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中關係悄然降溫 德國多城取消與中共合作

作者: Yirgacheffe (coffee)   2023-09-02 23:54:31
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記者署名: 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德中關係悄然降溫 德國多城取消與中共合作
4.完整新聞內文:
【大紀元2023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德國多所城市近期相繼中止
與中共合作,並擱置締結友好城市的計劃。此前德中熱絡的關係已悄然生變,德國正在用
實際行動兌現對華政策的「去風險化」。
習近平造訪的杜伊斯堡 急於摘掉「中國城」稱號
德國西北部城市杜伊斯堡(Duisburg)曾經熱衷於與中共建立經貿聯繫,希望能幫助該市
恢復經濟。2014年,中共黨魁習近平甚至親自造訪該城,宣布當地為中國「一帶一路」倡
議的重要樞紐。
然而,現在向杜伊斯堡港口行政總裁馬庫斯‧班根(Markus Bangen)詢問與中國的業務
,他並沒表現出任何欣喜之情。他表示,「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我們變得更加真實和清醒
。」他解釋說,通過鐵路從中國運來的集裝箱占貨物總量的比例很低,只有個位數。過去
,這方面的宣傳絕對是誇大了。
表明這座人口50萬的城市更加「清醒」的事實還有:杜伊斯堡與中國電信大廠華為的聯合
計劃「智慧城市」已經叫停;航運巨擘中國遠洋運輸(Cosco)也迫於壓力售出其在杜伊
斯堡港計劃的持股。
杜伊斯堡的中國事務專員馬庫斯‧托伯(Markus Teuber)表示,「公眾輿論變了,政治
觀點也變了。」不久前媒體還將杜伊斯堡吹捧為德國的「中國城」,如今當地的官員已經
不想再要這一稱呼了。
中國問題專家馬庫斯‧陶布教授(Markus Taube)則表示,「杜伊斯堡這座城市從來都不
是特別『中國』的。有一段時間,人們希望新絲綢之路能夠提供一個機會,通過中國因素
加速杜伊斯堡的結構變革和經濟增長。但這並沒有實現。」他認為,給杜伊斯堡冠以「中
國城」的標籤並不合理,該城市也不會片面依賴中國。
警惕中共軍事間諜 基爾叫停與青島締結友好城市
位於波羅的海的基爾(Kiel)是德國海軍基地和潛艇製造大本營,德國的軍艦和潛艇從這
裡銷往以色列、韓國和土耳其。從基爾再往北一點,是德國武裝部隊石荷州司令部,而30
公里外的埃肯福德(Eckernförde)是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唯一的深海港口的所在地。
在德國,沒有其它地方像基爾及其周邊地區那樣如此集中地匯集海上軍備工業和軍隊。
「中國人當然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建議建立友好城市。」當地的基民盟(CDU
)女議員安東尼婭‧格拉吉(Antonia Grage)說道,「你不能太天真。」她一直反對雙
方建立友好城市。
起初,中國城市青島希望與基爾結為友好城市。多年來,兩個港口城市之間的友誼源於航
海合作。今年3月,中國人詢問是否可以將這種友誼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基爾市議會很
快就同意了。
然而四個月後,情況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基爾市政府宣布決定擱置與青島結為友好城市
的計劃,也不再尋求進一步的合作。
基爾大學安全政策研究所(ISPK)所長約阿希姆‧克勞瑟(Joachim Krause)警告,中國
有假借友好城市和學術交流名義竊取機密的傳統,目標是接觸更多的學者,推動帆船交流
只是藉口。
他接受「北德廣播公司」(NDR)訪問時批評市府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指出基爾的潛艇製
造技術和水下作戰能力對中國海軍相當重要。
德媒指出,幾年前,德國不會對與中國城市的合作產生類似的強烈抗議。曾經在默克爾時
代,柏林始終強調與北京打交道是機遇而不是風險。而如今的「紅綠燈」政府已正式告別
默克爾時代的對華戰略,發生在基爾的事情表明,德國各城市已慢慢意識到與中共合作可
能帶來的危險。
杜塞爾多夫宣布停辦中共資助的「中國節」
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是德國重要的華人聚集區,2010年起每年與科隆(Köln)、
杜伊斯堡等3個位於西部的大城市輪流舉辦「中國節」,現場有傳統舞蹈和歌唱表演,可
說是當地的重要傳統。
8月份,杜塞爾多夫突然宣布,原訂9月舉行的中國節因場地不理想和形式有必要檢討而停
辦,不過強調與當前緊張的德中關係無關。
杜塞爾多夫市政府一位發言人在回答《萊茵郵報》的詢問時表示,取消中國節活動與目前
德中關係緊張並無關係。「拋開眼下的形勢不談,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在考慮,重新評估
中國節的現有形式,尋找其它更加聚焦對中國感興趣的受眾群體的形式。」
該節日此前也受到過質疑和詬病,其中一個原因是,該活動得到了中共官方的資助。
如今在德中關係降溫的背景下,德國北威州的中國節普遍受到冷遇,在去年的杜伊斯堡就
已見端倪。與以往相比,主辦城市對2022年的中國節宣傳很少,活動現場的參與者幾乎都
是有中國背景的人士,而德國民眾寥寥無幾。
耶納擱置與廣州締結友好城市的計劃
除了以上這幾個城市之外,今年5月,德國中部以光學研究著稱的城市耶納(Jena),也
決定暫時擱置與廣州締結友好城市的計劃。
種種現象表明,近來德國社會對中(共)國的觀感有很大的轉變,德中關係明顯降溫。德
國經濟研究所的尤爾根‧馬特斯(Jürgen Matthes)表示,自從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
依賴程度下降以來,德國人變得更加謹慎,對中國也是如此。德國人必須清楚地知道,「
如果發生衝突,使我們容易受到勒索的關鍵性依賴在哪裡?」
德國「紅綠燈」政府日前出台的對華戰略,一再強調「去風險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這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別是在醫療行業和IT產品領域,德國非常依賴中國的原材料
和產品。然而,從德國城市逐步遠離中共的做法可知,德國已經看到了危險所在,並且正
在用行動「去風險化」。
5.完整新聞連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9/1/n14065534.htm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