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450升級2533萬元食農教育費卻出包 農委

作者: monnom (桂)   2022-03-20 17:55:28
1.媒體來源:
蘋果新聞
2.記者署名:
陳怡文/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1450升級2533萬元食農教育費卻出包 農委會蔬菜、雜糧傻傻分不清挨批
4.完整新聞內文:
許多民眾為補充蛋白質,喜歡來上一顆茶葉蛋,但近日雞蛋供需失衡,農委會於臉書上建
議「吃菜也能補充蛋白質」,但因資訊有誤,遭網友吐槽是「大家來找碴」遊戲,也讓「
最強菜農」林佳新留言小編能用心嗎?直批「你們每天領皇糧還這樣外行,我真的很難過
」,農委會2022年食農教育費2533萬元比之前1450萬元還高,曾遭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怒批
「亂用錢」,如今「食農教育」出包讓一堆營養師看不下去,事後農委會小編做出修正。
農委會今年3/17於官方臉書發文「吃菜也能補充蛋白質」,卻讓「食農教育」出包,遭點
出黃豆、花生等都不是菜,而紅藜不是藜麥,但紅藜圖卻標上藜麥,引來不少營養師留言
「看到政府單位寫出這篇文章,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是要玩一秒惹怒營養師嗎?」,
「最強菜農」林佳新也留言,「小編能用心嗎?莧菜全年產,問一下主委很困難嗎?裡面
很多不是蔬菜,而是雜糧類,你們每天領皇糧還這樣外行我真的很難過」。
回顧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去年10月於立院質詢,直指農委會2022年編列近1.5億元媒體宣傳
經費是各部會之最,過去也讓「1450」成網軍代言詞,如今卻編了2533萬元,質疑編這麼
多幹嗎,是不是又要買媒體、養網軍?當時陳吉仲回應,2533萬是正常媒體預算,且比歷
年少,是宣導與媒體和在一起,這是定義問題,會交代以後不要寫成宣導,改成「食農教
育」。
農委會鼓勵補充蔬菜的本意是好的,但卻因分類問題「食農教育」打折扣,農委會小編也
做出說明,原始圖片將所有作物歸類成「蔬菜」的確是不夠恰當,因此小編以農糧署公告
的作物分類方式做了修正:在園藝學角度上來看,莧菜、豌豆苗、綠豆芽與黃豆芽、菠菜
、青花菜、南瓜、蘆筍、毛豆、豌豆都是蔬菜類,紅藜、花生與黃豆則是雜糧類。
另外對於莧菜產期方面,專家回覆為莧菜在夏季高溫強光季節的生長快速,在低溫期間的
生育較慢,適合生長時期為4-10月,5-9月是盛產期,附上一張農糧產品分類表,方便大
家查閱農產品的分類方式,謝謝網友們的留言指正,小編會更注意圖文內容正確性。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320/RWWTSAQTEBHHXNOZWFXQIC6S3Y/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