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廢棄物圖鑑第三彈! 成人用品、韓國軍用

作者: NEDYA ( )   2022-11-19 10:17:35
廢棄物圖鑑第三彈! 成人用品、韓國軍用料理包台灣海岸現蹤
https://e-info.org.tw/node/235477
2022年11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 劉祐君報導
長年關注海洋、鯨豚、漁業與海洋廢棄物議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海洋保育署海洋保
育在地守護計畫補助下,與澄洋環境顧問共同規畫調查海洋廢棄物來源與成因。繼2020、
2021年推出《東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和《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後,今年發佈《船舶
廢棄物圖鑑》。
位於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上 海上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從藥品、民生用品、緊急用水到韓國軍用料理包,甚至是成人用品,這些出現在台灣海岸
上的廢棄物,唯一共通點是與海上活動的船舶有關。
台灣位於全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上,全球前20大貨櫃港口有16個位於亞洲,高雄港排名第15
名。全球近一半的貨船經過台灣海峽;載運量最大的貨船近九成會行經台灣海峽。此外,
東亞也是全球漁業作業密度最高的地方,中國、日本、韓國與台灣都是捕魚強權,擁有大
量漁船在此作業。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504776351_8087b66cba_c_d.jpg
台灣位於全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上,全球近一半的貨船經過台灣海峽。圖片來源:
MarineTraffic網站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504653870_4d317cda8c_c_d.jpg
在海中流浪過,被遺棄的塑膠玩具。圖片來源:劉祐君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504732213_7534cc0d9b_c_d.jpg
韓國軍用料理包也出現在台灣海岸。圖片來源:劉祐君
此次海廢來源調查由黑潮、澄洋及40位公民科學家進行,發現海岸上有各種船用救生設備
、保養維修塗料瓶罐、航運相關設備、漁具、飲食包裝與衛生清潔用品。澄洋環境顧問胡
介申說明,「經過調查,發現許多垃圾來自航運產業與船舶專用的物品,例如信號彈、冷
媒鋼瓶、船用無線信號定位器、船用塗料與機油等,部分為爆裂性或含有毒性化學物質,
可能造成意外傷害與環境污染。」
胡介申特別指出,台灣西海岸上常見的漁業廢棄物,有一種是俗稱為「壽司飯」的發泡浮
具,是中國剌網使用的浮具。它印有中國漁船編碼的五位數字編碼。在船舶追蹤平台如「
Fleetmon」或「MarineTraffic」輸入五位數字,就可以追蹤到該船的位置,證實它們來
自於船舶。胡介申發現,大部分追蹤到的船舶都在台灣四周海域作業。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503684032_f920cbac9b_c_d.jpg
透過廢棄物上的數字可追溯到船隻。圖片來源:劉祐君
「還有很多謎團。」胡介申說,像是裝有尿液的保持瓶,它們通常來自船上工作的船員。
船上沒有廁所,也沒有完善廢棄物管理的情況下,這些廢棄物會進入到海洋,並且長久地
存在於環境裡,有些尿液在長期曝曬的情況下甚至長出霉菌。這不只是環境污染的問題,
還攸關船上衛生與人權,而目前沒有納入國際公約的相關規範,所以船上的垃圾處理機制
尚未有明確的方針可供船隻遵循。
以圖鑑辨識根源 發現海廢來自台、中、日、韓
長期淨灘的經驗讓黑潮發現,國際淨灘行動ICC的分類項目中只有浮球與繩子,雖然量少
但重量卻不輕,也無法得知其對環境影響有多深。於是借鏡國外,黑潮與澄洋著手調查並
製作圖鑑。過程中發現,西部海岸以養殖廢棄物為主,特別是牡蠣養殖;而東海岸則有許
多不同類型的漁業與民生廢棄物。
在東海岸甚至觀察到,在冬季至春天期間,廢棄物主要來自於中國、日本與韓國;夏天時
來源國卻轉變為台灣,黑潮執行長林東良表示,原因也許與台灣夏季的遊憩行為有關,但
目前還在觀察這些廢棄物是自陸地上來,或是被帶上船,再被故意丟棄或無心落入海中的
物資。
黑潮在與塑膠微粒相關的「島航計畫」調查時發現,特定時期6月、7月)發泡塑膠的
塑膠微粒特別多,研究後推測與牡蠣養殖業的收成有關。夏天收成後品質變得較差的浮具
會開始破碎,而這些塑膠就延著西南沿海往北海岸散布。這些成果也成功引起政府和民間
的正面回饋。大家逐漸接收循環經濟的概念,也願意落實,將蚵繩等可回收的材質進行資
源再利用。
澄洋環境顧問:海廢議題方面,台灣應積極與國外接軌
除了製作並發布圖鑑,教導民眾如何辨識廢棄物外,黑潮與澄洋也將漁業廢棄物的調查成
果轉變成學校教案,除了導引學生意識到海廢可能造成的危害外,也教育他們如何從源頭
減少垃圾的產生。而雙方今年也將持續以釐清海洋來源的廢棄物為目標,蒐集調查各類船
舶遺失、遺棄到海洋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可能會遭海洋生物和鯨豚誤食、纏繞,並對棲
地造成威脅。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2503684207_67bb6947db_c_d.jpg
澄洋環境顧問胡介申研究主任介紹鋼瓶資訊。圖片來源:劉祐君
胡介申進一步表示,身為島嶼國家,政府未來的誘因是與國際接軌。在回收、漁業廢棄、
塑膠議題上,台灣往往有創新的作法,也應該多參與國際海廢大會、「我們的海洋」大會
或亞太經濟合作APEC等會議,汲取經驗外也分享經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