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春節別吃太多!研究:2年後全球肥胖人口

作者: b10485762000 (台北寂寞部屋)   2023-01-22 10:50:50
1.媒體來源:三立新聞
2.記者署名: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春節別吃太多!研究:2年後全球肥胖人口逾11億 「3類人」應評估手術
4.完整新聞內文:
今天是大年初一,闔家迎接春節備妥許多年菜,但飲食仍應適當勿超標!根據英國醫學期
刊Lancet 2016年之研究,2014年全球有超過八分之一的成人肥胖,預估2025年將增至五
分之一、人數超過11億,將會是全球首次肥胖的人數多於過瘦的人外,肥胖人口亦將超越
每9個人當中有1人出現營養不良體重過輕的人口比例。醫界建議,若身體質量指數(BMI
)超過35以上者應一律建議手術外,亞洲人比白種人更容易因肥胖引起疾病,建議亞洲人
BMI超過27.5就應接受手術。
據國健署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BMI介於24到27間)及肥胖(BMI大於27)比率為
50.3%。BMI大於40視為病態性肥胖,在台灣,病態性肥胖約有20萬人。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威傑教授指出,肥胖已經被視爲慢性疾病,會造成
許多問題,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外,還會造成睡眠呼吸中
止、脂肪肝以及癌症的發生率,胖到一定程度,骨骼及關節無法負擔,會造成慢性疼痛,
生活品質也打折扣。
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執行長楊博仁醫師表示,台灣健保將BMI≧32.5且合併有肥
胖相關併發症,或是BMI≧37.5者,都歸類為「病態性肥胖」患者。此類患者若使用藥物
、飲食、運動等內科減肥治療法,短時間內雖可能快速瘦身,但長期失敗比例卻高達90%
以上。因這類患者之生理結構並沒有改變,生理上的訊號,包括大腦對食物的慾望、腸胃
道對營養的需求都相同,一但患者稍有鬆懈,便會無法克制地重拾以往的飲食習慣,最後
甚至超越原本之體重。此種體重上下不斷起伏的情形,可稱之為「溜溜球效應」,除了會
帶給患者諾大的心理壓力外,對身體也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他曾收治一名48歲的陳先生,經營自家企業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均衡飲食,且常常參加應酬
聚餐,時間一久體重直直升,BMI超過40,嚴重到腎衰竭必須接受洗腎,但因病態型肥胖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都有困難,在醫師建議下先減重、後手術,直到BMI下降至28.3,
他才安全成功接受腎臟移植手術。
李威傑說,日前美國代謝暨減重外科醫學會及國際減重暨代謝外科醫學會聯合發表2022代
謝減重手術適應症最新共識,與時俱進,取代了30年前的舊標準,重點包括:
1、 BMI≧35kg/m2者,一律建議執行減重手術;若BMI介於30-34.9kg/m2,且還有代謝疾
病者,透過非外科減重方式仍無法有效減重,應考慮執行代謝減重手術。
2、亞洲人種BMI≧25kg/m2就應視爲肥胖症,BMI≧27.5kg/m2者建議執行代謝減重手術。
3、兒童及青少年族群,經慎選評估肥胖症影響後,也可考慮執行代謝減重手術。
李威傑說,健保現行針對減重手術的給付標準,爲年齡介於20-65歲,BMI≧37.5者,或
BMI≧32.5且有肥胖併發症者,雖國際指引有所更新,但考量國際指引研究是奠基於西方
人種訂定,針對亞洲族群的建議並不明確,短期內台灣醫界還需要更多的共識,才可能跟
進。
5.完整新聞連結: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40943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