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資策會成立衍生公司問題多? 媒體人披露內幕

作者: egnaro123 (原po是大叔)   2022-10-31 19:24:55
資策會成立衍生公司問題多? 媒體人披露內幕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1030002989-260407
祝潤霖
資策會成立衍生公司問題多? 媒體人披露內幕
針對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與資策會爭議,
媒體人「逆風的烏鴉」今(30日)在臉書以「5000萬與156萬」為題發文指出,
資策會有高層說,高虹安不應該領資策會薪水去幫科智做事,
而且高虹安又有科智156萬的股票,就算沒領薪水也是圖利自己的公司。
他質疑,資策會化身投資公司,成立這麼多全額或大額出資的衍生公司,
是否要把人、錢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如今因為高虹安被質疑,所以才讓資策會問題被一一檢視?
「逆風的烏鴉」根據近來爬梳的資料,大致可以把資策會的「衍生公司」分成四大類:
第一類是資策會全額出資新成立的公司,
第二類是從資策會原來的單位改制成公司,
第三類是資策會鼓勵員工創業開設的公司,
第四類則是資策會和民間企業合開的公司。
「逆風的烏鴉」表示,過去資策會可能更傾向讓資策會不僅僅開發技術,同時也讓技術人員當主角,
自己去外面創業。但現在主角已經變成了資策會,甚至是資策會更上層的中央政府政策。
既然要鼓勵技術人員去創業,當然必須提供足夠的誘因。這個誘因可以分成三個:第
一個是穩定,也就是在創業之初,讓他們可以保有資策會的工作。
第二個是資金,當年成立的這幾家,成立之初大多有部分資金來自資策會投資,不過主要還是來自團隊自己出資和到外面找投資;
第三個是人力和技術支援,也就是相關技術和人力,資策會都全力予以協助,希望把公司發展起來。
「逆風的烏鴉」指出,而現在由政策主導衍生公司就沒有問題嗎?其實問題更大。
之前林宜敬先生對過去資策會最大的批評,是資策會「與民爭利」,
但難道這些全額或者資助一半的公司就不是「與民爭利」?而且所謂政策決定,
說白了就是「非技術決定」,政策要成立啥就成立啥,更可能產生弊端。為什麼蕭博仁有這麼多兼職?其中好幾個,就是兼任這些衍生公司的負責人。
「逆風的烏鴉」披露,2018年,資策會就曾經大張旗鼓說和研華合資成立「雲研物聯」,
當時說1億元資策會出5000萬。不過到了2021年9月,這家公司已經解散了。
現在民進黨在追究高虹安那156萬元的科智股票是不是自己買的,
或者說她因為有股票去幫科智是圖利自己的公司,
但怎沒人去追究雲聯的5000萬投資打了水漂?或者那些全額由資策會成立的新公司到底背後有沒啥問題?
「逆風的烏鴉」強調,講得更難聽一點,資策會化身投資公司,成立這麼多全額或大額出資的衍生公司,
真的只是為了配合政策,還是要把人、錢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因為高虹安被質疑,所以才讓資策會這麼多問題被注意且一一被檢視。如果不是這樣,誰會發現到資策會這麼多問題?
=======
這個媒體人內行,這也是個人最關心的點,國家預算可以幾無監督的方向流向民間,
而且完成沒有對應的責任,只有相關權利,
可惜當初高的危機不是轉機,就立刻高姿態站學歷與閃避,
而非以立委高度把關國家機器與制度,
相比小利,若立委能好好看緊更大的預算,才對得起人民給多的權力及薪水,
當初沒把握住,反而由一個媒體人以幾近立委的角度來解檡,
可惜也沒什麼機會了,竹市民調數字看來也歸隊,
當初立馬戰學歷,個人在心中可是一大扣分,高都已是立委了,又沒幾個人去懷疑學識,
但我在意的是國家制度啊.....
一步步走入人家設好的圈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