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共操作疑美論 反映臺灣政黨極化問題

作者: createlight (創輝)   2023-09-22 22:52:13
1.媒體來源:大紀元
2.記者署名:吳旻洲
3.完整新聞標題:
中共操作疑美論 反映臺灣政黨極化問題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mg.epochtimes.com.tw/upload/images/2023/09/21/636965_medium.jpg
疑美論常用論述。(圖截取自IORG報告)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臺灣社會近年常出現「疑美論」聲浪,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21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疑美論有83%是由中共發起或介入,但也有過半來自臺灣內部,其
中最多的論述為臺美菁英剝削臺灣人的「共謀論」,反映出臺灣政黨極化的問題。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近日發表〈疑美論和它們的產地〉報告,報告統計2021年
至2023年6月間,有關疑美論的84則資訊,這些內容可分為棄臺、弱化臺灣、製造混亂等8
種類別,並針對贈送COVID-19疫苗、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
、我國總統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等12個大事件進行分類。
該報告的作者游知澔表示,針對8種類別疑美論進行分析後發現,「背叛人民」、「謀取
私利」是中共針對臺美關係的宣傳主軸,從84個疑美論中,有70個為中共發起或介入,占
83%。他強調,疑美論和中國共產黨論述是不同的東西,但兩者結合為中文使用者創造符
合中國利益的世界觀。
他解釋,所謂符合中國利益世界觀,包含「美國是假朋友,會拋棄臺灣」、「中國是真家
人,曾經幫助臺灣」、「美國實力衰弱,民主是假的」、「中國實力強大,是真正民主」
,或是「美國受到世界各國反對」、「中國捍衛世界秩序,推動國際事務民主化」等。
根據報告分析,疑美論有過半來自臺灣,包括類似陰謀論的共謀論、對戰爭感到焦慮的亂
源論與美國會放棄臺灣的棄臺論,反映臺灣社會集體心理可被資訊操弄、利用的弱點。
他表示,中共參與最多的是臺灣和美國菁英剝削臺灣人的「共謀論」,恰巧來自臺灣最多
的也是這類論述,而共謀論居多反映臺灣政黨極化的問題,中共宣傳內容雖無直接反美,
仍會造成促使臺灣遠離美國的影響。
不過,游知澔強調,臺美關係並非不容置疑,也不是不能質疑政府外交政策,而是如果受
到資訊操弄,反而破壞社會信任,重大公共討論應基於事實基礎。
疑美論反映臺灣內部既有差異及政治對立
研究中國效應的黃兆年則以國際關係現實主義來解析疑美論,他表示,現實主義主張國家
在做決策時,利益考量優先於理念,所以威權政權透過製造對競爭對手的不同意,試圖爭
取利於自身的同意。
黃兆年表示,當威權政權內部出現動盪時,會製造外部敵人來激起民族主義,以此凝聚國
內大眾,鞏固政權正當性,而疑美論對內外都能製造敵人。他認為,威權政權會利用民主
社會的矛盾和對立進行滲透,可是疑美論也反映臺灣內部本身既有的差異及政治對立。
黃兆年引用中央研究院2022年所做的中國效應主題研究計畫調查結果,其中約49.8%受訪
者認為美國會協防臺灣,約45.7%認為不會;至於臺美關係緊密是讓臺灣更安全,還是更
危險,約41%受訪者認為危險,約51%認為安全,顯示我國大眾些微親美,但疑美聲音確實
存在。
黃兆年說,從國際關係現實主義來看,臺美國家利益互相依賴,但臺灣不只位於地緣政治
競爭前線、具備全球生產鏈關鍵地位,還關係到美國的霸權存續。他直言,大眾需要國際
識讀,提升對地緣政治、國際局勢的判讀,同時強化民主溝通,嘗試讓各政黨建立民主共
識,降低外部分化。
黃兆年以美國捐贈臺灣COVID-19疫苗為例,以行動破解質疑聲音,「這是多元替代論述的
一部分,有助於提升大眾資訊判讀的空間與可能性,降低單一疑美論資訊來源」。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表示,美國在台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在媒體上曾表明,「言論自由的部分精神就是保護懷疑論」。
孫曉雅當時表示,「我覺得發表反美言論和質疑美國是很不一樣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消
除『我不相信你』的質疑,或向對方證明我不應受到質疑。」
邱師儀認為,應有更多針對疑美論的分析報告出現,藉此使藍綠等陣營正視問題,讓更多
人參與議題討論。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李可心說,「資訊作戰」一詞經常被濫用,應基於正確事實與推
論,正確使用疑美論,才能避免讓公共討論淪為政治口水。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pochtimes.com.tw/n420486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