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所以那個檔坦克的到底是誰

作者: KOKUYO27 (KOKUYO)   2023-06-04 07:14:28
※ 引述《squelch (小迷糊)》之銘言:
: ※ 引述《pufferfish72 (海草養殖專家)》之銘言:
: : 大家應該都知道坦克輾學生ㄉ
: : 但是大家好像只知道他是學生(傳聞是北京或清華)
: : 不知道真實身分
: : 查了一下GOOGLE 好像是真的沒人知道 目前都還只是猜測階段
: : 只用tank man來稱呼
: : 蠻好奇那個被坦克輾過去ㄉ到底是隨
: : 有八卦ㄇ
: 那不重要,重要的是64發生的原因。
: 64發生的原因跟台灣政府及
: 外媒宣傳的其實有所落差。
: 當初一開始在天安門抗議的
: 是因為經濟改革帶來的貧富落差、資本化與通貨膨脹。
: 那時候的中共的口號是先讓一部份的人富起來。
: 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
: 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 ——鄧小平1985年10月23日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說
: 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
: 以帶動和幫助落后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后地區是一個義務。
: ——鄧小平1986年3月28日在會見新西蘭總理朗伊時說
: 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
: 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 ——鄧小平1986年8月19日-21日在天津聽取匯報和進行視察的過程中說
: 但經濟改革實際上就是自由市場化與資本化。
: 這在當時造成三個問題:
: 1.貧富落差巨大化:
: 有人迅速致富,但也有國有企業倒閉造成失業。
: 2.通貨膨脹:
: 就是物價與薪資脫鉤,薪資能換得物品越來越少。
: 3.貪腐問題:
: 所以當時的大學生基於社會主義的理想出來抗爭。
: 對,其實是要求政府改善資本化負面問題、
: 修正自由市場化、杜絕貪腐問題。
: 簡單來說,大學生覺得以前生活比較公平正義。
: 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有人說是蘇聯要跟中國破冰。
: 所以要軍隊去天安門清場。
: 但一開始軍隊清場的時候也頂多是威嚇,
: 但最後演變成武裝衝突。
: 燃燒瓶放火燒車、搶車、搶槍、殺害軍隊士兵,
: 其實網路上都還有影片跟圖。
: 當年還沒到64那一天的時候,
: 新聞其實有播送放火燒軍車,
: 毆打軍隊士兵及軍人的焦屍。
: 只是現在政治正確,不會播放6月3日前發生什麼事。
: 最後中共下令軍隊強制武力清場。
: 軍隊也不會知道抗議群眾誰手上有槍跟燃燒瓶,
: 反正宣布戒嚴了,不離開就是當你暴民處置。
您是不是稍微把後面的運動發展混在一起了?
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抵達北京是在5月15日,那時候因為學生並未退出廣場,只好在機場舉?
實際上,在5月15日以前,中國政府官員還是採取談判說服方式,希望由學生自行退出廣場?
軍隊之所以沒有馬上派遣大量部隊清場,原因之一是雖然中共高層已經排除掉趙紫陽勢力,
6月3日晚上6時,戒嚴部隊透過大眾媒體發出將要清場的緊急通告。晚上8時30分後,戒嚴部
至於軍警死亡情況呢,經過考證被授予「共和國衛士」的逝世軍警有15人,包括
1. 馬國選:6月4日凌晨1時左右,遭到石塊襲擊重傷,搶救無效死亡。
2. 劉艷坡:6月4日凌晨1時左右,遭到襲擊重傷,搶救無效死亡。
3. 王其富、李強、杜懷慶、李棟國、王小兵、徐如軍:6月4日凌晨1時10分,軍用卡車翻車
4. 于榮祿:6月4日凌晨2時左右,身穿便裝前往廣場拍照,遭戒嚴部隊誤擊,搶救無效死亡
5. 劉國庚:6月4日凌晨4時左右,遭到襲擊,遺體被剖腹、遭焚燒、吊在公車上。
6. 王錦偉:6月4日凌晨4時30分,在軍隊行進中被流彈擊中死亡。
7. 崔國政:6月4日凌晨4時40分,遭到襲擊,遺體遭焚燒、吊在天橋上。
8. 李國瑞:6月4日凌晨5時左右,遭到襲擊重傷,搶救無效死亡。
9. 臧立杰:6月7日,搭乘軍車時,疑似被外交公寓的子彈擊中死亡。
10. 王景生:7月4日,巡邏執勤途中病發死亡。
至於幾輛因為進入廣場而被特別紀錄下的裝甲車,則分別有:
1. 322號裝甲車:6月3日晚上11時30分左右進入廣場,遭到民眾攔截,但在向學生指揮部求
2. 339號裝甲車:6月4日凌晨0時15分進入廣場,遭到民眾圍堵、投擲燃燒瓶。連長韓開印等11名官兵下車後遭追打受傷,後被學生護送到新華門。
3. 003號裝甲車:6月4日凌晨1時左右在廣場熄火,民眾破壞車輛、蓋上棉被焚燒,車上軍人下車後遭圍毆受傷,學生則護送軍人離開現場。
所以我們可以見到,就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來說,在已知15名死亡軍警裡面,其死亡時間都晚於民眾最早中彈死亡的時間。而與已知100多名民眾遭戒嚴部隊槍殺相比,這15名喪生的軍警並非所有人都因衝突喪生,更沒有因為軍車遭焚燒而死亡的紀錄。
當然也不是說學生與群眾的行動就只能以正面評價的方式看待,事實上,學運期間的內部派系鬥爭、指揮體系混亂、經費運用情況、話語意識型態等問題,都已經有多人提出討論和研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