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不只熬夜 用眼過度也會傷肝 中醫:常按「

作者: b33 (酸痛好利利)   2023-09-07 18:59:24
媒體來源:
新頭殼
記者署名:
曾郡秋
完整新聞標題:
不只熬夜 用眼過度也會傷肝 中醫:常按「3穴道」保護肝
發布 2023.09.07 | 10:11
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888/64f929a1b8762.jpg
「昌盛堂中醫診所」廖芝晨提醒,長時間用眼會消耗肝血,所以要注意休息眼睛,並且多
按摩眼周穴、太衝穴和三陰交穴來保護肝臟。 圖:新頭殻資料照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但它不會發出疼痛的訊號,所以常被忽略。中醫師廖芝晨在
昌盛堂中醫診所的臉書粉專上說,肝臟的狀況可以從身體的反應來判斷,例如肝氣不足時
,會感到「鬱悶」、「不開心」;肝氣過盛時,會表現為「暴躁」、「易怒」,也容易「
失眠」、「做夢」。她還提醒,長時間用眼會消耗肝血,所以要注意休息眼睛,並且多按
摩眼周穴、太衝穴和三陰交穴來保護肝臟。
廖芝晨在臉書粉專「昌盛堂中醫診所」發文表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被稱為「沉默器官
」。人們在爆肝的生活模式裡,不知不覺忽視了這位事業夥伴。在中醫的觀點裡,常把肝
比喻成名為身體的這個國家裡的將軍,因為肝如同將軍領兵,負責計畫與籌謀。現代社會
中,比起農務勞作,大部分的人以精神勞作為主,因此養好肝,對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

廖芝晨解釋,中醫認為肝屬「木」,就像樹木一樣,喜歡在空間中自由生長,不喜歡受到
壓迫。如果生長受阻,就會產生鬱氣,影響氣的運行。因此,她建議,如果身體出現以下
情況,就要注意肝臟的健康:
1) 肝氣不足:人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喜歡「生悶氣」。
2) 肝氣太過:會比較「急躁」、「易怒」,也常引發「失眠」、「多夢」的症狀。
3) 肝氣上逆:則出現「頭暈」、「頭脹」、「頭痛」。影響到消化時,也容易出現「腹
脹」、「腹痛」、「腹瀉」、「便秘」、「噁心想吐」…等腸胃症狀。
4) 肝血不足:會「眼睛酸澀」、「眼睛乾」、「視力模糊」。也常因為肝血不夠濡養筋
膜,患者出現「手腳屈伸不順、覺得筋很緊」的感覺。
廖芝晨表示,另外,在婦女身上,也可能會看到「經前症候群」(頭痛、乳脹、下腹脹、
情緒波動)、「經痛」、「月經週期不固定」…等症狀。
廖芝晨也提出幾項日常養肝習慣的建議:
1) 晚上11點前就寢:肝與膽互為表裡,晚上11:00到凌晨3:00是這兩個經絡的循行時間。
因此,在這段時間內,確保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讓肝得到良好的休息。
2) 保持心情愉悅:因為肝是喜歡舒暢調達的器官,所以心情鬱悶時,它也是首當其衝。
可以學習處理內在與外在的壓力來源,並透過運動、冥想、培養興趣…等方式,保持身心
平靜。
3) 避免暴飲暴食:突然進食太多的食物,會加重氣滯氣鬱,增加肝臟與腸胃的負擔。因
此在養肝保健上也是重要的一環。
4) 讓眼睛休息:黃帝內經說:「肝開竅於目」、「久視傷血」,過度使用眼睛是很消耗
肝血的。盯著電腦、手機、電視,或者長時間看書一段時間,都應該閉目休息一下,或者
眺望遠方,放眼睛放鬆。
她也建議日常可按壓穴道幫忙養肝:1) 眼周穴:它不是一個單一穴道,而是眼睛周圍的
穴道統稱。對於長期用眼的族群,可以沿著骨頭用手指輕輕揉按眼睛四周。2) 太衝穴:
位在足背,在第一與第二蹠骨之間,靠近腳踝方向的凹窩處。只要沿第一與第二腳趾間,
往足背上推,到凹陷處推不上去的地方。(孕婦避免按壓此穴位)3)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
側面,踝關節上方3寸的地方。可以沿著內側腳踝往上量約四個四指寬的地方,往骨頭方
向按。(孕婦避免按壓此穴位。)
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9-07/88746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