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百億標案緊急動員!「無人機國家隊」軍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2-12-28 02:09:08
1.媒體來源:《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楊智強
攝影/林彥廷、黃世澤
設計/黃禹禛
37m7m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3.完整新聞標題:百億標案緊急動員!「無人機國家隊」軍民聯手的關鍵一戰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aoL37f4.jpg
台灣的無人機產業大多只有中小企業的規模,過往因為國內市場不成熟跟國外市場複雜,一
直難以衝出活路。圖為無人機業的老兵、田屋科技創辦人兼總經理張成榮。(攝影/林彥廷

過去10年,政府投注於無人機的研發經費總計只約百億,至今也只有百餘架。相較於上千億
經費的潛艦國造、各式導彈與飛彈,「無人機」從未是國防自主的亮眼項目。
但是,俄烏戰爭改變了它的地位。
今年(2022)9月,政府向民間廠商拋出3,000架無人機訂單需求,據估算,規模可能高達50
0億元,盼藉此加速無人機製造,同時也壯大廠商研發能量,帶動無人機產業起飛。
經濟部在12月21日公布了獲得遴選的廠商名單,明年(2023)7月必須交出原型機讓中科院
驗收。但在時間壓力下,首度軍民聯手研發武器的新嘗試,將會面臨哪些逆風的挑戰?
9月22日這天,平時肅穆清冷的國防部,來了上百位無人機廠商的代表。原本用來宣布重要
政策的媒體接待室裡,你一言、我一語的廠商代表們,正在熱烈地討論國防部的宣布事項。
這場由國防部、經濟部工業局、國科會與中科院跨部會召開的「無人機暨防禦系統徵求廠商
」說明會,向業界拋出了5款功能不同、總數超過3,000架的無人機需求。
資深軍事記者評估,這是一次將近新台幣500億元的軍用商規標案,更是國防部在無人機產
業界第一次大手筆的釋商規畫。
「這次政府看起來是玩真的,不是『大拜拜』了,」當天與會的田屋科技公司總經理張成榮
說,以往政府各部會只會象徵性地舉辦無人機的競賽,發出幾萬塊獎金,但實際上沒有太多
相關的業務需求。
過去幾年,中央連同地方政府對民間發出的無人機招標案,總金額約新台幣十幾億元。即使
國防部過去10年投入中科院在無人機研發經費加起來約百億元,經費並沒有流到民間產業裡
,無法拉起無人機廠商的研發與製造量能。
9月22日由軍方釋出的採購計畫大餅,無疑是對民間無人機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也列席參
加說明會的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解釋:
「因為軍方定的時間點很趕,全部都交給一個單位做,負荷量太大 現在的氛圍、民氣可
用,就來借助民間的力道。」
跟時間賽跑!軍民聯手組國家隊,加速軍用商規無人機研製
https://i.imgur.com/p4Vb71U.jpg
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外,一架民間廠商測試中的旋翼型無人機,正飛越展示於門
口的軍方舊式「中翔」無人機。(攝影/林彥廷)
楊志清告訴《報導者》,目前軍方使用的無人機裡,大型與攻擊型的無人機會繼續由中科院
負責研發、量產,但因應國防部整軍裝備的急迫需求,決定將5款「軍用商規」的無人機釋
出讓民間廠商研製。
經濟部也破天荒第一次與國防部合作,成為這次遴選廠商的主責單位。楊志清說,這5個項
目的系統整合廠商,要在明年7月交出各型原型機讓中科院測試。
軍方開出的5項需求中,2項屬於類似民用空拍機的小型無人機,專門給小型部隊在戰場上做
視距外偵察使用;另外3項屬於中型的無人機,依照屬性不同,分配到不同軍種的大部隊、
進行特殊遠距任務使用。這起大型釋商案件獲選的主導廠商明細,已經在12月21日於經濟部
工業局網站上公告。
https://infogram.com/1pp9xxen7qygw9arwwwpz79e53az973q5rp
這5項無人機目前都沒有加載武器攻擊系統,因此釋出給民間承攬。但這些無人機屬於軍事
用途,資安採高標準規範;拿到詳細規格書、有意競標的16間廠商都需要簽署保密協定。楊
志清說,這次時間比較趕,雖然開放廠商引進外國的系統零組件,但禁止使用任何中國製品

「我們希望藉這一次機會,提升民間廠商的系統整合能力,」楊志清說,工業局曉得若沒有
協助廠商投入研發,這次標案也只是一次拼裝無人機的比賽,因此工業局也將編列預算,輔
導有能力的廠商投入研發無人機的關鍵零組件,「政府資源這樣下去才有意義。」他強調,
這些資源無非也是希望能帶動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成長。
國際市場複雜,小規模台廠難衝出活路
https://i.imgur.com/5TjFF4j.jpg
張成榮說,無人機產業過去幾年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累積經驗、緩慢成長。(攝影/林彥廷

張成榮是無人機業的老兵,看過產業20多年來的起伏,期待這次釋商計畫能讓台廠扭轉乾坤
,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55歲的張成榮從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畢業後,到了以航模(航空模型、遙控飛
機)起家的雷虎科技工作了15年。之後他到當時新成立的碳基科技,原本希望跟幾位從中科
院退休的同好,一起做軍方小型定翼無人機的生意,「但那時候時機還不成熟,軍方沒有跟
產業合作的習慣,」他說。
國內找不到出路,就把目標放到國外。離開碳基科技,2011年張成榮跟一位日本專家與幾個
夥伴合作創立田屋科技,他積極地到日本、加拿大、美國與紐西蘭等國找機會,並且也是歐
美國際無人機展覽的常客。到處跑除了拓展商機外,他也與世界各地的次系統廠商合作,試
著走出去推廣全球市場。
2013年,中國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大疆、DJI)一款訴求簡單、易用、便宜的
消費型無人機──phantom,迅速席捲國際市場。在今年10月美國將其列入制裁清單之前,
大疆已經擁有全球8成市占率,獨霸無人機領域。
相較於大疆上萬名員工、上千億新台幣營業額的規模,國內無人機廠商都是中小型,員工人
數在幾十人到200人之間。過去幾年,為了避開大疆獨占鰲頭的消費型空拍機市場,台廠則
將市場鎖定在商用型,如噴灑農藥(簡稱農噴)、測繪等功能的無人機上。
長期研究無人機產業的國防安全研究院(簡稱國防院)政策分析員陳彥廷觀察,要將無人機
應用在其他國家的農噴、測繪等特殊領域上,需要擁有熟悉該國家特定領域的人才,或是必
須深耕地方,才可以完成任務,但這些對於仍處於中小企業規模的台灣廠商來說,通常是心
有餘但力不足。
田屋科技跟其他台灣的無人機公司同樣面臨到上述困境,成功將無人機或是系統賣到國外的
數量屈指可數。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數據顯示,台灣航太產業在2021年的產值為984.34億元
,其中無人飛行載具產值只占13.57億元,不到總額的1.5%。張成榮說:
「繼續留下來的人,都是對航空有莫名的執著。」
無人機產業起步維艱,技術研發「燒錢燒到快倒閉」
https://i.imgur.com/dUfjwt5.jpg
無人機各種研發過程,很多都需要從零開始。圖為輔助攝影鏡頭進行影像校正的設置。(攝
影/林彥廷)
台灣無人機的起步最早可回溯到2005年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吳昌暉開始,成功大學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虎尾科技大學飛機工程系、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等學校的教授,
也陸續開始在自己的研究室做研究、造飛機。
來自研究室的成果技轉給民間企業,造就幾家元老級的無人機公司,譬如虎科大的技術跟經
緯航太合作,元智大學的吳昌暉則是在2005年跟幾位熱愛航空的同伴,共同創立了智飛科技

灰黑相間的長髮、扎起一頭馬尾,現年57歲的智飛科技董事長黃重生說起話來鏗鏘有力。黃
重生在2016年投資經不起長年虧損面臨倒閉的智飛科技,讓吳昌暉跟他的技術團隊繼續追逐
遨遊天空的夢想。
黃重生苦笑說,因為各種外在因素讓無人機測試曠日費時。無人機的很多技術都是從零開始
慢慢摸索,也因為摸著石頭過河,失敗的經驗總是比成功還多。智飛科技摔毀的飛機至少30
架以上,每架都是數十到百萬的造價。黃重生說,幸好其他事業有賺錢,無人機的項目才可
以讓他繼續燒錢研發。
不只智飛如此,事實上,台灣絕大多數無人機公司都在燒錢虧損,以上櫃的經緯航太來說,
去年營業額約2億元,虧損1.06億元。
用心研發卻打不開國際市場的台灣廠商,只能爭搶少量的政府標案。但2017年,海巡署20架
無人機的標案風波,也透露出政府與民間合作存在不少問題。
2017海巡署招標風波:錯誤規格只能錯到底?
https://i.imgur.com/Y22Abi8.jpg
智飛科技董事長黃重生在智飛科技面臨倒閉時,投入資金、出手救援,讓這家老字號的無人
機公司可以繼續翱翔。(攝影/林彥廷)
早期政府各部門對無人機的需求只有小型的地圖測繪、拍攝或是訓練操作無人機的少數委託
標案。直到2017年,海巡署發出購置20架中型無人機的標案,是第一件政府向民間廠商招標
相對大型者。
海巡署在2019年將驗收後的20架無人機納入任務編組,沒想到卻屢屢發生執行任務時摔飛機
的狀況。因為不敷任務需求使用,海巡署已將部分無人機停飛;而監察院也在2022年8月對
海巡署的這起標案進行調查,以釐清到底是廠商能力不夠,還是有其他原因或責任歸屬。目
前案件仍在調查中,還未結案。
這起標案正是由田屋科技得標。對此,張成榮表示,數年前台灣無人機在實際應用方面,算
剛萌芽的起步階段,大部分國內無人機廠商的產品與實際應用歷練仍不足,各方難免會有認
知落差的狀況。
不過,當時未得標的智飛科技認為標案規格本身存在缺失,一狀將海巡署告上行政法院。黃
重生說,海巡署標案開出的規格自相矛盾,因此告海巡署瀆職。
黃重生指著法院的判決書說,作戰半徑30公里的意思,應該是說甲地飛到乙地30公里,然後
再從乙地飛甲地,所以來回加起來至少要飛60公里;但黃重生向海巡署討說法時,對方卻改
變說法,稱30公里的意思是甲地飛到乙地的距離,不需要飛回來。
「那如果在海上作戰,你的無人機是要飛到另外一個島上嗎?不然就會掉到海裡啊,」黃重
生強調,智飛科技在該標案中是第3名,不會有機會得標,但是他看不慣政府官員開出錯誤
規格但不敢承認的態度。
經緯航太董事長、同時也是嘉義縣亞洲無人機創新園區廠商協進會會長的羅正方指出,因為
政府對於新科技不了解,提出有矛盾的規格,公告後就算發現有誤,但因害怕遭到外界質疑
修改是為了圖利特定廠商,不敢隨意更動。而廠商為了得標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最後做出
來的成果也只能勉強驗收,最後也無法執行任務。
這次招標風波正好暴露政府招標制度僵化沒有彈性的問題。羅正方建議,無人機採購的程序
應該要調整,建議應分階段招標與驗收,有錯的地方滾動式修改。而且將得標者從一家公司
改成為若干公司組成的團隊,吸收每家廠商的強項,「研發一定會修正,也要有容錯空間,
才不會重蹈海巡署標案覆轍。」
參考美軍、改變標案流程,扶植台灣無人機軍用商規模式
https://i.imgur.com/5QryF2W.jpg
在航太產業打滾將近20年的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認為,美軍的無人機採購流程是台灣值得
效法的對象。(攝影/黃世澤)
「無人機的東西,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去看美軍就好了啦,」黃重生說。
羅正方也認為美軍招標的模式是台灣參考的對象。他舉例,當美國海軍的伯克級軍艦需要配
置無人機時,會對外公開自己戰術需求,例如飛機必須從船艦的甲板飛出去、無人機需要擁
有多少公里的作戰半徑、需要在海上執行什麼樣的任務等。
將需求開出後,美國海軍接著開預算請6到8家的民間廠商設計藍圖。「就像是我們的房子找
裝潢公司一樣,大家比設計圖、競圖,」羅正方說。
美國海軍會在第一階段選定其中的第1名與第2名,要求這2家廠商整合其他沒有入選的廠商
,組成兩隊進行第二階段競爭;軍方再出錢讓2隊廠商開始研製無人機的原型機,最後一階
段選擇其中一架原型機為入選項目。
「但是沒有得標的無人機廠商不會什麼都沒有,它的原型機可能被其他軍種拿去用,」羅正
方解釋,因為無人機不只是單一軍種、單一部會會使用到的科技,這些研發累積的量能與知
識,是整個產業相當重要的資源。
台灣政府聽到了產業界的建議,在9月22日的說明會中,改變過往釋商的流程,轉為輔導、
培育廠商產製量能的方向執行。
https://infogram.com/1px0my77gzvrj6bq0v70e1w9ddfnggeekjy
工業局在12月21日已經依照軍方開出的5項需求,每項選出1家以上的系統整合商;並且到明
年7月交出原型機的期限之前,中科院與工業局都會給予獲選廠商技術與資金上的協助。楊
志清強調:
「我們的重點不是要刷掉廠商,而是要想辦法讓他們做出來。」
楊志清表示,這次的作業是希望讓產業界累積量能,當未來政府還有機會釋出時,出線的廠
商可以再承接下一個任務。
嘉義蚊子館變身無人機產業聚落,為國養才
https://i.imgur.com/sKSL2AL.jpg
由虎尾科技大學負責管理的嘉義亞創中心投入大筆資金,準備蓋設低速風洞測驗中心,並且
開設的門無人機課程,讓進駐廠商員工可以進行教育訓練。圖為民間廠商正在測試旋翼型無
人機。(攝影/林彥廷)
為了協助台灣的無人機產業起飛,政府除了跨部會提出百億商機的需求、改變招標流程,嘉
義在成立「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簡稱亞創中心)時,總統蔡英文特別前往參
加揭牌儀式,此處也將成為培養無人機人才的基地之一。
從嘉義高鐵站驅車約10分鐘,抵達嘉義縣朴子市,在數公頃綠地間拔地而起一棟6層樓的複
合式大樓。這裡原是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嘉義校區,因為少子化的關係,校區在2015年熄
燈成為蚊子館。
虎科大在2021年8月承接活化蚊子館的任務後,校長張信良跟學校老師規劃了亞創中心的構
想。花了一年時間整建,亞創中心在2022年8月揭牌,20多家台灣無人機廠商組成的「無人
機國家隊」隨即進駐,交通部民航局、工研院與中科院也在此設置了辦公室跟系統測驗中心

張信良提到,面對半導體的強勢競爭,其他產業人才都很吃緊。超過20年歷史的虎科大飛機
工程系,走技職實務操作路線,今年拿到了教育部9,000萬元的「無人機人才培育計畫」補
助款,準備開設26種無人機相關課程,讓進駐的廠商員工可以在職進修。
張信良認為,學校的人才資源加上進駐廠商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能讓亞創中心成為相輔相
成的人才培育中心,甚至更進一步成為無人機產業的研發中心。「以前半導體產業剛開始也
有設立類似的研發中心,最初半導體廠商沒有錢買設備,都是去那裡做測驗,現在無人機也
是這樣做,」他說。
標案程序開始改革、政府釋出百億大餅、投資9,000萬培育人才,無人機產業起飛看似萬事
俱備,卻在11月初又發生「台廠無人機疑似中國製造」的風波。
立委質詢時,揭露無人機國家隊中的成員廠商使用中國製品進行國慶表演。行政院長蘇貞昌
震怒,隨即下令徹查。中科院在立法院備詢時也承諾,百億的軍用商規無人機計畫,絕對禁
止使用中國製品。
這個新聞如同一桶冷水,對著原本滿腔熱血的產業界,澆了下去。而這起事件也暴露出,無
人機產業界台廠供應鏈不完整的問題。
國產無人機100%MIT,有可能嗎?
https://i.imgur.com/v5LhYfa.jpg
位於中科院的的低速風洞測試區,提供無人機、戰機外型設計、氣動力驗證,為國造飛行器
的品質把關。(攝影/林彥廷)
「以前為了要低價搶標,很多廠商都貼牌啦,」一位不願具名的無人機廠商負責人坦言,如
果不用中國製的零件,無論是自製還是跟歐美大廠進口,都會墊高無人機的成本,失去競爭
力。仲碩科技董事長鄭志誠也說,其實產業界也都知道,如果戰爭真的發生,中國那一端掐
住無人機的一些重要零件、禁止出口,台灣的生產線就斷了。
目前台灣「自製」的無人機上,機體的架構大多可以MIT(台灣自製),但其中最重要的引
擎、電池、光電球或是熱顯像儀等精密儀器,則多是向外國或是對岸購買。
羅正方認為,這個事件給了台灣無人機廠商一個警鐘:
「日本知道大疆有問題後,也在打造自己的無人機產業鏈,台灣也要走出自己的路 我們
不是烏克蘭,也不能像是烏克蘭(戰爭發生等其他國家送武器過來)。」
他說,以前沒有辦法做到100%國產,但現在這已經是國家的整體目標,而且這個目標非得趕
緊達成不可。
事件爆發後沒幾天,經濟部工業局隨即找了20、30家無人機廠商開會,羅正方在會議上建議
,經濟部與國防部研擬一個負面表列清單,讓產業界知道哪些有資安疑慮的零件禁止使用中
國製品,哪些非機敏的部分不需要禁止。
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揚說,若台灣的無人機產業要全面提升自製率,就必須自
製馬達、電池、光電球等過往外購的零件。雖然以台灣的工業技術基礎要達到這些目標並不
困難,但過去因為無人機產業沒有足夠的市場,沒有辦法向這些廠商發出足夠的訂單,相對
的,這些廠商也不會有意願為幾十架無人機訂單花錢開生產線量產。
羅正方知道這是國家隊目前最大的挑戰,他也在馬不停蹄地到處拜訪台灣的引擎製造廠商、
晶片生產廠、鋼鐵製造公司以及電線電纜公司等,「組建國家隊的第一座高山已經被我們征
服了,現在要爬第二座山。」──羅正方所說的第二座山,就是必須盡快將製造無人機的產
業鏈兜起來,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延伸閱讀:〈專訪無人機國家隊長羅正方:確保戰時無人機供應鏈安全,100%國「機」國
造該如何落實?〉)
要讓生態系統生成並不容易,但若軍方的思想可以轉個彎,可能會對產業更有助力。
從烏克蘭戰爭中可以看出來,無人機屬於「耗財」,跟有載人的戰鬥機被視為「財產」的概
念不同。國軍接裝無人機後,若只將它保存在庫房裡、害怕它受到損傷,也沒有將無人機拿
出來實用,那無人機運用在軍事上的想像以及跟戰略上的搭配,也只流於表面、難以進步。
國防院的政策分析員陳柏宏強調,若國軍導正這個觀念,透過跟產業界合作的方式,不只把
產製發包給廠商量產,連未來的維修、職業訓練以及後續產品系統的更新都可以一波一波有
系統地交給民間公司,台灣軍用無人機的產業才有可能永續成長。
軍民背水一戰:百億預算點起的星星之火,能否擴大需求、應用和國際市場?
https://i.imgur.com/djWgy5C.jpg
圖為無人機國家隊成員、台灣希望創新公司規劃和執行的群飛無人機表演。(攝影/林彥廷

政府丟出百億的軍用無人機需求幫國家隊引擎點火,但若其他的部會、單位也提出無人機的
需求,那這把火可能可以燒得久一點。
立法委員羅致政8月底在立法院,聯合了部分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總共超過26個單位,召
開了「推動台灣無人機產業應用及發展」公聽會,就是希望再推無人機產業界一把,讓無人
機的技術可以進入更多領域。
「其實無人機就像是幫人類從原本的2D視野變成3D,」黃重生表示,當時他投資不讓智飛科
技倒閉,就是看好無人機在各領域發展的潛力。
無人機國家隊的第一步已經踏出,相關的硬體設備廠商先分食軍方釋出的大餅、找到出路。
「亞洲.矽谷」計畫的民間諮詢委員戴季全建議,無人機國家隊的第二步,應該要把資金放
在投資無人機的飛控或是其他整合系統的軟體上。這樣一來,未來無論是戰時確保無人機產
業供應鏈的安全,或是國產無人機要外銷其他國家,才會有競爭力與可行性。
幫助台商將無人機應用到中國農業市場多年的張揚說,現在無人機國家隊只瞄準政府的內需
市場,沒有規劃國際市場的攻略,這絕對不會是長久之計,畢竟軍方的餅有一天會被吃完,
無人機產業要成長還是要回歸到自由市場之中。
無人機在烏克蘭戰爭中大放異彩,各國意識到這款新武器在戰場上的重要。為了確保戰爭時
期供應鏈的安全,技術門檻也沒有自製戰機、戰艦高,許多國家開始發展自己的無人機產業
。台灣面對台海戰役危機,時間更為急迫。500億標案的緊急動員,是國防也是民間廠商背
水一戰的關鍵戰役。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twreporter.org/a/drone-warfare-taiwan-national-team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