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 最脆弱「兩大

作者: gindisergo (gindis)   2022-06-23 23:59:34
1.媒體來源:TVBS
2.記者署名: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 最脆弱「兩大族群」他直言「被排除了」
4.完整新聞內文:
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 最脆弱「兩大族群」他直言「被排除了」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將重啟台灣大規模人群血清抗體調
查,計畫針對各縣市於2022年1月至6月捐血人血液存檔樣本,依內政部公告縣市人口、性
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由於有人認為這項調查來得有點晚,在已經有打疫苗的
人群中,要透過抗體檢測了解感染率比較困難,因為感染和打疫苗都會產生抗體。
圖/TVBS 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 最脆弱「兩大族群」他直言「被排除了」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由於Omicron疫情大爆發,超過300萬名國人確診,為了解國內
Omicron疫情期間,社區是否存在隱形傳播鏈,現在要進行,我國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
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針對今年1至6月全國捐血中心的血清存檔樣本,依各縣市人口
、性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每2周1次,每次3000至3500件,預計抽樣3萬6千
件檢體。」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世英:「以一個公衛觀點來講,血清抗體這個盛行率流行
病學調查,事實上在對於國家政策,包括公衛這些感控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基本的研究
,那可以知道整個社區裡面來講,大家整個抗體盛行率來決定說,這波疫情過去之後,要
多少預值才能夠達到,所謂群體免疫的效果。」
血清流行病學研究目的,除了解疾病盛行率外,最重要目的在於提供政策上的參考,前疾
管局長蘇益仁認為,使用血庫樣本收案最大問題,是排除掉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及65歲以
上長者,而這兩族群都屬於最脆弱族群。
蘇益仁進一步指出,65歲以上的血清研究,應該要看兩種抗體,包括接種疫苗產生的S抗
體,觀察疫苗保護的持續狀況,另外是看自然感染的N抗體,才能知道接下來秋冬來臨,
疫苗追加劑應該打在誰身上。
高雄長庚感染科副主任陳怡君:「我們一般來說檢測學中的抗體可以監測兩種不同形式的
抗體;一個是我們常說的棘蛋白的抗體就是S,那另外一個就是針對核蛋白的抗體N。那這
兩個的話,如果只是純粹施打疫苗的話,會出現的抗體是S抗體;那如果曾經得過sars
covid2的話,那可能可以驗到的是N抗體。」
圖/TVBS 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 最脆弱「兩大族群」他直言「被排除了」圖/TVBS
高雄長庚醫檢部部主任張璧月:「N的抗體,則是真正能夠代表一個病毒自然產生的這個
抗體。所以我們對於一些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的調查,或者是對族群感染率的調查,通常都
是要檢測N的抗體。」
部分民眾症狀可能不明顯,即使確診之後,他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醫療需求。快篩陽性之後
也不一定會特別再去醫療院所做確診的動作,就有可能有一些黑數出現
高雄長庚感染科副主任陳怡君:「那如果說透過我們去捐血中心去驗這個N的話,或許會
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上面的呈現,可以了解到就是隨著時間的演進,在這幾個月過來,我們
的一個N抗體陽性的比例是多少。」
圖/TVBS 大規模「血清抗體」調查 最脆弱「兩大族群」他直言「被排除了」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新冠病毒感染後,能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預防下次的感染,這是
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幾個因素,包括之前有沒有接種過疫苗、再次遭遇病毒
時,遇到的是原本的病毒株,或者是新型變異株、還有被感染者的狀況,像是兒童、或老
人因為免疫功能較弱,他們感染後所產生的保護力可能會不同。
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沈靜芬:「從目前的科學研究看來,先前有打過新冠疫苗,
在突破性感染後,能夠有效增強體內的抗體濃度,比起之前沒有打過疫苗的人,抗體上升
來得比較顯著,也就是說打了疫苗後,再得到的感染,能讓保護力更加提升。」
新冠病毒很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會不斷突變,產生新的變異株,接種疫苗才能夠提供更
全面性的保護力,預防接下來的突破性感染。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news.tvbs.com.tw/life/182819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