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疫情大爆發推廣安寧緩和 醫護:匪夷所思

作者: Clarkliu (noname)   2022-07-31 08:23:12
疫情DNR 7/疫情大爆發推廣安寧緩和 醫護:匪夷所思
2022-07-30 23:19 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22974/6500538
90多歲確診阿嬤住院時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沒多久發燒、呼吸衰竭,
醫師採「無為而治」,認為擺著就好,不用給退燒藥,不用插管,一切簡單就好,幾天後
,阿嬤變成指揮中心資料庫裡死亡個案中的1個代號數字。
「新冠疫情期間絕非是力推安寧緩和的時間點。」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專責病房1名資
深護理師接受聯合報記者專訪時說,北市聯醫向來鼓勵住院患者考慮簽署DNR,但去年5、
6月萬華疫情大爆發之際,院方高層卻仍積極推廣安寧緩和,令人匪夷所思,宛如將確診
者硬推向鬼門關。
護理師表示,不管是從急診收治,還是中央分配,每個確診者進到聯合醫院院區時,都會
被問到「如果病情惡化時,是否放棄插管?」,這是攸關生死的大事,卻要病人在十分鐘
內做決定,是否簽署DNR,這未免強人所難。
從染疫病人角度來看,被半強迫簽署DNR,實屬無理,且缺乏同理心,依現行規定,中重
症確診者才能夠住院,但此時病人發燒、頭痛、喉嚨痛,全身極度不舒服,那有辦法靜下
心來,聽醫護人員逐字唸著艱澀難懂的DNR條文,就算聽完了,也難以理解真正意思。
此外,疫情期間,家屬往往無法進入醫院,陪同確診者聆聽醫師、護理師講解DNR條文,
以及日後可能的影響。此時,只能夠過醫院電話,但室內電話常有通話時間限制,幾分鐘
後,自動切斷。
該護理師表示,如為久病纏身,長期臥床的病人(機構住民)簽署DNR,這還合乎情理,
如果原本能吃、能動的健康民眾,在染疫後簽署DNR,這就有些說不過去。
在實際執行層面上,依照規定,每名住院患者都需接受30分鐘「醫療溝通會議」,重點就
是「推銷」安寧緩和理念,醫師至少需講解15分鐘,而病人或家屬需講述十分鐘,會議一
開始,開啟電腦作業時間,開始跑秒數。
這在承平時期並無多大問題,但去年5月中旬雙北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眾多感染者湧進
市立聯合醫院中興、和平院區,院方仍要求所有醫護仍需比照辦理。
該護理師說,「這相當不妥。」,搶救患者的時間都不夠用,怎還有力氣召開「醫療溝通
會議」,因此,相關文件幾乎都是造假,確診者常得在5至10分鐘內決定是否簽下「生死
狀」。
該護理師說,由中央分配至和平分院專責病房的確診者,均是一個人孤單地住院,心情低
落、沮喪,沒有家人陪伴,因為家屬大都是接觸者,需居家隔離。此時,醫護人員如又鼓
吹安寧緩和,一旦簽署DNR,「那命可能已經少了半條。」
至於自行至急診就醫的感染者,待在急診室的12個小時內,同樣也被詢問是否簽署DNR,
該護理師說,「真的很糟糕」,不少病人從急診轉至樓上專責病房時,就已簽署DNR,但
從實際操作來看,這根本不可能,因為在急診時怎可能舉行「醫療溝通會議」,但許多患
者就在十分鐘內在同意書簽名,勾選「不急救、不插管」選項。
為求符合作業程序,部分護理師只能作假,確診者人還在急診時,且醫師還沒到現場,電
腦螢幕上的「醫療溝通會議」就已經跑流程,計算著秒數,假裝會議已正進行中。
事實上,在收治具有高度傳染力的新冠肺炎患者時,幾乎很難做到「醫療溝通會議」相關
規定,但院方仍嚴格要求醫護人員需「提醒」住院者有安寧緩和的權力,為此,醫護師只
能在程序上作假。
該護理師指出,院內絕大多數醫師、護理師均抱持「能救就該救」治療原則,以她為例,
即使病人在急診簽署DNR,但住院後,仍會私下分析利弊得失,告知「如積極治療,仍有
活下去的機會」,希望改變確診者想法,撤銷之前放棄插管急救的聲明。
但不可諱言的是,對於少部分醫師、護理師來說,確診者一旦簽DNR,拒絕急救、拒絕插
管,確實省了很多麻煩,很多事情都不用做了,患者病情危急,無須積極治療,只求「好
走、走得舒適。」
該護理師認為,去年北市聯醫重症死亡率偏高,應與院方積極推廣DNR有關,患者簽署DNR
,等同簽下了放棄活下去的契約,醫療團隊當然可以消極作為,如又遇到「安寧好走」這
派別的醫師,那存活機率更低。
護理師說,院內許多同事均以「那艘船」來形容某1樓專責病房,因為該主責醫師崇尚「
安寧緩和」、「無為而治」,只要是患者年齡超過65歲,合併糖尿病、肺氣腫,被分至「
那艘船」,只能自求多福。
「最近那艘船又接走了幾個人?」、「那艘船倒底還要停多久?」護理師說,院內不少護
理師常開這種玩笑,但想想就覺心酸,怎能因為簽署DNR,以及主治醫師的保守作為,讓
原本還有3到4成存活機率的確診者「就這麼沒了!」
同樣簽署了DNR,但住進不同樓層不同的專責病房,也可能生死殊途;甚至影響醫病的抉
擇。
該名護理師表示,以她負責的樓層病房為例,如有確診者病情惡化,同事們寧願花時間聯
繫台大、國泰,安排轉院,也不願直接將病人送至「那艘船」,就是擔心病人踏入DNR這
條不歸路。
在一般狀況下,即使簽署DNR,仍有反悔的機會,面臨生死存亡之際,還可要求插管急救
,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處於血氧濃度偏低、呼吸窘迫之際,幾乎沒了意識,連喊「救命」
,讓自己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事實上,確診者只要撐過前7天,即使前面幾天病況危急,但仍有很高機會被救回來,該
護理師強調,安寧緩和是相當好的理念,但前提是醫師必須提供完整的解釋,讓患者瞭解
「簽與不簽,會有完全不同的醫療處置」。
她強烈建議,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時,可以勾選「停止心跳時,不要電擊、不要壓胸」此選
項,千萬不要勾選「放棄插管」,這1勾,可能連住進加護病房(ICU)的機會都沒了。
對於聯合報採訪DNR內幕,該名護理師說,「終於有人願意揭發這個殘酷的真相。」,她
厭惡了偽造文書,希望不要再有人只因簽了名,莫名決定了生死,「這關乎生死,怎能在
30分鐘,甚至是十分鐘內,就做下決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