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文/民進黨敗選3843字檢討報告 「執政

作者: chopper594 (世界のももクロ No.1!!!)   2022-12-28 16:05:07
1.媒體來源:
ETtoday 新聞雲
2.記者署名: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全文/民進黨敗選3843字檢討報告 「執政的自信變傲慢」
4.完整新聞內文:
民進黨2022九合一大選敗選,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28日公布檢討報告內容,包括選戰期
間黑金及重大治安事件、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學倫事件、網路文宣戰等問題均入列。民進
黨會後公布長達3843字的檢討報告摘要,並於中常會中公布1萬549字的檢討報告全文,供
各中常委參考。
鄭文燦於中常會後說明,民進黨在檢討之後要面對2024總統及立委選舉,民進黨要調整步
伐,讓執政表現更貼近民意,這次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選票流失,代表民意的不滿,特別
是放棄投票或者改投其他政黨,都代表沈默的民意,民進黨必須從基層反應找出問題的關
鍵,「在人民的眼中產生了執政的傲慢,有部分選民選擇制衡民進黨,而不是支持民進黨
。」
2022年九合一大選暨修憲複決公投檢討報告重點摘要全文如下:
「誠懇面對、深刻檢討、整隊前進」,民主進步黨面對這次2022年九合一大選的挫敗,應
該徹底反省檢討,並進行更廣泛的社會對話,檢討敗選的原因,作為策勵未來及興革的依
據。本黨於11月30日中常會成立「2022大選檢討小組」,由鄭文燦中常委擔任召集人,力
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彙整社會各界意見、盤點需改進事項,做為改革參考依據,重拾人民對
本黨之信任。依據中常會之決議,檢討小組針對2022年九合一大選敗選原因,除中央黨部
各部門提出書面檢討報告外,亦由鄭文燦召集人主持與各縣市黨部主委(12月9日)、縣
市首長候選人輔選團隊主要操盤手(12月13日)、社會力之社團幹部代表(12月14日之對
話座談,聽取第一線輔選幹部對於此次敗選的檢討心得、及各行各業社團領袖對於本黨施
政作為的砥礪。
本黨自2016年取得中央執政權後,積極推動各項政策,在經濟方面,成長率相對其他國家
穩定,台商回台投資大幅提升,基本工資連年調升,勞工職災保險法通過深化勞工保障;
在社福方面,擴大長照覆蓋率及預算,育兒津貼提升;在居住權方面,擴大租屋補貼;在
農民權益方面,完成三保一金完善農民照顧;在學童照顧方面,實現班班有冷氣,校校會
發電及營養午餐改善等;同時,在國際關係上,提升台灣能見度,積極深化與理念相近國
家的合作與連結。這樣的施政成果,也反映在本黨總統與行政院長的施政滿意度上,根據
選前民調顯示,總統施政滿意度維持在五成以上,而且政黨支持度的部分,民進黨長期維
持在三成,為國內政黨支持度第一。
但是,今年九合一選舉的結果,顯示本黨面臨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群選票的大幅流失,成為
此次敗選的關鍵因素。我們必須深切檢討,本黨為何流失年輕族群及中間選民的支持,並
應積極回應青年族群與中間選民的期待,重拾人民的信任。
我們也必須誠懇面對執政成效的客觀成績與人民感受存有落差;而人民對於疫情及俄烏戰
爭以降導致的整體政經結構性問題,和本黨面對若干重大議題的應處態度,存有不滿。同
時,從選戰過程中,從提名策略及選戰策略,均有應檢討之處。
綜整敗選檢討座談會及各界寶貴意見,檢討小組提出,本次選舉的外部不利因素,包括:
疫情衝擊下人民生活壓力、俄烏戰爭後兵役議題之溝通、國際性通膨所致人民生活壓力增
加,以及本黨對於論文事件、黑道爭議與治安事件之應處
等議題;同時,內部選戰策略擬定的不利因素則包括:因疫情影響壓縮提名時程過晚,連
帶造成不利組織整合、重點選
區面對三角督情勢的掌握不足、議題設定困境及文宣網路攻防策略。
首先,在疫情的面向上,台灣在面臨不同階段的疫情挑戰時,防疫策略隨疫情變化調整,
發展出「新台灣模式」。在此模式之中,雖然已盡力兼顧經濟和防疫策略,但仍有一定比
例的族群與民眾受到衝擊。內需型中小企業、觀光旅宿業、一般商家受疫情與物價的衝擊
,尤其最深;因疫情管制所造成的缺工與出入境問題,也影響到許多產業的產能與收益。
在面對這些問題,政府部門處理態度與策略變成為關鍵。政府透過紓困振興方案,並集結
各行政部門針對不同領域、族群、產業等面向為民眾減輕受疫情影響的生活壓力。
然而,在前兩年的紓困振興補助雖然發揮相當作用,但第三年的補助金額及適用對象則是
否忽略最基層產業、商家需求及民眾感受的情形,都可能成為紓困振興成效是否彰顯的主
因。在邁向共存時期的防疫作為,資訊獲取較為快速的年輕族群,也會比較國外經驗,認
為鬆綁時程過於緩慢,進一步影響對防疫政策的整體評價。此外,購買國外疫苗、國產疫
苗、疫苗分配等議題,也成為在野黨抨擊重點,無形中也讓民眾結合生活經驗,從疫苗攻
防的混亂情況獲得較多對本黨不利的相關訊息。
其次,在「烏俄戰爭」的議題上,台灣民眾對於國防安全的關注度提高,也引發兵役役期
是否改變的熱烈討論。難免會讓在野黨順著「抗中保台」口號進行負面操作,製造「票投
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恐懼牌,造成不少媒體或坊間人士認為此次選舉結果,兵役議題
的溝通便是造成年輕族群及其家人選票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雖然國防議題討論度
因外在情勢提高,但從民調數據觀之,有高達七成民眾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恢復一年兵
役也有七成支持。兵役議題屬於國家安全的重要議題,不應該變成選舉攻防的議題,因此
後續關於兵役役期的討論,在選後依然會是國人重視的議題,也值得行政部門持續重視社
會溝通的環節。
台灣無法自外於國際社會,而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另一嚴重問題,就是原物料價格高漲而導
致的國際通膨,這三年由於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經濟活動停滯,而俄烏戰爭的發生更是加
劇了國際性通膨所造成的全面性物價上漲。對於台灣來說,政府基於照顧人民生活需求及
感受,在物價調節與控制上有其節奏,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緩許多,並未像其他國家
物價上漲幅度劇烈。不過民生物資價格的浮動確實對民眾生活帶來影響和衝擊。此外,多
項民生知名品牌的調漲,也確實影響到人民的生活感受。很明顯的,總體經濟的數據表現
過於冰冷,人民實質分配所得的影響才是實際的感受。
第三,在黑金爭議及重大治安議題上,在此次選戰過程中,扭曲了民眾對於民進黨執政的
形象。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政黨品牌,對照民眾所厭惡的黑金政治,是民進
黨信賴度的基礎。此一對比,因為未能即時有效說明、清楚處理重大治安、黑金事件,造
成執政不力、黑白模糊、執政特權的疑慮。以選前輿論關注的重大治安事件,如88槍擊案
、國人赴柬埔塞工作詐騙案、新北桃園求職擄人案、88會館案等等,影響了民眾對於民進
黨執政的信任度,對選情造成了衝擊。
另外,檢調單位偵辦案件數量雖然比以前大幅成長,買票賄選及地下賭盤仍然未能杜絕,
對於選情也有若干影響。
最後,在候選人論文學倫事件的應處部分,本次選戰中,有多組不同黨派與陣營的候選人
皆面臨論文爭議,顯然成為本次選戰突出的議題。但由於各校針對學倫事件的處理原則不
一,各案件最終處置不盡相同,顯見此類爭議的結果的確難以預料。除了未能及時止血,
設下停損點,本黨應處方式也使得外界加深對本黨處理態度的不滿,除了造成候選人退選
,陣前換將,更影響到年輕族群對於民進黨的信任,進而影響其他縣市選情。
除上述外部重大議題外,在民進黨內部輔選工作部分,也有值得檢討的地方。首先在提名
時程跟提名方式部分,2022年九合一大選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整體提名作業到8月中才完
成,提名時程太晚,影響到候選人整體選舉工作的進行。此外,有不少支持者指向是提名
制度造成大選結果不利。但若回顧2014年、2018年、2022年等三次提名方式比較,2014年
採全徵召,當選席次由6席增加為13席;2018年四縣市辦理初選,台南當選但得票率比預
期低、高雄落選、宜蘭落選、嘉縣當選,整體從13席減至6席;2022年一縣市辦理初選,
屏東當選但得票率比預期低,整體從7席減至5席。由此來看,若將敗選主因全然歸咎於提
名制度,恐須再進一步商榷。
而在三場會議中,與會者均有提到此次競選主軸無法喚起共鳴,並且對於負面攻擊及錯假
訊息回應速度太慢,針對這部分,黨部文宣部門亦有提出深切的檢討。在議題設定及網路
社群經營部分須深切檢討的事項包括:未能主動設定議題、假訊息防守不及擴散速度、各
社群平台存在操作困境、封閉式社團擴散假訊息,我方涉入程度有限、KOL合作創造社群
聲量低。而選後有許多討論將敗選原因歸責於部分網友自發性引起的網路攻防造成部分民
眾的觀感不佳,民進黨則是認為並不應該將敗選責任歸責於支持者。
最後在18歲修憲複決公投的部分,很遺憾此次修憲複決公投未能順利通過門檻。此修憲複
決公投乃是經過立法院朝野各黨所共同支持通過,也是台灣憲政史第一次交付人民複決的
公投案,對於臺灣的憲政推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18歲公民權是民進黨一貫的主張,因此
對於此次修憲複決公投,從上到下無不極力宣傳,而在野黨雖也表示支持,但從最後的不
同意票結果分析,卻可以明顯看出不同意票多的區域恰好也是在野陣營得票數較高的區域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野陣營並非是真心推動18歲修憲複決公投。
對比2020年總統大選及此次九合一大選結果,呈現明顯的選票大幅流失,也代表了民意的
不滿,特別是放棄投票或是轉投其他政黨選民,所代表的沈默民意或是失望民意。民進黨
必須直接從做得不好的地方改進、從地方基層的意見中傾聽、找出真正的問題關鍵。而更
需要檢討為何執政的自信,在人民的眼中卻成了執政的傲慢,這些流失的選票選擇制衡民
進黨,而非協助民進黨。
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對於人民透過選票所傳遞的訊息,本黨同更應該深切的反省
。而對於民意的制衡,我們更應該引以為戒,深切反省,並盡一切可能,在最短時間內修
正各種錯誤,並持續努力強化基層民意及服務的經營。
而我們雖然失去多個縣市的執政權,地方執政版圖縮小為五個。但是從地方議員選舉來看
,與2018年相比,我們的席次增加了39席,成為277席。各選區立法委員,搭配地方縣市
議員及其他各類公職,更應該積極服務地方、反映民意,一個政黨的生命,在於人民的支
持,民意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民進黨是一個從台灣土地成長的政黨,也是充滿活力的
政黨,也是一個充滿反省力的政黨,我們執政的經驗,確實有起有落。
唯一不能改變的是謙卑、誠實的心,遇到挫敗時,檢討自己;聽到不同意見,虛心傾聽。
有話直說、大開大放,就是民進黨一脈相承的風格,也是我們越挫越勇、勇於改正的傳統
。我們也一定會在迎戰2024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前,記取教訓、調整步伐、做出改變、做好
完整準備,在執政表現上貼近民意需求,政見政策上提出更有力的論述,在選戰安排上掌
握更好的節奏。保護台灣的民主、創造人民的幸福,讓台灣可以展現韌性、永續發展。
「回應民意,做出改變」,我們才能在下一次的選戰中,爭取全體民眾最大的認同與信任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1228/2410891.htm
6.備註:
好喔(′・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