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高雄版虎媽!4歲童不聽話遭趕下車 趴窗

作者: tommy751022 ((H))   2022-07-04 11:32:12
大家好,我是一個社畜爸爸.
目前育有子女各一,哥哥3歲10個月、妹妹1歲11個月.
更細的家庭組成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
https://www.ptt.cc/bbs/car/M.1633489434.A.E3A.html
週六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以為自己上新聞了.
因為我才剛在自助加油島前面用全站都可以聽到的音量,打開後車門對著哥哥怒吼"下車!!"
我在八卦版一向都是潛水,激起我想回文的念頭是這兩篇下面大量的噓文內容.
令我詫異原來多數人的意見是這個年代怎麼還會有這種教育方式.
時代進步了,愛不只可以用來發電,也應該用在教育上不是嗎??
我想說的是,在我的認知裡,適當在有限度的範圍內,打跟罵也是充滿了愛.
正所謂:打是情、罵是愛. (這句胡謅的請跳過不要跟社會局檢舉我)
先從我為什麼要怒吼哥哥下車開始說起好了.
很多事情可以隨便,但安全不可以.
車上有非常多危險的舉動,玩門鎖、玩車門、亂丟東西、手伸出安全帶、尖叫亂吼、玩具放嘴巴.
我加完油上車以後,社畜媽媽告訴我哥哥剛剛把鞋子丟到前座.
在這件事之前,前往加油站的路上,哥哥把妹妹的小美樂跟巧虎丟到後座的腳踏.
我才剛告誡完且打手之後,仍然發生了丟鞋的舉動,於是就有了我的狂吼事件.
也許很多人覺得,可以好好說啊,要有愛心、耐心、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來一篇這個,小孩跟大人一樣,天性就是會去測試底線.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posts/10157408883012108/
如果今天公司沒有硬性規定不能遲到,且沒有任何後果,加上破窗理論的加持.
從少數人變多數人、從遲到5分鐘到15分鐘,直到主管發飆或是人資發公告嚴正警告.
大家就會知道底線在哪裡,自然而然也就會變成規矩,內化這個界限約束自己的行為.
什麼事情都可以好好教、慢慢教,但攸關安全的事情就不行.
舉凡沙發上跳、床上跳、袋子套頭、馬路旁不牽手、不看路橫衝直撞...等.
也許會有人質疑,家裡怎麼不用軟墊包好包滿??
我想的是他們不會只在家裡這樣,這樣的行為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
我小時候就因為太皮,整鍋滾燙的魚湯淋在我身上,肩膀以下燙傷幸好只剩肩上有道疤.
淋在我身上的是我姑姑,因為她要端湯給我媽坐月子,我不看路就這樣撞了上去.
大人固然必須盡到應盡的照顧責任,但我們不能保證他遇到的每個大人都懂.
像我爸,應該說我們的上一代,總覺得自己小孩也就這樣長大了也沒事啊?
我台南的家全都是木頭椅、電視櫃也是尖角、之前還有早期鐵製的茶几邊邊也是尖到爆.
社畜媽媽的家有地下室,就橫空出現一個往下走的長樓梯,腳一滑就直接無敵風火輪.
當了爸爸以後,可以很輕易地擁有火眼金睛,環境掃視一遍就自動會標出危險地帶.
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家,連自己老家都不見得願意配合調整了,更遑論其他地方.
更多人質疑為什麼要用打罵的,好好講不行嗎!? 講一次不行,講兩次不行嗎??
是啊,您遇過講了百遍千遍還是不行的嗎?? 連知道會被打也還是要繼續白目的嗎??
正常的爸媽,除非真的有病或是壓力過大,一定都有溝通、教育、引導的過程.
有聽過三明治溝通法嗎?? 前陣子職場很流行,後來也有小孩版的.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7420
但我有自己的版本:沒講過的事情不罵、如果真的打罵了、事後不論多久都要說明原委.
小孩天生就是喜歡唱反調,從什麼都"不要"就可以略窺一二,那是他們在練習擁有自主權.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828
這同時也是人性,想想未成年時,越被禁止的事情就越想去嘗試.
但還是那句話,無傷大雅的事情可以諄諄教誨、一講再講、循循善誘.
攸關安全的事情就不行. 第一次必須很明確地告知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的原因.
再來幾次還可以忍受,持續被挑戰、甚或是故意踩線的時候,就不應該只是嘴巴講講而已了.
但也不是說除了講就只有罵跟打,有時候托嬰或幼稚園老師跟我說孩子們不聽話的舉動.
我會試探性地詢問:"那發生這些狀況的時候老師是怎麼處理的呢?"
目前,我都只會得到一種回答,讓我懷疑是不是全世界的老師都串好了.
就是:"我們會請他到旁邊先休息一下~"
(有小孩的下次也可以試試看這樣問,看是不是也都是得到一樣的回答)
坦白說,現在的老師真的難為,我並不是鼓勵體罰,而是老師失去了一些教育的工具.
學生時代也遇過那種整天拿著一根超粗棍子在學校晃蕩的學務主任.
毫無節制的亂打不應該,但連罰站都會被家長投訴的時候,老師還能控制學生真心佩服.
懲罰有很多種,打、罵是最快速有效的普拿疼,但還有許多較輕微的可以善用.
罰站、不能吃餅乾、不能出門走走、不能買玩具、玩具可能被丟掉(不收玩具時)、罰坐.
罰坐!? 對於好動的孩子來說,好好坐著也是一種折磨,所以也是一種較溫和的懲罰方式.
當然懲罰都不宜陷入情緒化,也不適合過久,目的都是讓他們知道不乖會有後果.
所以懲罰有一個最重要的步驟,結束之後詢問、或者說跟孩子確認一件事.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被處罰嗎? 自己說說看、那為什麼不能做剛剛那些事情呢?"
哥哥較年長,表達能力也比一般孩子突出,所以我常常會在懲罰事過境遷以後.
用非常對比的溫和態度跟他訴說:"你要聽話一點知道嗎~ 爸爸也不喜歡打你罵你啊~"
"因為你不聽話做了哪些事情,會得到什麼後果啊,所以講過要記得好嗎~"
(怎麼聽起來很像餅叔這種慣性家暴犯,打的越兇事後越溫柔)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現在老師已經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有許多強力約束的行為.
當然啦,也可以採用歐美式愛的發電教育,但畢竟我沒錢讓他去上美國歐洲學校.
勢必得要面對在地學校的教育方式與老師,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教,打罵我自有分寸.
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約束自己的孩子,大家真的相信去學校老師只是請他到旁邊休息嗎?
基本的主軸抓住,別讓孩子有行為安全上的疑慮,再佐以大環境給他的愛的教育.
我覺得這是對孩子、對父母、對老師、對整體發展都相對體貼與相輔相成的方式.
我也很常在感嘆,為什麼一定要兇他罵他呢? 但很多事情,一旦放任就只會每況愈下.
雙薪家庭無後援的狀況,也的確很多時候會讓我們大人被情緒所左右.
也因為日常相處時間較短,有時候需要比較特效的方式管理,才能讓一切順暢.
但常常自省很重要,避免太多的理智斷線,爸媽的配合與溝通也特別需要.
在其中一位扮演了黑臉之後,另一位白臉要上場,並且強調一切都是基於"愛"孩子.
好,扯遠了,其實我滿能體會"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這句話.
我相信世界上不會有人比我們更愛我們的孩子.
我常覺得養育嬰幼兒其實跟養動物某種程度上很類似,飲食、行為、賞罰...等等.
我跟社畜媽媽都不是依循上一代用在我們身上的方式在帶孩子.
甚至我們排斥的行為,盡量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樣的對待.
像是:逼孩子叫人、餅乾要不要給我吃一口、玩具給我好不好、
我只希望他們平安適性發展地慢慢長大,不要做出讓自己陷入危險的舉動.
玩什麼都可以,但還是要基於安全的條件下,爸媽引導的話語要聽.
喔對了,差點忘記說,我先口頭警告了哥哥如果再犯我會請他下車.
爸媽跟孩子一樣都必須守信用,爸媽隨便講講孩子也會跟著當耳邊風.
所以社畜媽媽常常跟孩子說:"再幹嘛幹嘛就去罰站!!" 但講完以後卻未實行.
既然我已經說了再犯就要下車,自然要說到做到,孩子才會知道爸媽講的話不是開玩笑.
至於把門關起來的確是有點激進,當天我吼完也沒真的讓他下車,目的還是警告.
真的講起來,我的底線大概就是請他下車站在路邊,但我不會離開他.
告誡完之後當然還是讓他上車反省,懲罰跟玩也是一樣的,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
然後推文有人說了,把車開走會怎麼樣? 就去看一下《預知未來》第二單元:來不及長大.
屈中恆真的不愧是影帝,那種懊悔不言而喻,是人應該都不想體會那種心情.
坦白說小孩在車上吵我也會很煩躁,環境音聽不到、關鍵時候也很容易判斷失準.
所以我曾經因為哥哥小時候在車上亂鬧,倒車不慎撞了違停的奧迪.
我還滿佩服某位鄰居,就是平常阿公阿罵帶,當週末爸媽的那種.
有次我去丟垃圾遇到他抱著小孩走來走去,我打聲招呼問了他在幹嘛.
他說在哄睡,準備從紅樹林要開車回永和. 我問說不是開上路就睡了嗎?
他說沒有,如果讓他清醒著上車就會瘋狂哭鬧,搞到車都沒辦法開.
我說所以他哭鬧要怎麼辦? 他說沒辦法啊所以都讓他先睡著,他完全沒有打、罵過孩子.
他覺得這樣孩子會有陰影.
我聽了只有瞠目結舌,我每天如果這樣跟孩子耗,我看我大概每天遲到+睡不飽.
他的孩子其實沒在上學,其實孩子上學終究是要面臨這些被規範的狀況.
其實也就是俗稱的"規矩",好像很老派,但其實一點也不,活著不論任何地方都有規矩.
我聽完我也會想,如果孩子從來都沒有受過糾正,這樣會不會比我現在的方式好?
其實這沒有答案,畢竟真實人生不是《荼糜》,只能在每個岔路選擇一邊繼續走下去.
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愛、關懷與陪伴,溫暖和煦的陽光應該可以打敗陰影.
※ 引述《james7923 (詹姆士Q)》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蘋果日報
: 2.記者署名:
: 王勇超、吳慧芬/高雄報導
: 3.完整新聞標題:
: 影片|高雄版虎媽!4歲童不聽話遭趕下車 趴窗哭求開門:媽媽對不起
: 4.完整新聞內文:
: 高雄市一名4歲女童昨(1)日晚10時許被人發現,趴在一輛汽車旁,聲聲吶喊:「媽媽對不
: 起!」、「媽媽對不起、拜託!」路人見狀撥打「110」報警,警方趕抵現場時,女童已
: 經坐回車內、身體並未受傷。警方說,女童因為不聽管教,母親才把她趕下車,「想嚇嚇
: 她而已!」
: 警方表示,轄區楠梓分局獲報後除第一時間介入保護外,並依現行法令處理,以保護女童
: 權益;警方對女童的母親實施勸導外,另依規定通報社政機關兒少保護。
: 影片中,女童墊腳尖趴在車窗,哭著說:「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拜託!」整
: 個人非常無助,很期待車子裡面的媽媽能夠開門,讓她進入車內;此舉驚動路人報警。
: 高市社會局表示,該局今凌晨接獲警方通報,經派員了解,這名媽媽為管教4歲女兒,昨
: 晚要求女兒下車,但她一直有坐在車上看著孩子,並未讓孩子獨自處於危險環境,之後也
: 讓女兒上車,因此未違反兒少法,但該局還是會派社工輔導媽媽有關親子教養的技巧。
: 親子專家吳娟瑜表示,家庭的情緒教育非常重要,孩子是透過與媽媽、爸爸的相處,去了
: 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及最好的情緒管理方法,媽媽把小孩趕下車,「是不宜的!」媽媽用憤
: 怒的方式、女兒用哀求的方法,這已經是不對等的情緒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會有不良
: 影響,「父母千萬不要這麼做!」
: 吳娟瑜建議,當孩子吵鬧時,父母應該了解原因,是孩子累了、還是肚子餓了,還是在亂
: 發脾氣,父母要鎮定、冷靜,孩子才會學到情緒教育最好的方法。
: 警方呼籲,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能多鼓勵、多給予愛,才能避免憾事。若發現有兒童或少
: 年受到不當對待,請在第一時間撥打113或110電話報案,落實兒少保護,避免憾事之發生
: ,本分局對女童將結合本市網絡社政、教育、醫療等資源,提供心理諮商等服務。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 https://www.appledaily.com.tw/local/20220702/79C1107C0F0FB9954D02F89340
: 6.備註:
: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