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融時報:中國公司丟失鉅額銅礦 大企業

作者: apple123773 (逆水)   2022-08-12 19:28:16
1.媒體來源:
中央社
2.記者署名:
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
3.完整新聞標題:
金融時報:中國公司丟失鉅額銅礦 大企業斷絕往來
4.完整新聞內文:
2022/8/12 13:41(8/12 14:40 更新)
(中央社倫敦12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的葫蘆島瑞升商貿公司丟
失價值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的銅精礦,瑞士礦業巨擘嘉能可(Glencore)等全
球貿易企業已與這家公司斷絕往來。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在這些銅精礦不翼而飛之後,嘉能可及其他全球貿
易公司都已停止供貨給葫蘆島瑞升商貿公司,這起醜聞很可能波及中國的大宗商品融資。
知情人士說,嘉能可和位於瑞士日內瓦的金屬貿易商IXM都不再供貨給河北省葫蘆島瑞升
商貿公司。一名貿易商說,嘉能可還把部分現有金屬庫存從秦皇島轉移到青島等其他地方
,試圖避免發生類似問題。
中國是全球最大金屬消費國,這起事件讓各界開始關注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商的財務狀況和
企業治理。
BMO資本市場公司(BMO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研究執行董事韓密爾頓(Colin
Hamilton)說:「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在中國發現材料不翼而飛的問題。任何外國銀行或貿
易商在中國境內的融資都會變得更困難。」
報導提到,共13家中國貿易公司對葫蘆島瑞升商貿價值約7.4億美元的30萬公噸銅精礦持
有所有權,其中12家是國有企業。
但相關貿易商說,倉庫裡只有1/3的銅精礦。上述中國企業正準備面對可能高達4.9億美元
的損失,已於上週派遣團隊前往秦皇島調查,以決定後續法律行動。
數名境內和外國貿易商說,西方企業受這起醜聞的影響不大。部分貿易商表示,替葫蘆島
瑞升商貿擔任信用狀代理人的中國企業,包括江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集團和萬
向資源,損失可能最為慘重。
一名知情人士說,嘉能可對一些運往葫蘆島瑞升商貿的貨物持有信用狀,為了減輕損失,
已採取避險安排,「但若有能力轉移貨物,那就不是問題了」。
嘉能可和IXM均不願發表意見。記者致電、寫電郵給江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集
團和萬向資源,都未獲回應。葫蘆島瑞升商貿也不予置評。
一名在中國的貿易商說,由於嚴重的流動資金緊縮,葫蘆島瑞升商貿及其關聯企業出售銅
精礦給多名買家。
葫蘆島瑞升商貿規模中等,一年採購80萬至100萬公噸進口銅精礦,再分銷給中國國內的
冶煉廠。
葫蘆島瑞升商貿疑似在銅交易方面管理不善,而這並不是中國第一起金屬融資醜聞。花旗
集團和全球最大大宗商品貿易商之一摩科瑞(Mercuria)早在2014年就曾為了2.7億美元
的中國東北金屬借貸交易融資協議而告上法院。
中國政府也正調查廣東省多次以鋁存貨來抵押貸款的狀況。根據一份6月證券交易文件,
中國申萬宏源證券轄下一個分支曾因領不出4125公噸鋁庫存而控告佛山一家資源倉儲管理
公司,正求償人民幣8560萬元(約新台幣3.8億元)。
數名貿易圈的消息人士說,這一連串事件可能動搖西方銀行對中國大宗商品貿易活動擴大
融資的意願。
一名消息人士說:「這很不妙,沒人希望發生這種事。這些銀行會提出很多需要回答的問
題。」
另一名貿易商說:「更大的問題在於西方銀行和它們對進一步融資的意願是否會受打擊。
」他還說,新加坡興隆集團過去疑似隱瞞8億美元虧損,導致這家公司2020年聲請破產,
如果這些銀行像當時那樣損失慘重,後續效應可能會更糟。
韓密爾頓認為,這些醜聞可能促使中國推動貿易產業整合,就像北京當局也正規劃成立一
個集中採購鐵礦的集團。
他說:「沒有規範可保障不受這類損失影響。這無助於建立對中國制度的信心。」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8120124.aspx
6.備註:
有人能講?? 礦怎麼會遺失的啊??
為啥這裡每個字我都認識
我還是看不懂到底怎麼不見的XDD
還是太含蓄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