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獨/超額死亡淪衛福部互踢皮球 憑猜

作者: CavendishJr (花學姐最高)   2022-07-01 13:08:26
※ 引述 《smallchiou (雲煙已過島嶼依舊)》 之銘言:
:  
:  
:  
: 1.媒體來源:聯合報
:  
: 2.記者署名:邱宜君
:  
:  
: 3.完整新聞標題:獨/超額死亡淪衛福部互踢皮球 憑猜測推給老化和低溫
:  
:  
: 4.完整新聞內文:
:  
: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去年死因排名,新冠肺炎位居第19名。去年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萬

: 人,創歷年增幅新高,也出現2016年霸王寒流後首度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同時增加的現

: 。對此,統計處歸因於「人口老化」與「去年一月長達九天低溫」兩因素,不過,此歸因

: 非基於因素分析,僅憑觀察和猜測。
:  
: 至於疫情造成之超額死亡衝擊,統計處和疾管署都推說此議題應為對方之業務,也都直接

: 用《經濟學人》資料,強調台灣經歷兩波本土疫情,今年5月底超額死亡仍為負2000人。

: 過,統計處與疾管署也都無法說明《經濟學人》推估超額死亡的方法;亦無法回應,為何

: 全球各國都以超額死亡為疫情衝擊重要指標,台灣官方的年度死因統計卻毫不分析。
:  
: 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去年新增死亡數創新高,人口老化應為主因,也可能是2020年

: 實防疫而倖免於肺炎流感死亡的長者,延遲到隔年1月才因低溫刺激而死亡。如何證明去

: 死亡受人口老化和低溫的影響遠勝其他因素?劉訓蓉坦言,上述歸因是根據觀察數據並猜

: 可能因素,並非統計分析結果,但人口老化應是主因。
:  
: 超額死亡的計算以全死因死亡數為基礎,此資料由衛福部掌握,但並未分析。劉訓蓉表示

: 統計處非公衛專業,要問疾管署。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超額死亡是統計處業

: ,疾管署也沒算。至於經濟學人如何推估?統計處和疾管署都說不知道,但都強調,台灣

: 2020年至今年5月30日,仍為負2000人。
:  
: 台大社會學系退休教授薛承泰以2020年為基期,考量2021年人口結構老化、氣候變遷等諸

: 因素,再扣掉官方公布確診致死與疑似疫苗接種後的死亡,算出2021年不明原因的超額死

: 人數,介於6000至7000人之間,約占去年18萬人的4%。
:  
: 「不希望忽略任何死亡,唯有去分析,才知道怎麼防疫。」薛承泰指出,這些人可能死於

: 療排擠、死於被疫苗誘發疾病,也可能是未確診就死亡的黑數,規模是當年度官方公佈確

: 致死人數的好幾倍。
:  
: 薛承泰說,他可以接受衛福部沒算這麼清楚,因為計算方式不容易有共識,官方不想給自

: 找麻煩。若衛福部也可以查清楚《經濟學人》的計算方式,也可以直接照著算,不然就是

: 現在這樣,讓學者專家去說,官方只要默認就好了。
:  
: 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當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同時增加,10大死

: 排名又沒有明顯變化,這時應思考10大死因以外的因素。衛福部若要歸因於人口老化和低

: ,也應使用統計方式去證明,這個分析並不難。
:  
: 「天氣、老化,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死因分析的積極意義,是為了找出可控因素。

: 李建璋提醒,傳統死因分析的邏輯,是為了找出死亡的「可控因素」,例如慢性病;醫師

: 期填寫死亡診斷書的習慣也是如此,主要死因都會優先寫慢性病。
:  
: 李建璋表示,面對突然爆發的急性傳染病,可控因素是比慢性病更大,也應透過分析去探

: 。但要注意的是,這時應跳脫原本的分析傳統,另外針對急性疾病死因去做統計,才能釐

: 新冠死亡與超額死亡的真實影響。比如,防疫措施是否也減少了癌症病患死於感染症的機

: ?即便超額死亡為負值,也需要更多層次的討論。
:  
: 李建璋說,如果衛福部沒有能力或資源進行分析,則應該要公開資料,讓研究單位寫計畫

: 請分析,為數字提供更好的解讀。可惜的是,現在這些死亡檔的資料,除非有特殊管道,

: 般學術單位都拿不到前一年或當年度的資料。
:  
: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427953
:  
:  
:  
:  
韓國今年4月死亡比去年多46.3%
給出的理由也是高齡化跟疫情
4/3~4/30這段時間
比近三年死亡人數增加41.4%
65歲以上老人死亡則是增加49.7%
https://bit.ly/3n8u39W
用全死因死亡來看
是沒韓國誇張
不過贊同數據應該更透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