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只讓慈濟合法卻排除艱苦人 北市逾6成回

作者: tecofilmlove (teco+film+love)   2023-02-20 13:14:36
只讓慈濟合法卻排除艱苦人 北市逾6成回收場恐停業 / 洪敏隆
https://www.taisounds.com/Taiwan/Local/Taipei-Newtaipei-Keelung/uid6351020392
萬華區唯一的資源回收場勒令停業,台北市環保局回應「民眾要回收仍可找當地清潔隊」
,環團痛批「這是漠視拾荒者是資源回收體系重要的一環」,更擔心檢舉的連鎖效應,超
過6成位於市中心住宅區的回收場若比照辦理將勒令停業,台北市住宅區只剩慈濟功德會
可以「合法」做回收,從「與艱苦人爭利」爭議變成「排除艱苦人」。
2014年「帽子大王」戴勝通在FB曾PO文提到,台灣一年有寶特瓶45億支,都是由低下階層
的艱苦人去回收,每年台灣大約有2萬人靠它來過活,認為慈濟不該與艱苦人爭利。當時
慈濟基金會發聲明回應,台灣1年回收45億支寶特瓶,慈濟1年寶特瓶回收量,僅佔全台的
2至5%。
不過,每當慈濟功德會以社福名義在各地設置回收場,最常聽到的反對聲音仍是:「請把
拾荒工作留給更需要這份工作機會的人」。
北市6成5回收站不合法 住宅區僅剩慈濟合法設立
遭勒令關門於2月15日停業的萬華區光耀五金行資源回收場,是因為依照《台北市土地使
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回收場僅限工業區、農業區和保護區是可允許使用範疇,光耀的
資收場因屬第三種住宅區,依法規定不能作為資源回收場地使用。
《太報》依照台北市環保局自己公布的116家回收業者,比對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
系統,只有約35%共41家的回收業者是符合法規設置在工業區、農業區及保護區,主要分
布是以北投、士林、內湖、南港為主,中山區的5家合法業者都集中在濱江街一帶,其他
行政區包括中正、萬華、松山合法業者都是掛零,信義及大同若沒有慈濟回收站也是掛零
,市中心住宅區僅有慈濟的木柵、內湖、信義、大安、中山、大同等6個回收站是合法設
立。
對於台北市現況多數的回收場都是違法,所有住宅區回收場是否都會比照光耀五金行全部
查處並依法勒令停業?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語帶保留,沒有正面回應,只強調:「做好
環境清潔應該就不會有檢舉。」
吳盛忠無奈說,「回收場的設置存在,一定有兩方面意見,沒有誰對誰錯,但是,這不是
只有台北出現拾荒相關議題跟問題,中央法規應該要有明訂規範」,他透露,回收場會被
檢舉是有很多複雜因素,此案因為遭檢舉必須處理,公務員若不依法行事,就會遭到政風
調查是否包庇。
事實上,不只是台北市訂定自治條例規範回收廠不得設在住宅區,包括高雄市、台南市政
府都有訂定,不過南、高兩市府都留有但書,只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之未達一定規
模應回收廢棄物回收站,不在此限」,兩市府仍以輔導住宅區內的資收場接受納管符合相
關環境設置規定,高雄78家位於住宅區的回收業者,至今有50家申請通過,台南市的54家
住宅區小型回收場,則只有8家通過。
忽視拾荒者在資源回收體系重要性 都市沒有合法回收站很荒謬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廢棄物清理法》是以管理大盤清除處理業者為主,只
限1000平方公尺以上的回收業者需要拿到登記許可,面積未達1000平方公尺、位於都市計
畫住宅區內的小型資收場,政府知道現況有其需要及必要性,卻擔心若要求登記而不做,
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在小型資收場沒有規範下,這些年產生的鄰避設施爭議反而愈演愈烈,使得地方政府
不得不訂定自治條例規範,謝和霖疾呼,不要忽略資源回收個體戶(拾荒者)在政府推動
淨零碳排的重要性,「法規應該適度調整,將拾荒者與住宅小型回收場當作環境服務業,
而不是視為廢棄物的處理業者或清除業者」。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也認為,萬華的回收場關場並非個案,是都市回收業普遍困境,台灣各
地的基層小型回收場,因為都市土地法規、周邊民眾檢舉、經營成本遠高於收入的情況下
,紛紛退場,影響到周圍拾荒者的生計,都市空間內應當要有合理的回收站設置規畫。
2022年GAIA(國際零廢棄組織)發表的國際報告指出,零廢棄是通往淨零排放的一條康莊
大道。在城市實施零廢棄政策的過程中,拾荒者所扮演的角色至要關鍵。將拾荒者們組織
起來、由政府部門正式納管、並給予輔導補助,使其成為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當中的一大
主力。
看守台灣指出,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可以減少天然資源使用,也可減少從採礦、提煉、
製造生產的碳排量,可以節省到7成之多,政府要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資源回收相對非
常重要。
光靠清潔隊做回收可能嗎? 拾荒生存及經濟條件遭漠視
「這不是光靠清潔隊就能達成!」謝和霖質疑,如果把回收都轉移到清潔隊,能夠負荷那
麼龐大的回收量能嗎?根據資料統計,全國清潔隊大約負擔是全國四分之一的資源回收量
,大多數來自其他管道,尤其是收受住宅及商家回收物的拾荒者,有非常大的貢獻量,一
旦住宅型小型回收站全部關掉,能否全部轉移到清潔隊,是很大問號,當拾荒者無法生存
及受到排擠,台灣引以為傲的資源回收鏈就會斷掉。
環團呼籲,要讓拾荒成為有尊嚴的工作,就必須提高其經濟條件做起,首先要提供拾荒者
基本生活條件的保障,如果沒有可就近變賣回收物的地點,要讓拾荒者如何生存?其次是
這些年回收物價格波動劇烈,如何提高拾荒者收入是非常重要。
這些年因為國際原油下跌、洋垃圾進口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國內回收市場價格跌
落,拾荒者的生計是苦不堪言,環保署雖然在幾年前陸續提出資收大軍及資收關懷計畫,
前者是以臨時雇工方式,每月上限25小時,以基本工資計算時薪,做滿可領取4200元,後
者是以提高回收物的價格幫助拾荒者增加收入,上限為每月5000元。但是多數基層回收者
是看得到、吃不到,環保署甚至今年起廢止以雇臨時工方式做回收的資收大軍計畫。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解釋,觀察資收大軍都是由村里長找跟自己比較好的人
參與,對於要達到幫助目的的量能提升沒有幫助,因此希望把資源都集中至資收關懷計畫
,資收關懷對象人數是逐年上升,2022年已達到近2000人,核定金額1.3億元。
關懷計畫拾荒者參與僅1成 清潔隊路途遙遠是主因
不過,以台中市為例,市政府自行委外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台中市2022年共計列管
1906 位資收個體戶,只有229位個體業者參與資收關懷計畫,比例只有12%,年度預算
1074萬元,至去年12月統計實際支用 777 萬元。
該報告就點出計畫執行困難原因是,各區清潔隊開放回收地點皆遠離市區,個體業者因路
途遙遠,載運工具多屬手推車或機車,無法運送大量回收物至各區清潔隊開放點回收,且
需配合清潔隊開放時間,個體業者覺得不方便,降低參與意願。
另外,此項計畫是以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為主,但很多個體戶因祖先留有多人均分的土
地或畸零地,不符合資格被排除在外。
環團認為,環署推動的方案及照顧範圍仍是有限,如何讓回收價格上升,謝和霖直指,政
府有必要修法,做市場全面干預。
王嶽斌說,近期會邀環保局開會討論,關懷計畫不限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只要有里長的
清寒證明個體戶,都可以藉由「保價收購」增加收入,並且將擴大推動到府收運、環境服
務及微型保險等工作,由清潔隊到府收運、協助改善作回收的住家環境,透過保險也讓拾
荒者在路上發生交通意外事故時有保障。
對於如何讓回收價格能夠提升,王嶽斌指,資收個體戶的回收大約8成是以廢紙箱、鐵鋁
罐、寶特瓶為主,環署近期會與紙業公會研商,是不是能夠就紙的部分回收價格有所區分
,例如拾荒者常撿的商家紙箱,可以有較高的回收價。
找公園、停車場設行動資收變賣站 仿照垃圾車定時定點收送
除了透過補助及研商提高回收價,針對最近爭議的萬華唯一的回收場關閉一事,王嶽斌在
接受《太報》訪問時也透露,近期會邀請地方環保局開會討論,研議推動「行動資收變賣
站」開放給回收盤商經營,兼顧社會溫暖照顧拾荒回收者,同時也減少住宅區回收場對附
近住戶的干擾。
回收基管會的構想是盤點各地區的河濱公園或公有停車場,可以適度在特定時間開放空間
給回收商營業,類似台北市垃圾清運方式,定時定點收送,時間到就收走離開,減少影響
程度,讓資收個體戶知道每天在哪個時段、哪個地點可以賣回收,讓那些主要是年長者為
主的拾荒者,減少長途運送過程的不便。
王嶽斌指出,萬華區關閉的光耀五金行回收場,正好就緊鄰華中橋河濱公園,希望能從該
地點開始找尋適當地點推行政策。
一個回收站的關場絕非個案,凸顯的是都市回收業普遍困境,影響的不只是周圍拾荒者的
生計,還有推動零廢棄達到淨零的目標,欣見政府以更積極處理都市回收的需求,適度調
整空間規劃與土地法規,透過政策改善或強化協助拾荒者權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