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非死亡最高額!北市40歲女打AZ血栓 獲賠

作者: serialhon (人生如夢)   2022-04-15 08:39:03
非死亡最高額!北市40歲女打AZ血栓 獲賠250萬
tvbs
編輯 林保宏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14 19:11
最後更新時間:2022/04/15 07:32
https://news.tvbs.com.tw/life/1766767
衛福部疾管署日前公布最新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結果。(圖/TVBS)
衛生福利部疾管署公布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結果,根據審議小組在3月24日召開第176
次會議中,審核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申請案,其中8案准予救濟。有1案
是北市40多歲女性,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且個案無慢性病史,核予
救濟金250萬元,為目前新冠疫苗受害救濟非死亡個案救濟金額最高的個案。
其中AZ案有6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根據疾管署公告「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第176次會議紀錄」,案件鑑定流
程由1至3位醫學專業委員鑑定關聯性,續由1位法界或社會公正人士委員提出對救濟補助金
額建議。經過審議結果,當天審查52案,有8案核予救濟,當中6案屬於AZ,2案屬於莫德納

更多新聞:內幕/3週前說暫緩兒童打疫苗...今卻稱利大於弊 專家曝會議決策關鍵
AZ6案:
新竹縣鍾○○(編號:2595)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 COVID-19
疫 苗(AZ)後10日出現四肢及軀幹皮膚點狀出血情形,經醫師診斷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
腦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結果顯示無靜脈血栓形成,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改善。綜上
所 述,個案之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狀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接種
受 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
臺幣10萬元。
臺南市黃○○(編號:276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
案接種 COVID-19 疫苗(AZ)後10日出現頭痛、雙腳及背部瘀青情形,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報告
顯示有急性肺栓塞,血小板及 D-dimer 檢驗結 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
,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口服抗凝血藥物後改 善。綜上所述,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
症狀 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 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 濟金新臺幣15萬元。
臺北市陳○○(編號:360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3日
因頭暈、全身無力及頭痛等情形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及 D-dimer 嚴重上升
,且有腦靜脈竇血栓及肝靜脈血栓合併蜘蛛網膜 下腔出血現象,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
候群 之臨床表現。查個案無慢性病病史,亦無任何固有疾病史足以引起血栓併血小板低下
症候 15 群。綜上所述,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狀 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相關
,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
定,核予救 濟金新臺幣 250萬元。
高雄市蘇○○(編號:392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
案自述於接種 COVID-19 疫苗(AZ)後3週四肢及軀幹出現紅點及瘀青情形,經醫師診斷為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於門診接受數次口服類固 醇治療後改善。查個案接種疫苗後3日之血
小板檢驗數值正常,惟以發生時間及臨床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
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
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3萬元。
新北市謝○○(編號:3594)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3日
因左手腫脹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左上肢深 層靜脈栓塞。個案之血小板及 D-dimer 檢驗
結 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 現,然查個案無慢性病病史,住院檢查亦無
發 現致血栓因子,而血栓發生於上肢靜脈實屬罕 見。故研判個案之上肢靜脈血栓症狀無法
確定 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
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 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4萬元。
臺北市湯○○(編號:5024)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
接種疫苗後即出現手臂疼痛情形,於接種後13日因持續有紅腫熱痛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蜂
窩 性組織炎。研判可能為接種疫苗後之廣泛性肢 體腫脹不良反應,故與接種 COVID-19 疫
苗 (AZ)相關,且個案住院 10 日進行治療,依 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
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 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4萬元。
至於個案出院後8日因發燒、皮膚過敏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過敏及疑似泌尿道感染,查個
案本身有紅斑性狼瘡及乾燥綜合症等疾病史。而 COVID19 疫苗(AZ)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
載體疫 苗,並不具致病力。故個案出院後再出現發燒 及皮膚過敏之症狀,與接種 COVID-1
9 疫苗 (AZ)無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 收及審議辦法」第17條第1款規定,
不予救濟。
莫德納案有2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莫德納2案:
臺北市潘○○(編號:4836)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4日因
全身癢疹情形就醫,經診斷為全身性皮疹及過敏性蕁麻疹,查個案接種疫苗前曾因外傷使用
過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亦為造成過敏性蕁麻疹之可能原因,故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
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5,000 元。
臺南市許○○(編號:3575)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 COVID-19
疫苗(Moderna)6日後死亡,死亡證明書記載死 因為心因性猝死、心血管疾病,個案未進
行病理 解剖,病歷並未記載其他疾病史足以解釋死因, 個案死亡發生於接種 COVID-19 疫
苗(Moderna) 後可能發生心肌炎之期間。綜上所述,其死因無 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Moderna)之關 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
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 核予救濟金新臺幣50萬元。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
線,或0800-00192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