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校園頻現中國面孔搞破壞 中共滲透受關注

作者: Yirgacheffe (coffee)   2022-06-13 14:16:08
美校園頻現中國面孔搞破壞 中共滲透受關注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06/id13758131-000_32BW9AA.jpg
美國大學校園6月連續發生兩起中國人破壞紀念活動的事件,包括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的六四夜悼蠟燭遭踢翻。圖為2022年6月4日加州洛杉磯中領館對面悼念六四33周年守夜活
動。(Frederic J. Brown / AFP)
【大紀元2022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江楓綜合報導)6月份,美國大學校園
連續發生兩起中國人面孔破壞紀念活動、撕毀海報的事件,中共滲透美國校園的現象再次
受到關注。
來自香港的康奈爾大學學生高永謙(Kinen Kao)6月8日下午6點在鄰近學校的社區內張貼
印有「自由香港」、「自由維吾爾人」的海報,一名年輕的中國男子走過來撕下海報,並
威脅說:「你敢再貼?!」高永謙拿出手機錄像時,該名男子將他推到地上,並試圖搶走
他的手機。
無獨有偶。6月4日,活動人士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自發紀念「六四大屠殺」事件,在
該校圖書館前的空地上展開「毋忘六四」標語,並擺放鮮花和點燃蠟燭。深夜,有中國男
子撕毀地面的海報,另外一名中國女子則踢翻蠟燭。
6月9日是香港反送中運動三周年。2019年6月香港爆發大規模社會運動,民眾抗議政府修
訂《逃犯條例》允許將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國內地受審。民眾擔憂這將損害香港的
一國兩制制度和獨立司法管轄權地位。反送中運動遭中共鎮壓,截至2022年2月,逾萬人
被捕,年齡介於11歲至84歲,逾1170人被定罪,被視為香港最嚴峻的政治民主與人權危機

今年6月4日是八九民主運動和六四屠殺33周年。1989年,中國大陸高校學生在北京天安門
廣場發起民主示威運動。6月4日凌晨,中共軍隊開著坦克進入北京市和天安門廣場,進行
武力清場。
幾十年間,中共的專制鐵腕從大陸伸向香港,現在,則進一步向西方國家滲透。
2021年11月,美國普渡大學中國留學生孔志豪因讚揚六四學生的英勇行為而遭到同校中國
留學生的騷擾。這些留學生威脅要向中共大使館和國安局舉報他。孔志豪說,中共國安局
特工還找到他在中國的父母,讓他們警告他不要參與海外活動。
即使那些沒有高調參與政治活動的中國留學生,也擔憂背後射來監視的目光,以致會在課
堂上對共產黨認為敏感的話題進行自我審查。
根據威爾遜中心發布的「美國高校中共政權政治影響力和干預活動的初步報告」,一些教
師表示,他們相信許多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討論敏感話題,因為他們害怕有人會向中共
當局報告。
明尼蘇達大學教師傑森·麥克格瑞斯在2014年的一次課堂上試圖鼓勵中國學生參與討論一
部批評中國腐敗的電影,但是遭遇了沉默。在受到老師批評之後,終於一個中國學生開始
說話了:「我們不願意談論這個,因為我們不知道誰可能在聽我們說話。」
印第安納大學一名教師說,在2012年的一堂亞洲宗教課上,當他開始放映一部有關法輪功
的電影時,一名中國學生要求他關上門。老師詢問理由,學生說,他不想其他中國人看到
他觀看這部電影。
中國學生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楊舒平的經歷就是一個警示。
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17/05/p8201441a604610250.jpg
(網路截圖)
在馬里蘭大學2017年畢業典禮上,中國留學生楊舒平發表演講,說她享受美國「言論自由
的新鮮空氣」,很快在中國國內遭到斥責。中共官方報紙《中國日報》刊登了她家人在中
國的住址,家人在網上遭到騷擾。
中共控制中國留學生的一個工具是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根據美國國會下屬的美
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與中共駐美大
使館關係密切並接受大使館金錢資助。
據哥倫比亞大學網絡雜誌「藍與白」報導,2007年春天,正當哥倫比亞大學的法輪大法社
團即將舉辦中共活摘器官研討會,指控中共迫害大陸法輪功學員的前夕,該協會收到機械
系畢業生、哥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UCSSA)主席徐凱所發的電子郵件,其中煽動仇恨
,並透露計劃組織人馬攻擊法輪功學員。在研討會當天,果然有20人攜帶橫幅和旗幟來鬧
場。
中共對美國校園的滲透情況,美國政府已經充分掌握。
2018年10月,時任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在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發表講話時直
指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說他們「在中國學生和美國學校偏離中共路線之時」,向中共領
事館和大使館發出警報。
2018年2月,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對國會作證,談到中
國學生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的反情報風險時說,在全國各地,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尤其
是在學術環境中,在所有學科領域都能看到「使用非傳統(手段)的(情報)收集者」,
這些人包括教授、科學家和學生。
責任編輯:連書華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6/13/n13758129.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