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用語入侵軍中節目 官兵警覺軍方狀況

作者: MikaHakkinen (一人中風,全家發瘋)   2023-06-25 03:52:59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記者署名: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中國用語入侵軍中節目 官兵警覺軍方狀況外?
4.完整新聞內文:
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指出,國防部的宣傳影片出現中國慣用語,顯見在嚴防統戰的工程中還
有改善空間。(資料照)
2023/06/24 21:48
中國用語充斥台灣各界已是現在進行式,國防部自製節目使用「質量」一詞,在播出當天
即引發基層官兵警覺,在社群媒體上表達不滿,隨後立委也曾在立法院關切,但國軍至今
仍未下架相關影片。長期關注中國用語議題的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指出,保家衛國、防範共
軍侵略的國防部,其宣傳影片出現了中國慣用語,顯見在嚴防統戰的工程中還有改善空間

根據教育部辭典修訂本對於「質量」的定義為「物體內所含物質的量」,而在中國用語當
中,質量則還包含了台灣所稱「品質」的用法,而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兩岸常用詞語對照
表」,即指出台灣用語的「品質」即對照中國用語的「質量」。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榆受訪表示,此次「國防線上」旁白使用「持續提升訓練『
質量』」,確實顯得有點突兀,在正常的語境下,應使用「強度」或是「難度」一詞。
黃涵榆表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有二,一是個別用詞不精準,二是「文字語言使用的
資訊管道、脈絡,失去應有的警覺跟察覺」,這也需要進行檢討,也要留意是否會成為滲
透管道。
黃涵榆提到,不只是軍方,台灣政治人物也有使用中國用語的問題,例如公開使用「接地
氣」、「拼搏」等語彙且沒有自覺,而國防教育領域更應該小心謹慎的處理。
面對中國用語進入台灣,部分人認為應持平看待,黃涵榆指出,語言之間會交互影響,但
即便是美國、日本的強勢文化、語言影響台灣,都仍應注意保有自主系,但是中國的狀況
又不一樣。
黃涵榆提到,中國對台灣有野心,透過各種管道滲透台灣,而台灣受到中國語言影響,常
常就會不自覺地將中國用語自然化,等於對中國的滲透和影響力打開方便之門,中國不費
吹灰之力就可以加深影響與操控,也忽略背後的高度政治意涵動機和語言使用,當習慣中
國用語,形同「車同軌,書同文」的結果,中國不花一毛錢就達成了統戰結果。
賴品妤表示,語言會互相影響、流通,且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人民也可以選擇自
己想要使用的詞彙。但是,面對中國戰略性地輸出其慣用語到台灣,並大剌剌的進行思想
統戰的意圖,作為公家機關,必須用最高的標準看待。
賴品妤說,如果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忽視了自我文化的保護,任由中國系統性地入侵,就
可能動搖台灣的集體認同,影響我們對自我文化的想像,而讓中國逐步達成統戰目的。
因此,賴品妤指出,具體要求各個公家單位,可以參考她過去成功促成教育部的「重編國
語辭典修訂本」將中國慣用詞彙特別標註源頭,以及台灣與中國慣用語的對照表,以守護
台灣文化。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343841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