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英女王逝世/香港的「事頭婆」!微妙殖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9-09 08:43:29
1.媒體來源:
TVBS
2.記者署名:
作者 香港01 責任編輯 陳昫蓁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9/09 08:22
3.完整新聞標題:
英女王逝世/香港的「事頭婆」!微妙殖民關係一次看
4.完整新聞內文:
白金漢宮宣布,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離世,享年96歲。在位70
年的她終身未言休,亦與未回歸前的香港同度足足45載,也是香港人熟識的的「事頭婆」
。本文原刊載於2016年4月第六期「香港01周報」
「事頭婆」這個港式俗語,親切又很old school,在我們口中除了用來稱呼老闆娘,也代
表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女王1952年登基至香港回歸,當了香港人的「事頭婆」足足45
個年頭,香港三分一的殖民時期都在其統治之下。當年僅25歲的伊莉莎白二世登基時芳華
正茂,香港人也慶祝一番,女王於70及80年代兩度訪港掀起哄動。此情此景,距今已數十
載,香港人對她可會因時間流逝而漸漸忘懷?
「事頭婆」是香港殖民地時期公僕對她的稱呼,所有政府總部、警署、立法會都有英女王
肖像高高掛。香港仍在殖民時期,英女王到過香港兩次,第一次是1975年5月,為期4天的
訪問行程,女王與王夫菲臘親王馬不停蹄,到訪大會堂、紅磡地鐵站、香港大學、葵涌貨
櫃碼頭,甚至到愛民邨走入港人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又穿着高跟鞋到街市與檔主
問好,親民得教人驚訝。第二次則是在1986年10月,即中英聯合聲明簽定兩年後,算是對
港人的最後道別。
30年過去,香港早已回歸祖國,殖民痕跡也漸漸減退,城市裏的女王像或王冠標誌也買少
見少,喜歡這種歷史色彩東西的卻大有人在。本地創作品牌Badges Story,在網上專售英
式歷史設計產品,成立五年營業額穩步向上。創辦人Bryan Ong稱,創立Badges Story初
時純粹是因對英式文化有興趣,本身也有收藏這類物品。小時候唸官立學校,80後Bryan
還記得校內禮堂都掛起英女王的肖像,連畢業禮也有英國旗蓋在桌上,與英女王及英國「
感覺近一點」。英女王作為香港近半世紀的君主,Bryan認為她兌現了承諾,即使是一份
普通工作都絕不簡單,也很欣賞她用一生去服務自己的國家。
女王離開 歷史感不減
除了印有英式圖案、皇室徽號的T恤,領帶,二戰名言「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復
刻徽章都是Badges Story的熱賣產品,本身開設計公司的Bryan指,他們一半貨品是自家
設計,會親自到圖書館仔細鑽研歷史,加入港英及殖民時期元素,形容香港特色對其客人
有重要吸引力。
Bryan認為女王擁有代表性的影響力,她再多做一天女王,支持度也只會上升,港人有這
種愛好與英女王形象正面有必然關係。殖民時代遠去,回憶趨淡,然而歷史不變,Bryan
認為,這些英國色彩的產品懷舊意義仍在,「即使英女王離開人世,歷史感都不會減退。

Bryan指,顧客主要有兩個層面,年齡層甚廣,第一種是專業人士及政府公務員,例如法
律事務所等,這類顧客會比較喜歡英式傳統,鍾情於英國皇室認證(Royal warrant)的
產品,即是一些至少連續五年供應英女王、菲臘親王及王儲查理斯使用的優質產品。另一
類主要顧客則是大專生,訂單來自各間大學宿舍。這些大專生都是20出頭的90後,香港回
歸時只有兩、三歲,對英女王及英殖時期未必有深刻感覺,為何也如此鍾情?Bryan推斷
這或是出於崇優心態,部分港人或許有感社會及制度新不如舊,故懷念以往美好。
不少人都認識英軍及英國紀律部隊的英國製山打皮鞋(Sanders),在殖民時期,警察等
香港紀律部隊都使用這牌子的皮鞋。Bryan指,縱使警務處現有仍使用山打皮鞋,但訂貨
已逐漸減少,似乎有「去殖」的情況。其公司售賣山打皮鞋,有不少警員會落訂購買,認
為品質好,夠耐穿,買來自用。
純為公諸同好,不講政治,Bryan認為喜歡他們產品的不分黃絲藍絲,但都是喜歡歷史文
化、英式設計的人。「懷念自己的童年,不能說是戀殖吧。即使英國現在回來統治香港也
不代表一定好。」Bryan表示,喜歡英式設計及歷史創作,跟戀殖要分得清清楚楚,即使
伊利沙伯二世的時代結束,好的設計,用心去做,業務前境仍然樂觀。
英殖與本土的微妙關係
相比其他殖民地,英國與香港之間的關係特殊、微妙,與英女王的關係似近還遠。嶺南大
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葉蔭聰認為,「事頭婆」這個稱呼很傳神,英女王對香港人來說,
既不太親密,卻是上頭。在60、70年代,有部分香港人認為「事頭婆」象徵不文明制度。
葉蔭聰曾經積極參與保衛皇后碼頭運動,但他認為自己與身邊的朋友,對英女王及英國王
室並無感情,希望保留皇后碼頭,是為保留本土特色及爭取保留該處公共空間。他甚至開
玩笑稱,「皇后碼頭」(Queen’s Pier)本身是用來記念英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卻
把女王譯作皇后,並不恰當,故皇后碼頭是一個充滿有本地特色的遺迹。
19世紀中後英國王權減弱,皇室對於殖民地的影響力減弱,管治政策好壞與英女王根本難
扯上關係。葉蔭聰指,二戰之後,香港殖民政府跟以往也不一樣,管治越趨本土化,尤其
在1997回歸前的10至20年,本地化情況更進一步,官員班子也換上更多華人面孔。
關於「女王頭」的炒賣故事
炒得都炒,是香港特色,與英國正宗皇室迷不同,心態可能有點不同。葉蔭聰說,部分港
人喜歡儲起「女王頭」的文件,如郵票、錢幣,多出於懷舊及收藏的心態,投機炒賣當然
也少不了。藍田金輝錢幣郵票公司老闆陳榮輝(輝哥)為銀幣收集老行尊,他指最近不少
港人都來找女王頭硬幣儲存留念,「小時候那時用過硬幣,希望懷念,有些40幾歲的媽媽
也帶著小朋友來買,讓他們認識的。」輝哥坦言,不少客人因怕英女王在不久將來離開人
世,看好女王頭硬幣會升值,預先入貨。
政府金管局在2014年10月展開收集硬幣計劃,派出收銀車走遍18區收集「神沙」,截至去
年底收集逾1.2億枚硬幣,總面值達1.3億港元(M約5.1億新台幣)。雖然政府會把部分
收集到的硬幣回流市面,但女王頭硬幣都悉數回收,現時流通的女王頭硬幣不足一成。輝
哥認為,電子貨幣及八達通流行,不知道的人會拿到收銀車去兌錢,但其實部分硬幣拿到
錢幣店會較值錢,收銀車也收走了不少女王頭硬幣。
當年香港回歸在即,大陸人瘋狂炒香港郵票,在93至96年掀起一陣郵票炒賣潮,有英國色
彩的統統都炒。印有皇冠徽號的96年牛年郵票,是回歸前最後一套生肖郵票,一套四張到
郵局排隊買11港元(約新台幣43元),他們以30(約新台幣118元)幾元收,轉手再賣40
(約新台幣157元)幾元,不過現今零售價只是5蚊一套。普通一板女王頭郵票,高峰時可
賣千多港元,但現在不用200元(約新台幣786元)已買到。物以罕為貴,由於郵政局當年
大量印刷郵票,加上回歸後迎來98年的大跌市,郵市同樣大跌,女王頭郵票無人要,輝哥
眼見着不少行家一年間由賺大錢,變成結業破產。經此一役,香港人對炒郵票都怕怕了,
輝哥形容現在女王頭郵票是「有收藏價值,冇升值能力」。
英女王形象正面,一直受人愛戴,很多來找女王舊幣、鈔票或郵票的人都是志在擁有,年
輕的學生有興趣也來購買,老師或機構也會買來做教材,讓一下代認識這部分香港歷史。
畢竟伊莉莎白二世與港人一同走過近半世紀,無可否認與香港歷史關係密切。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news.tvbs.com.tw/world/1901385
6.備註:
港仔會緬懷女王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