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進行「鎖台軍演」,美國官員擔憂擦槍

作者: TBOC (花嚴)   2022-08-06 09:17:50
中國進行「鎖台軍演」,美國官員擔憂擦槍走火
紐約時報中文版 DAVID E. SANGER, AMY QIN
2022年8月4日
華盛頓——多年來,華盛頓對華政策中有意而為的「戰略模糊」令人無法確定,在台灣遭
到全面的兩棲入侵時,美國會如何回應。
但有一個同樣難以回答的問題(在許多白宮高級官員和國防官員的心目中,這個問題可能
更棘手),那就是要如何應對台灣受到的緩慢逼迫,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軍隊將用實體或
數字手段切斷進入該島的大部分通道。
這個問題可能很快就會受到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第一次考驗。中國在眾議院議長南希·佩
洛西訪問期間宣布,將在環繞台灣的六個地點舉行實彈軍事演習,這可能會引發自1996年
以來最大的台海危機,當時柯林頓總統下令一艘美國航空母艦進入台灣海峽。
但那個時候的演習與中國政府這次警告船隻和飛機它計劃進行的演習地點相比,距離台灣
海岸要遠得多。當時的戰略環境與今天相比,要溫和得多,外界相信中國進入全球經濟後
應該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且柯林頓在向中國學生發表演講的時候告訴他們,互聯網的普
及將促進自由和異議。同樣也是在那個時候,中國軍隊只擁有它現在所號稱實力的一小部
分,比如為了阻止美國軍艦靠近,它現在已經研發出了反艦導彈。
政府官員表示,根據他們的評估,完全切斷進入台灣的可能性不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
因為在經濟嚴重放緩之際,這將損害中國自身的經濟。上週五,西方聯盟的核心七國集團
警告中國,不要對佩洛西的訪問進行報復,這顯然是在暗示中國將因反應過度而受到廣泛
譴責,一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但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擔心未來幾天的事件可能引發中國軍隊與台灣軍隊之間的擦槍走火
,特別是如果中國軍方在台灣上空發射導彈,或者入侵有爭議的領空時導致空中衝突。20
年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當時一架中國的軍用飛機與一架美國偵察機相撞。
軍事演習從週三早些時候開始,中國宣布關閉台灣海岸附近的幾個區域,白宮和五角大廈
正在密切關注局勢發展,試圖弄清楚中國是否正在向每個區域派遣部隊。但他們的評估是
,中國目前的戰略是為了恐嚇和脅迫,而不是引發直接衝突。
外部專家更擔心演習可能升級。
「這是難以應對的情況之一,」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負責人林洋說
。她曾在五角大廈領導台灣事務部,並擔任過其他國防職務。「如果軍事演習轉變為封鎖
,那麼何時才能明確演習已經成為封鎖?誰應該做出第一個回應?台灣軍隊?美國?目前
還不清楚。」
美國官員試圖在危機發生之前制定各種選項,由演習轉變為封鎖是華盛頓經常進行「模擬
演習」的眾多情景設定之一。但沒有什麼能真正再現現實中的對抗。
助手們說,拜登必須努力在避免向中國屈服和避免事態升級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關於如何幫助台灣成為「豪豬」(嚴密防禦以至於中國無法入侵)的持續辯論使情況變得
更加複雜。儘管有許多向台灣出售F-16的討論——預計到2026年,台灣將擁有超過200架
該機型——但人們越來越擔心的是,台灣購買了錯誤的裝備來保護自己,它需要從烏克蘭
那裡吸取一些經驗。
這樣的辯論早已有之。兩年前,高級國防官員戴維·赫爾維就曾警告,隨著中國遏制該島
的能力增強,台灣本身可以「通過明智的投入,向北京發出一個明確信號,表明台灣社會
及其武裝部隊致力於保衛台灣」。但他警告,台灣政府為獲取新的防禦技術而投入的資金
不足以建立有彈性的防禦。
結果是,華盛頓一直鼓勵敦促台灣領導層減少對昂貴的F-16戰鬥機的投資,更多地投資於
赫爾維所說的「大量小型武器」,後來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軍隊採用的也是這個方案。
這份清單包括用于海岸防禦的移動巡航導彈、水雷、小型快速攻擊艇和移動火炮。
台灣總統蔡英文支持所謂「不對稱」戰略,並在近年增加了國防預算,購買了許多美國官
員建議的小型機動武器,比如魚叉導彈。但她有時會遇到一些來自台灣軍方的抵制,他們
認為,為了應對不同情況,一些常規武器系統仍然必要。他們還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明
確安全保障,台灣放棄致命武器的風險太大。
近幾個月來,隨著烏克蘭戰爭震動台灣軍方和公眾,促使台灣更廣泛地接受「豪豬」戰略
,這種觀點有所改變。但這場戰爭也耗盡了美國和盟國國防承包商的庫存,並導致生產能
力緊張,這意味著台灣可能需要等上幾年。這種延遲給了中國機會。
此外,台灣的國防預算徘徊在每年170億美元左右,儘管它已經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增加80
億美元的軍備開支。相比之下,美國國會最近撥款52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烏克蘭沒有
台灣那樣的收入來源支付國防費用——而中國每年的軍費支出約為2300億美元。
也有人說,台灣需要從美國獲得的不只是武器銷售,還有其他形式的支持,從軍事技術到
作戰交流和培訓。
雖然台灣軍方有時被允許參加防務研討會,但它很少被邀請參加大型多國軍事演習,因為
大多數國家沒有正式承認它是一個國家。儘管華盛頓近年來逐步加強了台灣軍隊在台灣和
美國的訓練,但島內的強制兵役和預備役計劃仍被認為不夠嚴格。
「美國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訓練和更快地調動後備部隊,」台灣國防部下屬的
智庫國防與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員歐錫富說。「他們還可以在技術轉讓方面提供更多幫助,
支持我們的本土武器發展計劃。」
當然,防禦入侵和防禦封鎖沒有什麼相似之處。執行封鎖就更難了。
「威脅封鎖和實際上啟動封鎖是兩回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高級顧問、美國企業研究
所研究員埃里克·塞耶斯說。
他表示,如果中國選擇這樣做,它早就有能力有效包圍台灣,因此這種能力本身並不令人
意外。
「儘管北京在最近幾週發出了種種威脅,但解放軍的海軍要想長時間維持封鎖,仍然會非
常困難,中國經濟也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塞耶斯還說。「傷害台北經濟的事情,對北京
也會有類似的影響。」
塞耶斯還說,「關於中國的反應,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解放軍未來可能如何對台
灣部署間接封鎖,以便在選舉或其他政治危機臨近時加大對台灣的壓力。」
「他們可能不會宣布軍事封鎖,而是宣布在台灣周圍長時間軍事演習,關閉或中斷航道30
天、60天或90天。這與其說是軍事行動,不如說是一種法律戰,以證明北京可以進行一段
時期間接封鎖的正當性,」他說。
也有人說,美國可以通過幫助台灣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來加強台灣的安全。台灣官員
和分析人士認為,加強貿易聯繫,並可能通過一項雙邊貿易協定,可能有助於台灣減少對
中國大陸的依賴。中國大陸目前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中國無疑會認為這是一種咄咄
逼人的行為。
本週,佩洛西抵達台灣僅數小時後,北京就採取行動,暫停向台灣出口用於建築的天然砂
,並禁止從台灣進口某些種類的水果和魚類,由此顯示出台灣依賴大陸市場的地緣政治風
險。
「經濟安全對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生存至關重要,」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前政
治組組長趙怡翔表示。
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國防研究機構2049計劃研究所的執行主任馬克·斯托克斯說,美
國對台灣的支持需要多樣化,不應僅僅局限于軍售,這不僅對更好地抵禦中國至關重要,
也能提振一個民主夥伴的士氣。
「我們不應該只是把武器強塞給他們,剝奪他們決定自己國防需求的權力,」斯托克斯說
。「台灣最需要從美國得到的是,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把它當作一個正常的合作夥伴
,給予尊重。」
https://nyti.ms/3da4BPA
6.備註:
兩岸經濟都受影響,然後晶片業遷往美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