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媽媽確診COVID-19早產女嬰無肛症 花蓮慈

作者: b33 (酸痛好利利)   2022-11-15 18:04:02
媒體來源:
中央通訊社
記者署名:
李先鳳 陳仁華
完整新聞標題:
媽媽確診COVID-19早產女嬰無肛症 花蓮慈醫手術重建
2022/11/14 16:10(11/14 17:11 更新)
https://i.imgur.com/AU2cePS.jpg
花蓮吳小妹早產出生後,發現患有肛門直腸畸形,而吳小妹的媽媽生產時確診COVID-19,
花蓮慈濟醫院為降低手術風險,照護吳小妹體重增加後再開刀,重建肛門直腸。(花蓮慈
濟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1年11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花蓮吳小妹早產出生後,發現患有肛門直腸畸形,俗
稱「無肛症」;而吳小妹的媽媽生產時確診COVID-19,花蓮慈濟醫院為降低手術風險,照
護吳小妹體重增加後再開刀,重建肛門直腸。
花蓮慈濟醫院今天發布訊息表示,吳小妹在媽媽肚子裡待了33週早產出生,被發現患有「
肛門直腸畸形」,是新生兒胃腸道異常中常被發現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由於吳小妹媽媽生產時剛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若要立刻為吳小妹做重建
手術,手術團隊需要全副武裝,穿著隔離裝備為新生兒開刀,會使手術風險增高。
為降低手術風險,花蓮慈濟醫院兒童外科楊筱惠醫師決定先利用擴張器,透過會陰瘻管每
日幫吳小妹擴張、協助她排便,等到吳小妹體重成長到3.5公斤,再由兒童外科主任彭海
祁和楊筱惠醫師合作為吳小妹開刀,進行「後矢狀正中切開肛門直腸成形術」。
楊筱惠指出,無肛症的發生率約是1/4000到1/5000,大多在新生兒出生後的全身檢查中,
量肛溫時就會發現,無肛症常會合併其他先天疾病,包括VACTERL綜合症,嬰幼兒可能會
有心臟、腎臟、脊椎、四肢等發育異常,或有食道閉鎖、食道氣管瘻管的情形;由於攸關
手術麻醉的問題,須在出生後48小時內盡快做超音波檢查心臟是否有異常。
吳小妹的肛門直腸畸形是「直腸會陰瘻管」,屬於低位的無肛症,也是無肛症女嬰最常出
現的類型;楊筱惠表示,相對可能需要做大腸造口的高位無肛症,低位是比較好治療的狀
況。
但手術的困難點是必須在穿戴防護衣的情況下,小心把肛門和陰道分開,視野不清會導致
手術風險提高;加上急早產的吳小妹出生時僅1.7公斤,因此決定等到孩子直腸周圍的肌
肉發育好,手術盡量完整地把肌肉保留,才不會影響她日後排便的控制。
吳小妹被照護到2.2公斤出院,持續居家擴肛至2個月後,體重有3.5公斤,才進行直腸成
形手術和陰道會陰重建;在兒童外科團隊和麻醉科團隊的合作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吳
小妹也在術後一週後康復出院。(編輯:陳仁華)1111114
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1140198.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