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高爾夫在台灣為啥普遍不起來?

作者: ICBreaker (IC破壞者)   2023-06-06 10:20:07
※ 引述《WangW (廢文Wang)》之銘言:
: 如題
: 昨天打球的時候和桿弟聊天
: 在泰國打球的日本人韓國人超多
: 台灣人也有在打
: 不過差異是
: 日韓基本上一般的員工階層就在打球了
: 台灣的則是都要經理啦副總啦之類的階層
: 感覺高爾夫球被視為上層的運動
: 不過…明明就是一般打工仔就可以打的球
: 為啥高爾夫在台灣普遍不起來?
身為一個對高爾夫沒愛、但又必須打的人,
我用我的角度分享看看我的想法。
先說背景,家父是中部某球場的監委,
參加十幾支球隊,每週下場大概3-4次。
而我從年輕時就被爸爸拖著下場打球,
也累積了一些打球經驗,
但打了十多年了還是很爛。
其實這幾年不管在打擊練習場或是高爾夫球場,
都可以發現高爾夫在台灣有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平民化的趨勢,
我昨天晚上去家裡附近的練習場,
是直接全滿的狀態,
有鄰近的大學正規體育課,
也有附近某大公司的聯誼高球社團。
去高爾夫球場,也常常看到很多公司或社團或聯誼會的球隊,一次就是十組以上,都很常
見,
顯示高爾夫一直有在推行。
1.費用
如同原文說的,球證從幾十萬到幾百萬都有,
看每個球場不同而定,
但下場打高爾夫不等於需要球證才能打,
球證流通性也相對低,沒那麼好取得。
有些球場球證可跟球證主人租賃,有些則不行。
我個人覺得球證偏向投資(機)跟象徵或想要進入球場參與經營比較有關。
沒球證的話,
非會員價一場我以北部來說,
平日2-3千,假日3-4千,
(我通常在桃園長庚球場打球、以此為例)
一個禮拜打一場,你一個月就是噴上萬。
一個月打一場(頻率上已相對低,算休閒玩家)也要個3-4千支出。
還不用說高頻率的練習場,
以及你跟球隊或朋友,
偶爾會在打完球的球場餐廳吃飯,
互相請客、做公關的可能性費用,
還有跟朋友一起賭桿數競技的小賭怡情費用。
2.打球日
平日大多數人都要上班,
就算是經理級以上、以商務為名打球,
應該也有出勤壓力,
畢竟你上班時間跑去打球打整天,
可能沒辦法接電話、即時處理公事,
台灣老闆一定會問你有什麼績效嗎?
若公司有限制平日不能打的話,那只剩假日了,
假日會被家人情勒,
-為什麼小孩都是我帶,你卻可以去打球?
-陪朋友打球比陪我重要嗎?那你跟你朋友在一起好了
-家裡支出已經這麼高了,你打一場球4千塊,還要請誰誰誰吃飯喔?
假日球場又貴人又多,
如果你被安排在球隊後面的話,
前面的人邊打邊聊天
(有正妹新手的話,
老闆們還會手把手,在球道或果嶺上教學)
你在後面就是乾等他們,
18洞打下來大概要5小時以上,非常沒有效率,
舉例來說,就是你跟人去籃球場報隊打33,
然後前面有10組,你上去打一兩場,
下來就要再等10組,等到你上場,身體都涼了。
以上兩點我相信已經解釋了一部分,
為什麼台灣高爾夫有平民化趨勢,
但總讓人覺得進入門檻相對高、不夠普遍、難以推行,
因為費用跟可以去打球的時間、文化上,
真的還是偏向中產階級甚至更高的人,
你要相對的有錢有閒,
家人支持或者公司願意支持才有足夠動力打長久。
至於說打球能不能建立商務關係,
我只能說見仁見智。
就跟你平時人際相處一樣,
如果看到人你開口閉口就想談生意、推產品,
別人自然敬你而遠之。
如果你看到同組或同隊裡面有大老闆就想衝,
大老闆不是第一次看到你這種人了,
人家一定知道怎麼有技巧的給你碰個軟釘子。
若要以打球培養商務關係,
還是從基本功做起,
先享受打球,別人自然會享受跟你打球,
要談多的再來談。
最後補充一點,
我覺得為什麼台灣高爾夫推行這麼難,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我自己對高爾夫很沒愛的主因)
3.氣候
我覺得台灣氣候大部分時候並不是很適合打高爾夫的,
夏天太熱又悶、冬天太冷又下雨。
今天6/6,台北35度,無雲大太陽。
我看到原文下面有人留言說果嶺(?)在山上不會熱,
來,請你現在去球場曬5小時看看,。
在台灣,夏天打高爾夫熱爆了,
球道、果嶺大多沒有遮蔽物,太陽直射下來,
縱使會有一點山風、海拔高個200公尺,
照樣很熱、很曬,打一場球下來,
有蓋住皮膚跟沒蓋住皮膚的色差非常嚴重,
你看台灣目前檯面上的職業選手,
哪個膚色不是深古銅色的。
(所以為什麼打高爾夫的人永遠是男》女,
因為女生不想曬黑)
台灣冬天濕冷下雨又颳風,
請問這種天氣你想選擇在家裡看電視,
還是去高爾夫球場自虐?
我在波士頓打球的時候,因為大陸型氣候,
是不會覺得那麽熱那麽冷的。
台灣會讓人覺得打球很舒服很讚的天數,
一年下來大概抓個90天吧。
剩下都是要帶著熱情跟其他動機去驅使自己下場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