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國人均五年後超越日本?

作者: ntuwalker (煩死人的科長)   2023-03-16 15:32:49
中國論壇多數論點是基於雙向的「中國何時可能突破兩萬多」以及「日本會否衰退到兩萬
多」,形成交叉。目前2022兩國數據是日本約三萬四、中國約一萬三,差距2.6倍左右
有看過預估在2040左右的,但沒看過原po說的五年內
中日的競爭大致上就是看汽車、造船、工具機、半導體這幾項重點產業的消長,以及對未
來開發中國家成長起來的基建與消費市場商機,還有中日貨幣與金融話語權的全球地位
先看科技研發與工業實力本質:
二戰之後的近半個世紀,日本科學教育佔優勢,但是從80後這個世代開始,中國留學歐美
頂尖研究所的人才大幅超越日本
同時在US News或泰晤士報兩項主要大學評比,近十年也是中國大學持續勝出。日本要在
科研人才培育上反超中國,目前看不到跡象
從新創獨角獸公司數量,以及一些創新科研指數,如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GII
(全球新創指數)上,目前中國、韓國,都在日本之上,可以看出端倪
日經去年的報導,WIPO 2021年統計,該年度中國申請專利達158.5萬件,全球第一;日韓
分居全球三、四,但分別只有近29萬、28萬件
https://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50581-2022-11-22-09-46-07.ht
ml
未來30年,亞洲各國科技格局基本就是中韓持續上升,印度可能異軍突起,日本頂多持平
,甚至下滑
日本汽車近年的全球銷量很明顯走下坡,剩牛頭牌撐場面,遇到韓國現代,甚至二線的馬
自達、三菱、Subaru,遇到中國的長城、長安、上汽、吉利,都被碾壓
新能源車方面,歐盟、美國部份州別目前法定2035年開始禁售燃油車,未來整體趨勢對中
國比較有利;中國論壇上人均反超的話題,通常是由此開始
類似狀況在造船業也是一樣,中國船廠2022年在接單量、完工量、手持訂單量三項指標都
超過日韓總和,全球市占達到47%,而這個數據在二十年前是不到10%
http://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9&CID=661582
(不過造船比較像是中韓對決,日本在這個領域目前也只是老三)
半導體是中國面臨的挑戰,正反意見都有,但要完全遏制住,可能性不大,包含Bill Gat
es以及ASML的CEO, Peter Winnink,都認為中國最終會掌握先進製程
不過日本並非半導體終端製造強權,中國半導體如果成功,甚至對日本有利
再從兩國在國際間能掌握的糧、礦、能源以及相應的貨幣話語權來看:
近期的沙伊復交,說明中國現在是阿拉伯世界公認的話事人,加上目前烏克蘭、俄國也要
麻煩中國出面緩頰。沒意外的話,中國會成為阿拉伯世界,以及俄國、中亞、東歐的意見
盟主
加上早被中國納為現代殖民地的非洲、部份中南美、部份南亞或東南亞國家,中國可以掌
握的糧食、礦產、能源,比日本豐富太多,這就註定人民幣在世界的地位會比日幣更高更

還不到取代美元霸權的程度,但站上反美陣營的首選,以及中立陣營的首要備選貨幣地位
,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中國比較容易在這些開發中國家進行文化輸出,有利於這些國家未來在商品、服務選
擇上親中(如同台灣市場親日)
除非日本近年養出類似Google、Apple、Amazon或抖音這種當年異軍突起爆紅的超強公司
,否則只要原地踏步,就是等著被中國追上、搶走外貿訂單,然後人均往下降
部份鄉民提到的外資撤離,我是不知道撤到哪邊去,因為去年中國受外國FDI的數值還創
新高,不但年增幅8%,而且主要對中投資增幅較大的是韓、德、英三國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6919255
反而是日本金融業的重要性,目前持續下降
東京以往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是最新一期的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東京
全球只排到16(2022年九月)
北京、深圳、上海、香港都闖進世界十大,加上新加坡跟只差一名就進十大的首爾,東京
現在在亞洲連前六排不進,後面還跟著只差它一名,近幾年來一直進步的杜拜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Global_Financial_Centres_Index
最後中國少子化問題,可以透過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之餘,釋出原本被被侷限
在農村的勞動力
譬如建造26層、引入自動化設備的豬舍大樓
https://youtu.be/8pNrPDKfaCY
CCTV幾年前也有過關於中國農機自動化的專題講座報導:
https://youtu.be/pEAPzATBd_k
同時中國仍然有很龐大的農村基建現代化商機,包含電力設備、水廠、衛生設備(譬如污
水處理)、現代化房舍、商務大樓、交通道路設備
即使中國目前人均最低的省份-甘肅,也達到人均7000美元左右,相當於泰國,基本上已
經不是什麼都做不了的赤貧階段
這種內需商機很大,而且都是中國本身能生產、建造的,商機基本可以自己內部賺好賺滿
相對於下,日本就沒有這種商機
基於日本十年內看不到能有太高的新創潛力,基礎科技人才培養輸中國,本身不具備天然
資源,更不可能像中國有玩一帶一路的掌握外國資源的那種國際地位
日本人均被超過,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不會在五年內發生,但設定2040年的話,就很有
可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