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已刪除的檔案怎麼根除

作者: JeremyJoung (J.J.)   2023-01-28 16:00:47
※ 引述《KasmirLo (科科科~)》之銘言:
: 低端文組想問
: 常看到說 已被刪除的檔案還是可以被還原
: 但那應該是一刪掉就馬上救的狀況?
: 那如果我隨身碟裡的檔案刪掉
: 又填上新的檔案 而且給它填滿
: 那最初的檔案應該就找不回來了吧
: 是這樣嗎
: 有迷有八卦
稍微認真科普一下
打個比方 以目前設計來說
所有OS的檔案刪除動作都只是宣告住家法拍刪除門牌而已(刪除目錄索引)
但是並沒有進一步的嚴厲驅趕內部住戶(資料清空)
因此"原住址"內實際上依然是保持原樣 原裝潢 原住戶
而等到"運氣好"有新的住戶得標入住時 才會以新的家具覆蓋舊的裝潢(資料覆寫)
而附帶一提
OS內建的資源回收桶其實只是目錄"移動"而已 實質上根本沒有任何刪除動作
這是第一個基本狀況
所以
如果只是單純刪除不考量其他意外時 能不能復原舊資料?
就經驗來說 只要循原址掃描 復原期望值高達99%以上
所以你的D槽就算是不小心被媽媽發現格式化(快速)了 也依然可以救回來 不用擔心
另外
如果進行完整格式化清零 是否能夠完整清除資料
(PS 現在已不存在所謂的重新宣告硬碟格式的 低階格式化
這個問題就像是 你打掃家庭 能不能做到完全無菌除汙除塵一樣的概念
當硬碟進行寫0清潔時 實際上並無法清到真正的0
而會在碟片上殘留局部的歷史磁性刻痕 就像是紙上的鉛筆筆跡一樣的概念
雖然這些刻痕用普通01存取模式是無法辨識的
但是在工程模式使用底層直接掃描時 可以把巨觀的01放大成一個微觀的類比波型
然後 分析這些微小的波型變化 再加上硬碟本身自帶的CRC容錯修復機制
就可以可靠的推斷出原始資料的內容
而若是不想被人分析這些歷史筆跡 那麼就需要紙面上進行"無意義的塗鴉"加以擾亂
也就是常說的 寫入亂數
通常來說 其實只要寫入1-2次亂數 就已經可以汙損到難以辨識了
以上所有的動作其實都是建立在"穩定可靠的機率猜測"之上
只有在穩定的傳統環境才能夠成功
但也因此 這些概念都是針對傳統機械硬碟的狀況
但若是次世代SSD等 狀況又不一樣了
SSD除了 刪除索引的底層掃描"勉強"有用之外 其他設計概念已經完全不同
完全不能適用
最大差異是 TRIM區塊刪除 快速指令 以及平均耗損等的重新分配
這都會打亂資料還原的可靠性
這部分是深入的技術面不再說明
無法直接進行顆粒物理掃描也個巨大障礙
所以一般都是說 SSD/隨身碟資料壞軌 無法被救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