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9成老人打了第三劑,死亡數卻破萬,韓國疫

作者: xxox (O-O)   2022-04-15 22:06:38
1.媒體來源:
天下雜誌
2.記者署名:
文 林以璿 彭子珊
3.完整新聞標題:
9成老人打了第三劑,死亡數卻破萬,韓國疫情慘重兩大關鍵
韓國一直是防疫模範生,65歲以上老人打完第三劑疫苗的比例將近9成,也拿到60多萬份
的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為什麼還釀出死者塞爆殯儀館、火葬場的悲劇?
4.完整新聞內文:
在北京攻讀國際關係碩士的韓國留學生李貞和從沒想過,自己會見不到87歲祖父的最後一
面。
「爺爺的體力比年輕人還要好,」李貞和接受《天下》採訪時還有點不敢置信,堪稱健身
狂人的祖父,在她的印象中幾乎從不生病,每年都要參加首爾國際馬拉松。但也因為對自
己健康太有信心,祖父拖延著沒有施打第三劑疫苗。
沒想到3月初和登山社的朋友們一同出遊後,祖父回家開始發燒、頭痛,確診為新冠肺炎
後。短短5天,爺爺就在負壓隔離病房中過世。
當時韓國單日確診高達60萬人,死亡人數暴增。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首爾五大醫院裡的82個喪禮租用場地,一度因為沒有足夠冰櫃可
以存放大體。火葬場也擠得無法消化,政府甚至要求殯儀館、火葬場加班趕進度。
因此祖父葬禮的時間安排都只能以火葬場的時程為主,一切從簡。「爸媽叫我別回韓國了
,國內亂成一團,我還得先隔離,不一定趕得上跟爺爺告別,」李貞和說。
李貞和的爺爺並不是個案。
截至4月初,Omicron在韓國已經造成至少10647人死亡,其中95%是60歲以上族群。
韓國高麗大學傳染病學教授金宇珠更在《韓國先驅報》(The Korea Herald)指出,依照
Omicron殺死老年人的速度,到了夏季,可能會導致韓國人的平均壽命出現下降。
然而,韓國一直都堪稱防疫模範生,65歲以上老人,打完第三劑疫苗的比例將近九成,遠
高於台灣。韓國也是亞洲第一個拿到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的國家,截至4月10日,已
經到貨62.4萬份。
第三劑疫苗,加上抗病毒口服藥,理應可以大幅減少重症、死亡率,為何韓國老人依舊災
情慘重?
關鍵1:低估Omicron威脅、放鬆太快
這得從2月說起,起因於韓國政府於2月中旬的防疫措施調整。自去年底Omicron傳入韓國
以來,雖然每日的確診人數在1月底就突破萬人。但是死亡人數卻從去年底的每天上百個
,降到2月初的20多個。讓韓國政府,與整個社會放鬆對病毒的警戒心。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疫苗研究所,韓裔所長金傑羅(Jerome Kim)觀察,韓國政府因此決定
放棄過去兩年使用的檢測、疫調、治療的「3T」防疫策略。
也就是說,之前只要確診,一律會被送到一處公家防疫中心治療與隔離,政策調整後,無
症狀確診者改採居家隔離,而且同一家庭的成員也可自由外出採買。
韓國衛生福利部發言人孫英來(Son Young-rae)在今年1月時多次公開提到,不必為
Omicron太過緊張,「因為致命程度只有Delta的五分之一。」後來才發現,應該是Delta
的三分之一,造成重症死亡的威脅都高於預期。
過早放棄疫調、隔離,也讓疫情迅速失控。
原先韓國總理的新冠疫情顧問鄭在勛(Jung Jae-hun)的推算是,如果逐步解封,
Omicron可能造成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上看10萬人,但是韓國卻在3月17日,單日新增確診衝
上62萬人的高點。
「韓國政府有計劃,也覺得規劃周詳,」金傑羅說,韓國政府購買的口服藥Paxlovid,規
劃居家治療、遠距醫療,還發送體溫計等關懷包給新冠患者,「只是推算(病毒傳播速度
)的模型不夠準確,」沒想到高峰來得太快。
關鍵2:民眾愛自由,疫情大流行,教會、游泳池一樣爆滿
兩個多月前的韓國,就如同從現在從嚴格清零,即將轉向重症清零、輕症分流的台灣,也
令人擔心,韓國為了開放而付出的代價,是否即將在台灣上演?
旅居首爾多年的台灣人侯如珊觀察,或許兩國的民情差異也會影響防疫。
「當新聞都說歐美開放後死亡數量高,結果韓國人討論的是『自由了真好』,」她分享,
近兩年的防疫嚴格管控,已經讓韓國國民相當疲乏。
尤其教會,是韓國老人的重要活動場所,若是政府想要限制,馬上會遭到強烈抗議。除此
之外,為了維持經濟運作,政府甚至3月每日確診數來到20、30萬人時,忽然宣布小吃店
可以延長營業到晚上9點。
「韓國2月底進入大流行,3月初照常開學;總統大選那週幾乎就是疫情高峰;目前許多飯
店、游泳池都訂滿了,」侯如珊指出,「韓國人民真的比較愛自由。」
金傑羅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加上Omicron傳染力太強,導致確診人數增加太快。
他分析,雖然打了三劑疫苗後死於Omicron的風險降低到0.22%,但因為確診人數增加太快
,整個三月,韓國就有 1000萬人、全國五分之一的人確診,死亡數字當然也跟著飆高。
更神奇的是,儘管殯儀館、火葬場爆滿,外國人眼裡災情慘重,韓國的國內氛圍卻一點都
不緊繃。
「這一點我是比較驚訝的,」侯如珊觀察,「我去問韓國媽媽,大家都覺得你就是要經歷
過得病啊。」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確診後在家休息幾天,康復再回來上課,大家已經是見
怪不怪了。
隨著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降到10萬人以下,韓國政府也宣佈4月17日開始取消社交距離的限
制,除了室內戴口罩以外,其他禁令都將解除。
然而,目前韓國單日死亡人數仍超過百人,遠超過台灣疫情最高峰時期的單日37人。
韓國經驗可以給疫情升溫中的台灣什麼啟示?
侯如珊認為,就是不能像韓國一樣鬆懈大意,結果「犧牲掉很多人」,「台灣人會想要保
住每個人的性命,所以應該盡量抵擋。」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0772
6.備註:
韓國都給我們抄答案了
台灣萬一不小心,殯葬概念股就會噴上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