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生真的因為要掃廁所不來讀?東海招不滿

作者: asdf1256 (guest)   2022-09-07 00:58:05
1.媒體來源:
※ 聯合新聞網
2.記者署名:
※ 蕭歆諺
3.完整新聞標題:
※ 學生真的因為要掃廁所不來讀?東海招不滿的真正原因
4.完整新聞內文:
大學缺額潮來襲,老牌私校東海大學相較去年0缺額,今年缺額數達649人;相較下,另
一間中部私校逢甲招生名額更多,卻僅缺額132人。東海「惡名昭彰」的勞作教育成為眾
矢之的,師生連署要求廢除,校方則提出4.0版力挽狂瀾。
此舉引發校友強烈反彈。「東海人之所以是東海人,是因為我們有勞作教育這重要的DNA
。你把它抽掉,東海還剩下什麼?」一位校友質問。缺額潮迫使大學思考應對策略,但為
何在東海,勞作教育成了主要爭論戰場,引發校友和師生們的衝突?
勞作教育重手腦並用,曾吸引對岸來台取經
「東海招生狀況不好,不只我們系,這次全校都嚇到,相較去年沒有缺額,今年卻一次缺
了600多個,」東海政治系教授邱師儀,愈說愈急。
他們認為,廢除勞作教育,聆聽與採納當代人的聲音,有機會改善招生狀況,促使東海踏
出改革的第一步。「你去看網路輿情,這制度對招生絕對有影響,」邱師儀分析,檢視學
生在Dcard上的留言討論,超過9成都贊成廢除勞作教育。
另一位連署人、東海政治系副教授郭應哲補充,今年迎來的新生是108課綱的第一屆,呼
應新課綱強調自主學習、跨領域和社會實踐的精神,校方的確需要與學生有更多溝通,在
勞作教育上發揮更多想像力,而非墨守成規。
但對校友而言,勞作教育卻是一項讓他們引以為傲,且充滿東海特色的制度。創校校長曾
約農曾說,該制度並非著重經濟面向,不是把學生當勞工,而是期許學生能在打掃落葉、
清潔廁所等手腦並重的過程中,養成忠實、廉潔與合作等精神,充滿教育意義。目前國內
已知還保留勞作教育的大學,包含中興、北商、龍華、高餐、朝陽、明新、慈濟、南臺等
校。
全盛時期,東海還辦過多次勞作教育研討會,最多曾吸引60多校參加。卓逸民形容當時遊
覽車是「一車一車來」,還吸引中港澳學校派員來台取經。
董事會花錢太保守,師生直指追不上他校
但廢除勞作教育,就能解決缺額,吸引學生就讀嗎?恐怕不盡然,因為東海還有董事會爭
議、硬體設備老舊等問題影響招生,加上少子化大勢難違,很難單靠廢除勞作教育就谷底
反彈。邱師儀表示,訴求廢除勞作教育更像引子,主要仍希望東海能夠有所警覺,開始著
手改革。
一位前私立大學校長分析,東海自1966年基督教聯合董事會決議減資後,新董事會為籌措
經費求生存,廣設科系與廣收學生,便逐漸失去原先講求小班制的博雅教育精神。如今的
東海一如其他國內大學一樣,師生比偏高,人才培育不像以往那樣精緻。
董事會過去在金錢調度與花用,的確飽受校內師生非議。一位不願具名的教師直指,董事
會不太管怎麼賺錢,但是對怎麼花錢卻有很多意見。不願意大刀闊斧投資軟硬體設備,以
致相形下輸給鄰近大學。
不只用錢上受非議,2014年底,時任校長湯銘哲因擔任吹哨者,檢舉董事介入校內工程,
被董事會解除校長職務。解聘案一路纏訟4年,湯銘哲才在2019年獲判勝訴。事件儘管落
幕,但已重創東海聲譽。
攀樹、踏溪,新版勞作教育能救東海?
卓逸民說明,在維持勞作教育精神的前提下,過往勞作制度已經過三次改版。將要在9月
上路的4.0版本,以SDGs(永續發展目標)為課程設計核心,大量減少課程時數,從42小
時降至18小時,其中實體勞作至多僅有14小時。
新版本會從環境、社會、生活、文化、生態永續,5個面向設計課程,學生除了整潔環境
外,也能透過種樹、量樹圍、攀樹、踏查東大溪、清理電扇等活動,更認識校園生態與環
境,培養低碳概念。
新版本強調學生自主,讓學生自行填志願登記理想打掃時段與掃區,其中6小時也可以自
組課程。至於過往學生最在意的掃地清潔,在新版中,時數除了調降約7成外,校方也提
供吹葉機供學生使用,大幅提升打掃效率。掃完搜集的落葉會回收秤重,幫助學生了解減
碳成效,數據也會作為未來校方發展大數據的資料庫。
觀察新版勞作教育,邱師儀認可校方提出的新做法,認為降低時數與改變內容,應能讓多
數學生買單,也能平息校友怒火。
缺額危機下,東海董事會、行政團隊與全校師生上下一心。校方大刀闊斧推動變革,但能
否帶領東海挺過缺額危機,有待明年檢驗。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 https://bit.ly/3D5UK8b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