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0個Q&A解讀沖繩:為什麼反美軍基地?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3-10-19 16:46:01
1.媒體來源:《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張鎮宏
攝影/楊子磊
核稿/李雪莉
責任編輯/張詩芸
3.完整新聞標題:
10個Q&A解讀沖繩:為什麼反美軍基地?沖繩民眾怎麼看台海局勢?
4.完整新聞內文:
夾在美國、日本與琉球文化三者之間的沖繩,有著非常多元卻又複雜的在地歷史。圖為那霸
的觀光地標之一、58號公路旁牧港地區的美國連鎖速食店,全日本只在沖繩設點。(攝影/
楊子磊)
https://i.imgur.com/GICN45E.jpeg
沖繩是與台灣羈絆最深的島嶼之一,也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話題中,最需要被理解
與討論的關鍵之地。
《報導者》在沖繩的現場採訪之後,特別整理了沖繩10個常見問答Q&A,希望用最簡單的資
訊說明:沖繩與台灣的親密互動有多緊密?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記憶,為什麼至今仍影響著
沖繩人的政治觀點?美軍基地的存在,為什麼讓沖繩人滿腹委屈?台海如果真的戰爭,日本
自衛隊又會怎麼辦?國際新聞裡常提到的先島群島、邊野古基地填海計畫,又是在講什麼問
題?
Q1:為何「台灣有事」時,沖繩將是重中之重?
A:2023年1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布了一份台海戰爭兵棋推演,
推算中國若在2026年武力犯台時,國際介入的24種可能狀態。兵推結果顯示:儘管中國攻台
行動都會失敗,但如果台灣方面主動放棄抵抗、或者美國的援台行動無法使用日本的基地設
施,戰局優勢就可能倒向中國。
在此前提下,離台灣最近的沖繩不僅是台海遇險時,國際盟軍馳援台灣的必經路線。沖繩境
內的美軍基地、自衛隊基地,也可能成為影響區域穩定的重要戰略據點。
★延伸閱讀:〈每路關鍵援兵都經過沖繩──在日本最前線,開箱「台灣有事」臨戰劇本〉
但另一方面,因為二次大戰的慘痛經驗,沖繩社會有非常強烈的反戰意識,因此台灣和沖繩
該如何就「不要讓『台灣有事』發生」進行溝通,也會影響日本左翼與和平運動對台灣的看
法、進而影響區域外交的風向。
★延伸閱讀:〈與沖繩反戰人士對話:從指責「台灣有事」虛假,到阻止侵略的共同想像〉
事實上,146萬人口的沖繩,不僅距離台灣非常近,從桃園機場飛到那霸機場只要1個半小時
,沖繩最西的與那國島距離台灣更只有110公里,這都讓沖台民間交流與經貿互動非常頻繁
。像是在極為仰賴觀光經濟的沖繩,台灣人一直是國際遊客的最大宗──以疫情解禁之後的
2023年6月為例,39%的沖繩國際遊客都來自台灣,比韓國(29.2%)、香港(17.2%)、中國
(1.2%)遊客總和更高。
此外,沖繩也有非常多的台灣移民,近年來沖繩年輕學生也非常流行「留學台灣」。因此除
了國防討論,沖繩與台灣的民間互動,其實非常深厚且親密。
Q2:討論「台灣有事」時,常提到南西諸島、先島群島、八重山群島,分別在哪?
A:「南西諸島」原本是日本海軍使用的軍事名詞──像是近期自衛隊的增兵就被稱為「南
西大轉移」(南西シフト),但國際常用的稱法則是「琉球群島」或「琉球弧」,指的是日
本九州島南方到台灣東北之間、這1,200公里海域的所有離島;其行政範圍北起鹿兒島縣、
南至沖繩縣,並以沖繩本島人口最多、面積最大、軍事基地最多,也是駐有大量美軍的核心
點。
而沖繩縣下,因地理與歷史因素,切分成東部的「大東群島」、中部的「沖繩群島」和西部
的「先島群島」三大區。其中,沖繩群島和先島群島以宮古海峽為界。沖繩諸島以沖繩本島
為主,先島群島則有宮古島、石垣島等熱門觀光景點。
但先島群島中,又分成以宮古島為心的「宮古群島」,以及以石垣島為主、歷史上與台灣交
流很密切的「八重山群島」──八重山群島最西側,就是日本離台灣最近、只有110公里遠
的與那國島。
Q3:日本在南西諸島加強軍事部署,不只因「台灣有事」?
2022年11月17日,日本自衛隊與美軍於南西諸島進行「利劍」聯合軍演期間,陸上自衛隊的
16式機動戰鬥車行駛於與那國島的市區。這也是與那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戰車在路上行駛,
當時引發島民的很大的焦慮。(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FP/Katsumi Tanaka)
https://i.imgur.com/AYpz9NU.jpeg
A:台海緊急狀況只是日本防衛考量的其中一個因素,最大主因仍是應對中國軍事威脅的快
速崛起。
隨著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南西諸島戰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大量美軍、與少量自衛
隊駐守在沖繩本島。這是因為冷戰期間,日本認定蘇聯才是最大軍事威脅,因此自衛隊的主
力精銳都集中在「對蘇前線」的北海道。
但冷戰結束後,中國軍事力量快速擴張,北京對南海、釣魚台群島等主權爭議區的態度也轉
趨強硬,日、中雙方更多次在釣魚台發生海上對峙,因此日本政府從2010年開始也逐步調整
自衛隊的戰略方向,除了點名中國的軍事擴張已成日本安全的重大威脅,自衛隊也開始從北
海道、日本關東地區,逐步調往九州與南西諸島。
★延伸閱讀:〈【動態圖解】解放軍如何進逼第一島鏈:台海衝突下牽動的美日軍事布局〉
不過,南西諸島是由一連串位置分散的離島所組成,東西距離長達1,200公里──日本本州
全長才1,300公里──因此部隊的防守型態不僅與在陸路相連、交通便利的日本本土不一樣
,戰時的部隊移動、指揮、補給的難度都高出不少。於是往南西移動的自衛隊,才會需要大
興土木,重新建設基地、整備港口與機場。但這卻讓飽受戰爭記憶所痛的沖繩縣民大為焦慮
,擔心「島嶼要塞化」的惡夢再度重返。
Q4:二戰結束已78年,沖繩人的戰爭記憶沒有淡去?
A:1945年3月26日沖繩島戰役(簡稱沖繩戰)爆發。已經殲滅了日本海軍主力的美軍,決定
攻占沖繩島,以作為盟軍登陸日本本土、發動終戰總攻擊的前線基地;而節節敗退的日本,
則希望盡可能在本土決戰前消耗美軍的兵力,因此下令沖繩「戰到最後一人」。
沖繩戰期間,日本在沖繩大量徵兵,除了組織未成年的男女學生加入少年民兵團「鐵血勤皇
隊」和「姬百合學徒隊」,日軍也在平民區建築防守要塞,強迫平民被捲入前線戰鬥。士氣
低迷且失控的日軍部隊,開始指控沖繩平民是間諜而濫殺無辜。戰爭末期,眼見無法擊退美
軍之後,殘存日軍更有唆使、甚至強迫沖繩平民殉國集體自殺。
最終,沖繩戰共造成超過20萬人死亡,光是沖繩平民就有12萬人喪生──當時每4個沖繩人
,就有1人死於沖繩戰;每個沖繩家庭,都一定有親友因戰爭而死。因此就算戰爭已結束78
年,每年6月23日沖繩戰慰靈日前後的一個月,全沖繩都會陷入回望家族傷痛、祈願和平的
歷史情緒。
沖繩戰不僅讓「戰爭的殘酷」烙印到每一個沖繩人的家族記憶裡,戰火更摧毀了琉球王國的
大量歷史遺產、消滅了整個世代的沖繩知識分子與社會菁英。再加上戰後至今,因為美軍基
地負擔、經濟貧窮而遭到日本本土的差別待遇,因此沖繩戰的悲痛記憶,才成為現代沖繩人
身分認同的核心。
Q5:沖繩有多少美軍基地和美國大兵?
A:沖繩是全日本基地負擔比例最為沉重的地區,因為沖繩縣雖然只占日本國土總面積的0.6
%,但70.3%的駐日美軍專用基地卻都集中在沖繩;光在人口最多的沖繩本島就有14.4%的土
地被美軍基地占用,但同樣比例在日本本土卻只有0.02%。
目前,沖繩一共設有31座美軍專用基地。其中,最重要的基地分別是「嘉手納空軍基地」與
「普天間海軍陸戰隊飛行場」──前者是美軍在東亞最大的空軍基地,緊急狀況時只要20分
鐘戰機就能飛抵台灣上空;後者則因為位於人口稠密的宜野灣市中心,長期以來一直因飛安
與噪音問題讓居民恐懼,而也被稱作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基地」,是沖繩民怨與反基地抗爭
的針對焦點。
駐沖繩的美軍數量估計在25,000~30,000人之間,其中約6成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不過這只
是外界的估計值,美國國防部從來不公布駐紮在日本的軍隊與武器數量,日本與沖繩縣府對
於美軍基地也沒有管轄權,再加上美軍戰機與軍隊時常相互輪調與外派軍演,因此外界很難
確認美軍常駐於沖繩的實際戰力規模。
Q6:為什麼沖繩人那麼討厭美軍基地,基地不是沖繩經濟的支柱嗎?
2016年6月19日,在沖繩市區的反美軍基地抗議集會上,居民舉著「撤走海軍陸戰隊」的標
語牌。(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FP/ Manabu Kato)
https://i.imgur.com/GgXG87e.jpeg
A:美軍基地給沖繩帶來的困擾,主要分成:安全、治安、汙染、經濟。其中,安全與治安
往往是最觸發大規模反美抗爭的原因;但汙染與經濟卻是民調裡,沖繩人對於美軍基地的最
大質疑。
安全理由,主要擔心美軍總是在沖繩人口稠密區的密集訓練,飛安事故與其他軍事意外,對
普通市民的安全風險,例如1959年宮森小學的美軍戰鬥機墜毀事件,就造成包括12名小學生
在內的18人死亡,2017年美軍直升機更直接撞上沖繩國際大學校舍而爆炸;此外,由於美軍
基地過於集中在沖繩,居民亦擔心如果美日被攻擊,被當成戰略要地的沖繩,會成為敵軍頭
號襲擊的目標──這也是沖繩人不斷強調「沖繩不能再次成為戰場」的背景原因。
治安理由,像是近期的重大案例包括1995年美軍性侵12歲少女事件、2019年北谷女子殺人事
件,由於駐日美軍的法律地位讓日本檢警難以介入管轄,沖繩社會對於美軍法庭審判美軍有
很大的不信任感,因此駐沖美軍的重大性犯罪,也往往是沖繩民眾上街抗議的原因。汙染問
題,則是美軍基地的噪音、對土地與水源的環境破壞;其中,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普天間飛行
場晝夜不分的24小時戰機起降、低空盤旋,對於一般市民的噪音騷擾最為嚴重。
雖然外界都存在「沖繩的經濟高度倚賴美軍基地」的印象,但基地經濟活動如今只占沖繩縣
民總所得的5.5%,沖繩最大的經濟支柱其實是觀光服務業。因此縣府與主流民意皆主張,若
能收回美軍基地的土地,重新都市更新所帶來的商機將大幅振興沖繩經濟──例如,繁華的
新商業中心「那霸新都心」,就是回收美軍基地的都更地,其重新開發的經濟效益比美軍使
用時高出32倍,增加的就業機會更高達93倍。
直至今日,沖繩仍是日本經濟發展最弱勢的地區:沖繩縣民的平均年收入只有全國水準的75
.8%,是日本最低;但在失業率與非正規雇用率的負面數據上,沖繩卻又是全日本狀況最差
的第一名──而無論是沖繩縣政府還是地方居民,都將「基地問題」視為拖累地方經濟、讓
沖繩遭遇差別待遇的最大主因。
★延伸閱讀:〈今日台灣,明日沖繩?──在基地煩惱中思索和平的7個沖繩人〉
Q7:中國社群網路上講「美軍基地在沖繩放毒」,是真的嗎?
A:汙染事件確實存在,但並不只限定於沖繩美軍,而是全日本都陸續出現、與消防設備有
關的環保漏洞。社群網路出現的「沖繩美軍放毒新聞」,指的是過去幾年,沖繩美軍基地周
邊的河川與地下水,檢測出致癌物質「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PFAS常見於不沾
鍋塗層,也是消防化學泡沫曾大量使用的原料,但PFAS具毒性且極難分解,因此有「永久性
化學物質」之稱,對健康破壞性極大。
外界認為,沖繩美軍基地周邊的PFAS,可能來自於基地使用的消防泡沫,因儲存槽滲漏、防
災演習時直接滲入地下水而汙染環境。但由於美軍基地一直不願接受外界公開調查,因此沖
繩縣府與市民對此極為憤怒。
但實際上,PFAS一直到過去10年才陸續在歐美被禁止使用,日本環保法規尚無法確認人體檢
測的標準,對於國內的消防設備汰換與檢查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除了沖繩美軍基地之外,
東京橫田基地、自衛隊濱松基地、甚至是倚賴地下水維生的熊本城,都有傳出規模不等的PF
AS汙染水源事件。甚至連沖繩縣府管轄的首里城地下停車場,都因為PFAS泡沫殘留在舊消防
管線裡,並隨排水系統汙染附近河川。
Q8:新聞上講的「邊野古基地抗爭」是什麼?
A:1995年美軍性侵12歲沖繩少女事件,引爆了沖繩回歸日本以來最大規模的反美軍基地抗
爭。而當時冷戰已經結束多年,俄國威脅大幅下降、美國也正與中國開放交好,因此時任日
本首相橋本龍太郎趁勢說服美國總統柯林頓,雙方於1996年達成「沖繩美軍將在未來5~7年
內交還普天間基地」的縮編基地協議。
但普天基地返還後,原本的美軍陸戰隊應該移防到哪裡?卻引發兩國的政治矛盾,日本政府
一方面不願意承擔美軍大量撤出日本的戰略風險,另一方面也無法說服本土接受沖繩美軍,
於是最後的結論即是:為了撤除普天間基地,日本只能在在沖繩東部的名護市邊野古,以美
軍既有的施瓦布營基地為延伸,「填海造陸」建設新的美軍基地。
但沖繩卻無法接受「把基地從島西移到島東」的作法,因為:
1. 基地最終還是留在沖繩島上,對於減輕基地負擔根本毫無幫助;
2. 邊野古的填海造陸,將對沖繩海岸與自然生態帶來極為嚴重且不可逆的破壞;
3. 邊野古的填海造陸工程有極大的設計瑕疵與失敗風險,光是固定海底地基就最快也是203
0年以後,但在邊野古「完工」之前,未來20年普天間基地卻仍要持續運作。
雖然沖繩縣府在2019年針對邊野古基地填海計畫,舉行了全縣的諮詢性公投──在全縣投票
率52.48%的狀況下,72.2%縣民反對興建邊野古基地──但日本中央政府仍堅持推動填海計
畫,沖繩縣的行政訴訟也在2023年9月敗訴,邊野古的填海計畫預計將加速進行。
Q9:若台海開戰,自衛隊能出動協防台灣嗎?
2023年8月24日,停放於那霸基地內的日本空中自衛隊F-15J戰鬥機中隊。那霸基地的F-15J
戰機,不僅是自衛隊回應中國空軍騷擾的第一線,也承擔了全日本70%的緊急升空攔截任務
。(攝影/楊子磊)
https://i.imgur.com/DqkusUI.jpeg
A:無論是日本、美國、台灣大多認為:目前形勢下,如果台灣有事,日本政府一定會有介
入作為,且幾乎不可能拒絕駐日美軍「使用日本設施救援台灣」的要求;但日本負責的角色
主要是「配合美國行動」,自衛隊不太可能單獨出動、或者扮演第一線參戰角色,因為這超
出日本現有的軍事能力,二來也有太多的政治條件與法律限制。
假若解放軍武力犯台,日本的應對策略,依序粗略分成三大狀態:
1. 重要影響事態:日本與美國沒有直接遭到攻擊,但事件已嚴重影響到日本。如果美國有
所行動,日本除了支援後勤補給外,也可以開放基地與國內設施給美軍使用。
2. 存立危機事態:與日本「關係密切的盟國」(意旨美國)遭到攻擊,自衛隊可配合盟軍
行使集體自衛權(例如主動攔截攻擊盟軍的飛彈,或者護航盟軍部隊)。
3. 武力攻擊事態:包括駐日美軍基地在內,日本直接遭到武力攻擊的狀態。在此狀態下,
日本可以對敵人採取「最低必要程度的反擊」(包括摧毀對方本土瞄準日本的飛彈基地),
實際意義等同直接「參戰」。
但在台海危機的狀態下,日本與自衛隊可扮演的最關鍵角色,其實是「後方支援」與「協助
盟國支援台灣」,例如開放日本領海領空供台灣海空軍保存戰力,或者護航國際船團運補台
灣。這些行動,必定會經過沖繩。
Q10:沖繩社會氣氛,怎麼看待「台灣有事」?
沖繩本島的沖繩市──在美國統治期間,此地被稱作「胡差市」(Koza City),曾因鄰近
美軍基地帶來的商機而繁華一時,如今因美軍人數縮減而漸趨蕭條。(攝影/楊子磊)
https://i.imgur.com/lmuxcuV.jpeg
A:根據《報導者》這次在沖繩本島、石垣島、與那國島採訪的現場觀察,沖繩社會對於「
台灣有事」的新聞感受度很高,大多數人都知道台灣受到中國很大的軍事壓力。但絕大多數
人並不認為戰爭即將發生,反而認為日本中央政府正在利用台灣緊張新聞,趁勢推進沖繩的
軍事要塞化政策。
對於軍事化的危機感,比起長期習慣於美軍困擾的沖繩本島,先島群島因為更靠近台灣、過
去也沒有軍隊駐守,因此面對自衛隊的基地開設、飛彈部隊的進駐,島民對於「台灣有事」
新聞的焦慮情緒,也比沖繩本島明顯得多。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https://bit.ly/3Q0AzNJ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