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科技大廠擴張,龍科三期強徵 160 公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3-10-03 00:00:24
1.媒體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
2.記者署名:上下游記者 林吉洋 AND 上下游記者 孫維揚
3.完整新聞標題:
為科技大廠擴張,龍科三期強徵 160 公頃民宅農地,祖厝與人生都被殘酷剝奪
4.完整新聞內文:
面對徵收案,老農魏新喜說要堅守家園到最後一刻。(攝影/林吉洋)
https://i.imgur.com/xHe8U1E.jpg
龍潭科學園區三期(以下簡稱「龍科三期」)開發案,在 2022 年 11 月宣布啟動,由國科
會以「半導體產業用地不足」為由,選定龍科辦理擴建案,經行政院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
」,徵收近 160 公頃民宅農地,引發居民強烈反彈,要求退回此案。聲援者政大地政系教
授徐世榮怒批,為了企業發展徵收民地根本不符公益原則,而且民主國家的經濟建設更不該
以踐踏基本人權為代價。
反徵收戶組成自救會應戰,居民有人是為守護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有的則是為了守護自己
追求的生活方式,更有年輕的住戶,因為徵收案而結束青春年華,提前面對殘酷的土地徵收
現實。上下游藉由五個被徵收戶的故事,深入瞭解龍科三期徵收案,對當地居民究竟造成什
麼樣的衝擊。
https://youtu.be/iTMF_5fulDY
規劃擴建 159 公頃 龍科吞食農地與埤塘
龍科隸屬新竹科學園區,主要位於桃園龍潭區、平鎮區與楊梅區,原佔地約 107 公頃。為
了拓展半導體產業,龍科三期預計徵收龍潭區八德里與聖德里土地,將龍科向東擴建約 159
公頃。竹科強調,擴建後預估年平均產值至多 6500 億元,並提供約 5900 個就業機會。
至於涉及計畫內的人口約 3795 人,竹科將在擴建基地東側規劃 14.65 公頃進行住宅安置
,保障居民居住權益。
開發案於去年啟動後,地方上就同時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宣,一種是徵求土地的廣告,另
一種是反對土地徵收的抗議布條,凸顯出產業發展與居住人權的兩難。不過現實是,隨著地
價暴漲,有人笑得合不攏嘴,卻也有人的生活被衝擊得支離破碎。
https://i.imgur.com/Evn1e0x.jpg
龍潭科學園區位於八張犁山坡高處,睥睨週邊農村,又像征服者不斷吞食農田。(攝影/邑
興勘查)
https://i.imgur.com/YDQ2f7n.jpg
廖家人為守護宗族凝聚力,決議反對徵收,爭取保留宗祠與土地。(攝影/林吉洋)
立志要當釘子戶,老農矢言「堅守家園到最後一刻」
徵收範圍舊地名為「八張犁」,位於龍潭西北側,是一處丘陵緩坡,有防風林與農地錯落,
屋舍隱身於樹林轉角之間,由小徑蜿蜒連接各聚落。走到田園的盡頭,望見科學園區一座座
巨大廠房,又或者更像城堡,睥睨山丘的氣勢宛如征服者。
年過七旬的老農魏新喜家就在這裡,問起「政府要徵收這塊地怎麼辦?」靦腆老農笑眼裡卻
有一股倔強無懼,淡然一笑道:「不會賣地,也不會離開這裡,我會堅持待到最後一刻。」
大女兒魏金玉說:「父親跟這塊土地感情深厚,年初聽到徵收案,他心情盪到谷底,好幾天
說不出話。」
魏新喜年輕時曾到台北學木工,回到家鄉後憑幾分薄田養家活口。徵收案讓許多投資客搶佔
買地,其他兄弟決定趁高價把地賣掉,唯獨魏新喜堅決不肯,他拿定要當科學園區眼皮底下
第一個釘子戶,最後一個離開的農夫。
魏金玉說,自兩年前龍科擴大案傳出,投資客就已進場布局,有的土地已經轉手四次,農地
一坪炒到快六萬,也聽聞有人賣地前先回填廢棄物,反正終究會開發,不如狠心先多賺一手
。在八張犁,家家戶戶不時收到仲介收地傳單,徵收案不只帶來投機,也讓家族埋下裂痕。
https://i.imgur.com/xHe8U1E.jpg
面對徵收案,老農魏新喜說要堅守家園到最後一刻。(攝影/林吉洋)
徵收宗祠祖先分家,恐引發家族失散、兄弟反目
徵收案不只讓人心浮動,也產生宗族瓦解的危機。八張犁是傳統客庄,各家族建有祠堂,例
如魏家祠堂名為「鶴山堂」、吳家為「至德堂」、馮家有「始平堂」。聚落圍繞著祠堂發展
,同姓聚居,共同防衛也相互照顧。廖家宗祠名武威堂,背靠著科學園區,廖家人就順著巷
弄分布。徵收案連同宗祠也得一併徵收,卻惹得廖家祖堂管委會十分苦惱。
總幹事廖振正解釋,原來宗祠所有三千多坪建地,市值高達五億,產權登記持分者不到百人
。不過家族開枝散葉,為集中管理採「借名登記」,由一戶派一人,但實際參與祭祀組織、
有繼承資格者共三百多人。徵收案出現後,就有人關切詢問「錢的分配」問題。
意外之財掉下來未必是好事,處理不慎恐怕造成宗族失和、兄弟反目。「而且賣地算錢還簡
單,麻煩的是要怎麼蓋回祖堂。錢分出去後,要大家再掏出來重建宗祠,恐怕不容易。」廖
振正說。
管理委員廖振楠沉著臉:「宗祠透過每年八次祭典,把三百多人凝聚起來,知道誰家子弟去
哪高就?哪一家又新添了人丁。如果宗祠被徵收,也等於宗族瓦解,以後誰會噓寒問暖?」
管委會經過兩次開會,決議爭取保留宗祠,反對徵收案。「畢竟,這些土地是祖先打拼下來
團結族人的,不是我們這代賺來的,實在不該輕易賣掉。」
https://i.imgur.com/vclMKFp.jpg
八張犁的宗祠也得被徵收分家,廖振正雙手插腰、三聲無奈,擔憂保不住宗祠愧對祖先。(
攝影/林吉洋)
被徵收的不只土地跟房屋,還有生活
在這場開發與居住權的拔河賽中,被徵收掉的不只房屋跟土地,甚至也包括生活方式。吳長
科現年 85 歲,他跟太太原本都在龍潭國小任教,因八張犁位處偏遠,他被派來成立分班,
隨後參與建校,全校師生一磚一瓦擴建今日的德龍國小。
退休後他跟太太繼續待在八張犁生活,雖然在市區也有房子,但他們並不想搬走。吳太太說
:「在鄉下有自家院子可以散步種菜,市區不適合老人生活。」吳長科習慣待在屋外,他用
回收廣告招牌搭建涼亭,可以泡茶乘涼,他說:「住市區就像搬進鴿子籠,整天足不出戶恐
怕會退化很快。」
鄉土文學家鍾肇政是吳長科的小學老師也是同事,他回憶鍾肇政寫作取材也包括八張犁一帶
的田園生活。這一帶以前種茶,每到晚上螢火蟲四處穿梭。為了經濟發展要剷平土地,但恐
怕再多錢也買不到回憶與田園牧歌。
https://i.imgur.com/ifx9jwf.jpeg
八張犁聚落分散,藉由小徑連接彼此,也成為在地人晨昏漫步的秘境。(攝影/林吉洋)
抗爭居民:以高科技之名,卻行掠奪之實
張貴有是自救會在 9 月 12 日總統府前陳情的發言代表之一。這些日子來,他跟太太黃貴
榮馬不停蹄的拜訪鄰居,號召大家守護家園。得知徵收案第一時間,他們也曾經慌張無措,
黃貴榮更曾經焦慮到夜不成寐。原來兩夫妻為了建立理想家園,十年前貸款改建老屋,平靜
的小確幸碰到徵收案,狠狠被打破。像他們這樣只有房屋的住戶,徵收補償根本不足買同樣
的房子,還得必須背負舊債務。
張貴有說自己原本對社會議題無感,遇到徵收案才發現人民的生活與財產竟如此脆弱。「科
技業要水就限水、休耕,要電政府就想辦法發電,要土地就徵收人民財產。」他冷冷地說:
「科技業賺錢也是私人所有,政府作法顯然不符公平跟公益。」透露出強烈的被剝奪感。
https://i.imgur.com/u8owNlq.jpeg
面堆徵收案,張貴有夫婦透過積極奔走串連居民,重新找回希望。(攝影/林吉洋)
被徵收的青春,讓大學畢業生一夜長大
徵收案讓張貴有剛出社會的女兒張晏綾感受深刻,「看到爸媽很辛苦養家活口,下班後還得
在社區奔走拜訪,有時遇到贊成徵收的住戶,被洗臉之後垂頭喪氣回來,有時遇到認同抗爭
的鄰居,又重新燃起希望。」她想起以前在學校聽過抗爭者的經驗分享,「只是現實遠比想
像殘酷」。
張晏綾過去幾乎不跟鄰居打交道,徵收案當前,她開始騎著單車在社區裡幫忙穿梭傳遞消息
,也在過程中重新發現家鄉的美麗。大學畢業本該是享受青春的花樣年華,參與這場抗爭讓
她「彷彿一夜長大」。但她的心情卻難以被同儕理解,更別說要讓外界同理被徵收戶內心的
無助與壓抑。
https://i.imgur.com/56qo5Yi.jpeg
張晏綾在抗爭過程重新認識家鄉,卻心疼父母親,更氣憤社會無法了解被徵收戶的無助與壓
力。(攝影/林吉洋)
居民:即使不被徵收,為了保護環境也得站出來反對
特別的是,自救會的成員中有一些並非被徵收戶,邱小姐就是其中之一。科學園區自設置以
來,陸續有異味溢出,讓居民不堪其擾。邱小姐家距離科學園區不到 100 公尺,為了保護
氣喘的家人,她自購設備、定期檢測空氣,持續向桃園市環保局檢舉,要求竹科管理局改善
空污問題。
竹科管理局多次澄清這些氣味都是在合法範圍內排放,但實際上,竹科管理局的上級機關國
科會曾在 2022 年委託學者研究龍潭科學園區的異味擴散問題,該報告指出,園區內的半導
體跟光電產業製程複雜,確實可能是空污來源,從而引發居民陳抗。
因此邱小姐的家雖然不在這次徵收範圍內,卻也加入自救會陣營,她痛批科學園區擴廠開發
並非政府所稱公共利益。對周邊居民而言,半導體產業並非所謂的「護國神山」,園區擴大
的計劃更可能帶來更大的環境破壞與健康威脅。
https://i.imgur.com/zpgcAYN.jpeg
菜農范先生指出,在園區旁邊的葉片上經常出現枯黃,專業人士一看就知道這塊土地存在空
氣污染。(攝影/林吉洋)
學者:政府替企業徵地,不符公共利益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指出,土地徵收首要條件是基於公共利益,龍科三期徵收範圍
內超過 87% 面積為私有農、林土地,政府替私人企業開發徵地,其公益性讓人難以信服。
他更怒批徵地案罔顧居民基本人權,亦是放任台灣農地不斷流失。
社運人士陳祺忠曾參與多起反科學園區徵地案,他批評政府是以半導體產業發展之名,四處
圈地開發科學園區。許多財團囤積工業地,卻不曾有工業區的退場機制。台積電從未主動說
明到底需要多少土地?科學園區實際已成徵地炒作的工具。這些投機客與建商、銀行構成一
個共享利益鍊,唯有增加新的炒作題材,建商才能持續開發,持續從銀行口袋搬錢,繼續土
地投機的遊戲。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9300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