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故宮國寶最後一位押運人 索予明辭世

作者: TohnoShiki (=ω=.)   2022-07-02 21:15:50
又一位見證過大時代的長者離開,在這邊先說聲RIP。
北平故宮文物最早在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官方、學術界就擔心文物會受到影響。
民國22年時,行政院就有指示故宮挑選文物精品,分批南遷送往英法租界庫房暫放,
這些運送的文物,分北中南三路,總共1萬6698箱。
從民國26年到抗戰勝利,前後8年之間,在旅途上輾轉遷徙,南昌、漢口、長沙、貴陽
、昆明、樂山、寶雞、漢中、成都、峨嵋,翻山越嶺、顛簸流離,奇蹟式地躲過了日軍
轟炸、地方盜匪劫掠等人禍,也躲過了暴雨落石等等驚險天災,最後總算在民國36年12
月全數安然回到南京。
故宮文物運送最麻煩的部分,還是因為在北伐成功到對日抗戰前,中國大陸還是有不少
的軍閥混戰或是中央地方的軍事衝突,即使是在抗戰前期,中央政府能掌控的地方仍有
限,地方勢力還是很大,也不乏盜匪。
尤其是抗戰或是內戰期間的搬運,如何把文物裝箱搬運是個大難題。
故宮文物用台北故宮組改前的分類,可以分為圖書、書畫、器物等,在那個科技落後、
路途遙遠顛簸的年代,東西都是裝箱陸續往南撤,33年又因為日軍進攻貴州,文物又陸
續運往四川。
那時候運輸方式落後,還是從原地區翻山越嶺運往巴蜀盆地,還不能損壞這些嬌貴的文
物,這真的是大工程。
根據故宮前副院長莊嚴兒子莊靈的回憶,在運往四川的過程中,還有遇到日本軍機,當
時為了避免文物受損,一群人都在原地不動偽裝,等到飛機都離開,才繼續搬遷。
儘管抗戰勝利後,文物紛紛復位。
誰知道好景不長,國共內戰又打得不可開交。
比起之前的運輸,這次的文物搬遷難度可以說是更高。
因為學術界不少人都認為「日本人來了,是民族的衝突,但共產黨來了,日子仍然可以
照過。」
而這個論點,也在老蔣「文人搶救計畫」的失敗,充分體現。
徐蚌會戰爆發後,國民黨局勢不利、天秤完全倒向共產黨,當時擔任故宮理事、中央博物
院籌備處主任的杭立武,會同其他故宮理事,找了當時的行政院長兼故宮理事長翁文灝召
開文物搬遷會商。
這場會議除了決定故宮文物南遷外,還包含中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
中研院以及外交部重要文物,也應該一併遷台。
中央圖書館的文物,主要是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為主;外交部文物則是從清朝
到抗戰勝利後的重要國際條約60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120箱,它擁有最珍貴的
甲骨與金石古文物。
而這場決議,也獲得總統兼國民黨總裁的老蔣肯定,並下令「儘量搬運」。
這次搬遷,一樣是由杭立武主持,但這次的過程卻十分不順,因為院長早決定投共,加上
老蔣被逼下野,代總統李宗仁對於將物資、文物等遷台持反對態度,部分文物被下令不准
輸台,不然來到台灣的文物,應該會更多才是。
當時南京政府曾要求將北平故宮文物運往南京,但院長馬衡稱病婉拒隨政府遷台,一方面
延遲文物包裝作業,甚至下令封閉故宮對外交通。
最終在共軍進入北平之前,故宮文物精品無一件運出。
馬衡也因「護寶」有功,中共建政後仍續任北京故宮院長。
至於來台的文物,也因為當時國府運輸能力有限,無法帶走全部的文物,加上不少軍民都
希望也能隨船來台,搞得局勢相當混亂。
崑崙艦在運送第三批文物時,因為想要登船的人太多,只好開放官兵臥艙、甲板、餐廳、
醫務室裝載,甚至連艦長室的桌椅床舖都拆了,在嚴重超載的狀況下,最後也只能帶走
2千箱中的1248箱。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批來自河南博物館的69箱精選文物,儘管空軍已經排除萬難派了
兩架專機載運,但面對無法全數帶走的69箱文物,杭立武只好忍痛選擇帶了其中38箱,最
後起飛搶運到台灣。
這些運台文物,並不是一開始就在台北外雙溪,而是先到楊梅。
但因為楊梅的濕氣太重、存放空間不足,後來才移到台中糖廠廠房存放(光復後,台糖還是
台灣的大地主,沒地找台糖準沒錯),39年才轉往存放環境較為妥適的霧峰北溝山麓存放。
而這些文物,在北溝一待就是15年,在物資稀缺、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經過4年的時間逐箱
清點核對,發現損失極少。
根據計畫主持人杭立武的著作《中華文物播遷記》,氏表示:「遷台文物雖然箱數比從北
平南撤的箱數少,但經過有計畫地挑選『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品全運來了』。」
直到54年預算六千多萬新台幣的台北故宮完工(美方出資三千萬),文物才逐步搬遷回台北
的庫房中保存。
而等到南院完工,又有部分文物南遷,則是另一篇故事了。
儘管最終抵台的文物,只有北平南遷箱件22%,這還是把先前到倫敦、莫斯科及列寧格勒
借展的精品算入,灌水後的結果。
所以要說台北故宮的文物數要比北京還多,其實錯得離譜。
據統計,北京故宮的收藏品最高曾達960萬件,後來將800萬件文獻轉移至中國第一歷史檔
案館和中國國家圖書館,現在仍在館的大約有190萬件。
當年運抵台灣的文物,大概只有60多萬件,儘管後來積極接受外界捐贈或購買,現在也才
69萬餘件,在文物收藏量上台北也不及北京的三分之一。
但我們也不用太妄自菲薄,台北故宮身為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還是有他的獨特地方。
因為當年選擇來台的文物,都是故宮理事會精選,其中還包括送到大英博物館展覽的80
箱精品,可以說是民國38年以前,中國文物界中的精品。
像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全套「四庫全書」、王羲之真跡唐代摹本「快雪時晴帖」、宋代
名家范寬「谿山行旅圖」、中國最早的土地契約實體「散氏盤」等稀世文物。
老蔣之所以會運送這些文物,除了文化保存的考量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人、物等方面
,來彰顯中華正統在這裡,而不是在對岸的馬列子孫身上。
一方面故宮是國家門面,所以早期員工福利非常好,50年代還會讓員工一年有兩套西裝。
至於合作社,現在都是委外經營,沒有分紅了。
如果要作個簡單的比較的話,就是兩岸的故宮各有千秋,但真的要說精品的密度、參觀的
便利性來說,還是台北故宮比較優質。(北京故宮是宮殿,在參觀方面真的台北比較方便)
但我認為,比起這些國寶文物,當年運輸人員那種跋山涉水、不畏艱辛,只為了保存中華
文化的精神,其價值並不遜色於這些國寶。
這是一種大無私、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
市儈一下,以前曾問過歷史系學長,這些文物的價值大概有多少。
如果用2013年國際拍賣市場的行情來計算,米芾的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的拍賣會上
起拍價是3000萬美元,而故宮米芾的作品有71件,換算下來光這些書畫價值就應該有21億
美元。
更不必說朗世寧的畫作動輒上億,而台北故宮有64件。
學者林孝庭從《蔣經國日記》中發現,兩岸密使往來的提案中,北京曾向台北提議,「以
1949年被中共俘虜的前國民黨將領黃維、杜聿明與康澤等十人,交換遭老蔣軟禁的張學良
。」
另一個部分,則是中共願意出資兩億美元,來購買在台的故宮文物。
最後,放一則新聞供大家參考: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623/370761.htm
立委周倪安說,故宮收藏都是在大陸土地上所產生,只不過是隨國民政府到台灣,她個人
認為故宮文物「有一天都應歸還給中國,因為這是他們的東西」,而台灣有屬於自己的文
化及文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