪過程裡,徐紫柔數度眼泛淚光,因為一路走來都非常不容易。尤其是申請補助的過程並
不順利,因為不走紀錄片常見的歷史深度、沒有強烈吸睛的劇情、也並非有特定受眾的藝術
主題,她在數次寫企劃案、報告的過程中循環、失敗、重頭來過,最終拿到桃園市文化局影
視補助,才得以順利開拍。
目前電影已上映兩週、全台票房累積80萬,徐紫柔說,若破百萬將會舉辦「演員見面會」。
電影上映後,她全台跑透透,接了許多演講與活動,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拓展到其他社區,
讓更多人願意嘗試透過戲劇了解、接納失智症。
https://youtu.be/2xUqxVfAid0
5.完整新聞連結:https://bit.ly/45SQcwJ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