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禁聞】疫情三年 中國哪些行業大發橫財

作者: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2022-11-14 18:34:32
1.媒體來源:
新唐人
2.記者署名:
編輯、採訪/林岑心 後製/王明宇
3.完整新聞標題:
【禁聞】疫情三年 中國哪些行業大發橫財?(上)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enTn4i9.jpg
https://youtu.be/GuYD9qkeZVs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4日訊】中國疫情防控將近三年,極端封城造成百業蕭條,
但十多家疫苗和核酸檢測公司卻營收暴增。疫情封控造就的灰色產業鏈,引發爭議。
2021年,是互聯網行業市值大縮水的一年,但是,疫苗公司卻是營收暴漲。科興生物去年
營收人民幣1280億元,淨賺955億元。與前年相比,營收暴漲了37倍。其他包括智飛生物
、康希諾、康泰生物,營收分別為300億、43億、36億。
隨著疫苗需求放緩,2022上半年,多家中國疫苗上市公司財報顯示,營收出現大幅下滑。
然而,核酸檢測公司卻在同期賺翻了。隨著中國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推行,十家核酸檢測上
市公司2022上半年,營收總和達到485億元,凈利潤總和達到163億元。其中,最賺錢的達
安基因,凈利潤達到43億元。
營收規模最大的迪安診斷,承接了浙江、天津、江蘇、內蒙古、上海、北京30個省份的核
酸檢測任務。規模最小的基蛋生物,宣稱他們開發了寵物核酸檢測產品。
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做核酸真的是一個很大的產業了,一個蘇州市,蘇州市做一次全
員核酸,一次就1億人民幣以上。像這兩天,據說中國疫情又開始反彈了。所以現在很多
的地方、很多的市、很多的區,現在都在做全員的核酸。這個核酸現在已經把中國的就是
醫保幾乎告罄,幾乎就用完了。」
中共國家醫保局今年5月下發通知,單人單檢不高於每人16元,多人混檢不高於每人5元,
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常態化檢測,多人混檢不高於3.5元。貴州多人混檢甚至通告每人次
2.6元。
李恆青:「核酸檢測的這部分,這一批人是發了大財,所謂的免費是這個民眾不掏錢,但
是政府是要出錢的。現在這種情況,現在中國的經濟又不好,這個財政收入又非常的低,
而支出又非常的大的情況下,現在政府壓力重重。」
最近,陸續傳出有核酸檢測公司撐不下去的消息。河南許昌一間核酸檢測公司11月8日發
出通知說,「因為各區縣均未及時匯款,導致該機構運轉壓力太大。」決定暫停接受核酸
檢測樣本。有網友說,「醻o錢掙得這麽委屈就別幹了,饒了我們,放過自己吧。」
原中國媒體人趙蘭健:「其實疫情期間發財的這些人,統籌起來說,他們都是靠權力壟斷
來發了財,只要有任何一個行業,或者是有任何一個可發財的這種接口,只要涉及到這種
權力的把控,他一定都會發大財。」
今年3月22日,奧密克戎病毒開始在上海、深圳傳播時,衛健委要求「確保每個省份至少
有2到3家方艙醫院」,11月6日的數據顯示,廣州市此輪疫情無症狀感染者占比約94%,沒
有重症與危重患者,然而當局仍然大面積拉人隔離,官方稱三天轉運了3.1萬人。
而在鄭州方面,除了國家大型會館可以蓋方艙,連被列為所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之一」的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也拿來建方艙醫院。
除了大建方艙、隔離點引發爭議,上超市掃碼,坐地鐵掃碼,搭公交掃碼的景象已經成了
中國老百姓的日常。
2020年1月23日,當武漢因為疫情爆發而封城,阿里巴巴和騰訊看到了「數據防疫」的商
機,兩週後,騰訊與深圳市政府推出「防疫健康碼」,阿里與杭州市政府推出,「健康碼
」推向了全國各省市。之後,中共信息通信研究院與三家電信企業,加碼推出「行程碼」
,用來判定14天內周圍是否有確診病例。
這些公司通過「數據防疫」到底賺了多少錢,外界難以知曉。
不過,北京市政府推出的「彈窗」功能,卻讓出京的人步步驚心,擔心被留在外地,無法
回家。
李恆青:「所謂現在有一個新的詞叫彈窗,它一旦你不是綠碼了,你就哪兒也去不了,這
個東西馬上就變成一個監管利器,監督管理民眾的這麽一個重要的武器。誰拿著這個東西
,誰絕對不願意輕易地放棄這個東西,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在因素,它不願意解
除這個防疫。」
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認為,三年防疫,導致經濟衰退,老百姓民不聊生,但是對於中共而
言,為了保住政權、加強管控,對於防控樂此不疲,更何況中共權貴們還可以藉防疫發財

編輯、採訪/林岑心 後製/王明宇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ntdtv.com/b5/2022/11/13/a103574059.html
6.備註:
貨出不去,人進不來,核酸檢測發大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