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缺蛋啟示錄─蛋雞產業的困境與改革之道

作者: qxpbyd (qxpbyd)   2022-02-21 22:20:57
媒體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
記者署名:
採訪寫作:林怡均、楊語芸、馬振瀚、林吉洋、蔡佳珊
平面攝影:林怡均、林吉洋、楊語芸、馬振瀚
美術編輯:蕭名宏
責任編輯:蔡佳珊
完整新聞標題:
《缺蛋啟示錄─蛋雞產業的困境與改革之道》
完整新聞內文:
【缺蛋啟示錄專題前言】其實,我們缺的不是雞蛋
今年開春最大風波就是缺蛋,每日缺口上看 500 萬顆,且缺蛋時間長達數個月,從農曆
新年前開始,預估需至四月才能緩解。排隊搶蛋成了民眾日常,台灣的雞蛋到底發生了什
麼事?
單純分析本次蛋荒,有以下複合性的成因:每年冬天蛋雞本就產量下降,禽流感疫情蔓延
到上游的中雞場,國際飼料價格又節節上漲,成本過高讓雞農索性減養;加上蛋價長期由
蛋商主導,政府出手凍漲蛋價,更讓蛋農註定賠本,飼養意願降低,讓問題雪上加霜。
然而,若將「雞蛋出包史」的縱深拉長,從 2017 年陸續爆發戴奧辛、農藥芬普尼污染蛋
雞場,前後共數百萬隻雞遭波及;2019 年因馬立克疫苗出包影響 50 萬隻雞,蛋價飆漲
到史上新高。風波不斷的背後,凸顯的其實是整個蛋雞產業的衰弱體質和長年沈痾。
一枚雞蛋看似自成宇宙、有著蛋殼保護,實則故步自封,脆弱不堪一擊。
諷刺的是,缺蛋鬧得社會沸沸揚揚,整個蛋雞產業卻猶如一只悶燒鍋,相關人士大都三緘
其口,排斥外界採訪,深怕言多惹禍。到底有什麼秘密不能說?
《上下游》突破業界心防深入現場調查,掀開養雞場的神秘面紗、剖析產銷鏈癥結,發現
無論硬體或人力都嚴重老化,蛋價長達十幾年未漲,整個產業利潤微薄、難以升級。記者
也揭發禽流感疫情真相,蛋農坦言若「中鏢」十有八九不會通報,而政府也承認撲殺場數
僅是冰山一角,實際染疫率超過四成。
所有問題環環相扣,要翻轉整個蛋雞產業現況,需要釜底抽薪,產業學者已經提出振衰起
敝的解方。看完這個專題,您會發現台灣缺的並不是蛋,而是對蛋雞產業破釜沈舟的改革
決心。
01 蛋雞產業守舊停滯,多靠老人工苦撐雞寮
清晨 4 點,太陽還沒升起,年過 70 的阿水已起床,簡單吃了點粥就來到雞舍撿蛋。拉
起藍色帆布,進入眼簾的是層層堆疊的格子籠,籠裡是一隻隻老母雞,每籠擠了兩、三隻
,最下方是堆得高高的雞糞以及一地雞毛,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阿摩尼亞味。
阿水戴起手套,一一把雞蛋撿到籃子裡,40 年來,他的每一天都是這樣開始。
阿水的雞舍多年未更新,只搭個鐵皮浪板屋頂,兩排雞籠中間是露天狀態,外頭的鴿子、
麻雀常常飛進來偷吃飼料。如果颳風下雨,就把藍色帆布放下,有次颱風來,他跟妻子兩
人簽完孩子的聯絡簿就趕到雞舍,用膠布把帆布縫隙貼起來、把流進雞舍的水用桶子撈出
,一整晚都沒休息。
全年無休的阿水,本來飼養 2 萬 5 千隻蛋雞,因體力大不如前,減少至 1 萬 2 千隻。
他嘆道:「養雞很辛苦,再養幾年,我就要退休,把雞舍拆掉。」即使有三名子女,他也
不准孩子接班。
https://is.gd/XxxHaB.jpg
雞舍內的蛋雞們每天都會穩定產蛋,雞農必須全年無休(攝影/林怡均)
蛋雞產業體質羸弱,十年來蛋價幾乎沒漲
阿水的狀況,是國內許多蛋雞場的縮影。傳統式的開放禽舍陳舊髒亂,難防野鳥自由來去
,若帶來病毒,格子籠蛋雞密集飼養,一有疫病就迅速傳播。蛋農本身則是高齡化嚴重,
只能維持小規模雞舍,根本不可能更新硬體設備。
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天吃一顆蛋,雞蛋自給率高達 99%,蛋雞產業卻是停滯已久。不同於肉
雞飼養多已建置現代化養雞場,蛋雞產業只有少數具資本者興建大場、甚至做到產銷一條
龍,然而許多小型蛋雞場的狀況,跟數十年前沒有兩樣。
蛋雞產業的發展遲緩,從統計數字可見端倪。據農委會資料,2020 年國內年產 81.7 億
顆蛋,產值 214 億元。數據往前推十年,2010 年產量 66.8 億顆,產值 172 億元。每
顆蛋的價值,從 2.58 元變成 2.62 元,十年竟然漲不到半毛錢。
蛋雞產量節節上升,產值卻沒成比例增加,2020 年養雞數量是歷年之最,產值卻還比前
一年衰減。蛋雞產業正如同老母雞,拚命生蛋,身體卻老邁衰弱,不堪一擊。
https://i.imgur.com/408Jqaz.png
高密度飼養風險高,影響防疫、管理、生產效率
蛋雞養殖方式可粗分為籠飼、平面飼養及放牧,畜牧處表示:放牧雞占 0.3%、平飼雞 1
.3%、豐富籠 2.3%、其他 96.1% 都以格子籠飼養;若依養殖環境,可分為傳統開放式
及密閉式,其中傳統開放式雞舍約佔 85%。傳統開放式雞舍多為一層樓的磚瓦建築,兩側
有活動式帆布,夏天會作為防曬、冬天則用於防風,雞舍內有成排的三層式雞籠,兩排雞
籠間則留有走道。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台灣飼料工業同業公會顧問兼飼料研究小組召集人許振忠
指出,傳統開放式雞舍只有帆布遮風避雨難保溫,雞隻易受氣候環境影響,天氣太熱或太
冷造成緊迫,就會影響產蛋效率。
更嚴重的是,開放式雞舍易有其他鳥禽駐留,若帶來病毒,蛋雞就容易感染疫病。再加上
台灣國土面積小,整體養殖密度高,一旦出現疫情,更容易擴散。
飼養密度高兩分成兩方面,一是養雞場座落的密度。雞蛋大縣彰化的蛋雞場數量佔全國
43.55 %,一個縣內就有 895 個蛋雞場,其中芳苑鄉有 382 場,二林、大城、竹塘也都
有上百場,雞場之間往往僅數百公尺,是名副其實的雞犬相聞。
另一是單場的飼養密度亦高。一個格子籠約 A4 大小,內養兩、三隻雞。籠子有上中下三
層,養 五千隻雞只需要 150 坪面積。農委會統計,蛋雞每場飼養規模約兩萬隻,兩分地
就綽綽有餘。
https://is.gd/z6vCVW.jpg
國內蛋雞產業有 96% 以上是格子籠,雞舍為傳統開放式,兩旁有活動式帆布(攝影/林
怡均)
「老中青混養」難消毒,雞舍成病蟲害淵藪
除了養殖密度過高,台灣的蛋雞「老中青混養」現象,也是雞蛋經常出問題的原因之一。
一隻蛋雞從出生、產蛋到淘汰,壽命約兩年,同一棟雞舍內通常會有不同週齡的母雞,俗
稱「老中青共處一室」。「青」指的是還未到產蛋週齡的蛋中雞,「中」指的是產蛋高峰
期的成雞,「老」則是已過產蛋高峰、將迎來淘汰的老母雞。雞農平均兩個月會購入一批
新雞,產蛋效率下降的老母雞會慢慢淘汰。
東海大學畜產學系教授陳盈豪指出,老中青混養的最大問題,就是雞舍內永遠有雞,無法
徹底清潔消毒,因為蛋雞產蛋期間禁止用藥,長期下來導致環境髒亂,更容易滋生傳染病

陳盈豪進一步解說,不同週齡的雞身體狀況不同,例如隨著雞隻的性成熟程度,必須調整
光照時間,或是老母雞的鈣吸收效率較低,飼料中要多放一點鈣。把需求不同的雞隻一起
養,飼養方式無差別,產蛋效率就會被影響,而若要細緻化、差異化照顧,又會增加成本
和人力。
https://i.imgur.com/OhT91QA.png
蛋農老化,飼養心態被動
蛋雞產業不只是硬體老舊,飼養心態也十分傳統封閉。年長雞農養雞的心態,就是「賺個
老人工」。
70 歲的蛋農永伯說,當了 30 年里長,他沒參加過任何村里活動,每天都忙著養雞。同
村裡養雞的農民多半年過 60,春節後難得聚在一起聊天,記者問起有沒有想改建雞舍?
密集飼養是否對雞隻健康不太好?剛滿 61 歲的雄哥只是聳聳肩,「牠們還能繼續下蛋就
好了。」因為改成平飼或放牧,養不了幾隻,收入會減少,且現在場內一萬隻蛋雞若要改
成密閉式雞舍,估計要一千多萬,「沒錢啦,有這些錢我馬上退休不養了。」
許振忠直言,國內雞農多半年事已高,秉持的心態往往是「再養也沒幾年,這樣就好了,
幹嘛要再花錢?」對於雞舍和設備更新的意願很低,也難以接受新觀念。
蛋農也早就習慣「賣蛋不用思考」,覺得自己無力改變現狀。雞蛋銷售長年採「包銷制」
,蛋商和蛋農契養,蛋商收走蛋農全部雞蛋,「蛋農其實沒有說話餘地,」陳盈豪表示,
單就銷售來看,雞農飼養是非常被動的,現在價格好就增養,但半年後價格不好又減養,
飼養完全跟著價格走。
然而飼養成本逐年上漲,蛋雞產值卻沒有提升,表示成本沒能反映到售價上。養得越多的
蛋農越依賴蛋商,為確保無論價格如何波動都還有利潤,只好增加飼養隻數來攤提成本,
進而讓產量不斷提高。然而禽舍面積有限,飼養隻數增加意味著養殖密度也提高,疫病風
險更大,生產過剩又讓蛋價下跌,變成惡性循環。
https://is.gd/cQwf3F.jpg
蛋雞產業體質老邁,從人力到設備皆然。(攝影/林吉洋)
官方對策難執行,產業進展如牛步
種種複合因素疊加起來,整個蛋雞產業就像被關在難以掙脫的格子籠裡,眼見四周雞糞越
疊越高,卻沒人有能力清理。
當樹木都枯槁,一點火苗就能引發森林大火。2017 年陸續發生戴奧辛、芬普尼毒蛋事件
,引發社會動盪,2019 年蛋荒則因馬立克疫苗出包,禍及 50 萬隻雞,蛋價飆漲到史上
新高。今年則因飼料價格上漲、禽流感蔓延到上游的中雞場,缺蛋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每次風波之後,政府都會提出因應對策,可惜進展如同牛步。最近的缺蛋事件,農委會提
出七項措施:凍漲解封、給予蛋雞農每台斤 3 元的生產獎勵、蛋中雞代養補助每隻 25
元、成立雞蛋調度平台、補助蛋農及通路業者興建冷鏈設備,以及鼓勵產地新設洗選廠,
並設置堆肥場解決禽糞問題,提升基礎禽舍建設。然而,與過去政策比對,洗選蛋、冷鏈
設備補助等措施已是老招,幾年下來未能對蛋雞產業有所提振,更別提洗選和冷鏈有諸多
爭議仍未解決。
以最根本的提升基礎禽舍建設來看,農牧用地有法規限制,雞舍改建、飼養規模改變都要
重新申請牧場登記,據產地雞農經驗,流程常常耗費一年以上,相當麻煩。而且雞舍翻新
需要大筆資金,即便有政府補助(註),農民還是不想背負鉅額貸款壓力。政府一再祭出
重複的措施,顯示這些政策過去窒礙難行、農民接受度不高。
老化的蛋雞產業已經欲振乏力,雪上加霜的是,每年冬季天寒、蛋雞瑟縮發抖之時,隱形
的風暴就會來襲,那就是雞農聞之色變的禽流感。在上萬隻雞擁擠「群聚」的格子籠雞場
,一有病毒入侵,便快速蔓延。
註: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明,雞農若想將傳統開放式雞舍改建為密閉式,雞舍建物本身
可向農委會申請超低利貸款,建築物內的設備如:自動給料、環控系統等機器也可申請補
助,補助金額上限為設備價值的50%。
02 禽流感隱匿成常態,撲殺數僅冰山一角,官方認:四成曾染疫
阿俊的記憶中,養蛋雞的爸爸有段時間幾乎不回家,24 小時都在雞舍,回家也總是看不
到笑容,常常吃不下飯,「因為那時候中鏢,有些雞死掉了。」
他說的「中鏢」指的是染上禽流感。依法,雞場發現禽流感必須主動通報政府,接下來的
命運就是全場撲殺。不過阿俊爸爸的做法卻是自行治療,讓蛋雞「斷食」,「就像人胃腸
不舒服,就暫時不要吃東西,」最後雞隻死亡率大概 2%-3%。雖然仍損失了幾百隻雞,不
過比起撲殺全滅,阿俊覺得是逃過了一劫。
阿俊說,染上禽流感的雞場,「十個有九個半不會通報。」幸運的雞場或許能逃過危機,
然而這樣的慣習,卻讓台灣的蛋雞產業隨時籠罩在禽流感的未爆彈中。
https://is.gd/Ose59g.jpg
彰化雞場染禽流感,相關人員進行善後工作。(圖片來源/彰化縣政府)
近期禽流感多發在蛋雞場,官方數字:撲殺超過 12 萬隻蛋雞
禽流感又稱鳥流感,是由禽鳥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此病毒自然存在於鳥類的消化道中,
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兩種。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鳥類,羽毛明顯凌亂、食
慾減退,停止產蛋,雞冠呈紫色,病徵開始出現後會迅速惡化,若不處理,家禽致死率可
高達 80% 以上。
台灣 2003 年首次出現禽流感後,幾乎年年都有家禽畜牧場染疫,秋冬為好發期,每一年
感染的病毒型態都不盡相同,光是 2019 年至今就有三種病毒型態,分別是 H5N2、H5N5
,以及近期的 H5N2 亞型 b 分支。
防檢局公布資料顯示,去年 12 月至今共有 20 家禽場染疫;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
目前累計案場數比往年同期「並沒有特別嚴重」,異常之處在於,往年多是肉雞場中鏢,
這次卻多是蛋雞場。此即這波蛋荒的主因之一。
從 2021 年 12 月至今,染疫蛋雞場有三家蛋雞場和兩家蛋中雞場,共撲殺了 5 萬 4,
896 隻蛋雞、7 萬 602 隻中雞,且這些染疫雞場均位於彰化。
https://is.gd/e8xSZL.jpg
傳統開放式雞舍,加上高密度飼養,禽流感病毒極易入侵。(攝影/林怡均)
四成蛋雞都有抗體,未報黑數恐是撲殺數的十倍以上
超過 12 萬隻蛋雞被撲殺,但民間蛋農、蛋商及學者推測,染疫母雞遠不止此。一位長期
研究禽流感的學者坦言,「通報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彰化負責清運禽畜屍體的洪姓化製業者表示,從去年 11 月起,一個月的化製重量高達
200 多噸,「從來沒遇過這樣的狀況,雞、鴨都很多,尤其是蛋雞,連較小的雞都死很
多。」他一天工作量暴增五、六小時,每日都得「抓雞」抓到半夜。
檯面數字和實況的落差,官方其實心知肚明。根據防檢局監測,2021 年國內採檢蛋雞場
有 43.73% 為 H5 亞型抗體陽性,而撲殺的 12 萬隻雞僅佔全國蛋雞的 0.2%,落差懸殊
。這是否意味著其實有四成蛋雞曾經感染過禽流感?
面對質疑,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坦承不諱。他說明,蛋雞飼養時間長,國內蛋雞場又多為
老中青三代混養,而蛋雞感染不見得會死去,染上禽流感而未死去的雞隻留在雞場,病毒
就會一直感染下去。
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高傳謨也直言,國內飼養 4,371 萬隻蛋雞,近期每天才產出 2,
400 萬顆,等於產蛋率只有六成,「即便是產蛋率差的老母雞都還有七成,那還少 400
萬顆蛋啊!如果不是全部破掉,那不就是 400 萬隻雞有問題嗎?」各地蛋商調度雞蛋時
就常耳聞某些雞場有禽流感,真實染疫的數字絕對遠超過官方數字。
最近禽流感疫情到底有多嚴重?彰化縣養雞協會理事長謝文龍低調回應:「不知道。」雞
農們在檯面上從來都是避談疫情,唯恐被官方盯上。青農阿俊透露,「大家對禽流感早就
見怪不怪,通常都自己處理淘汰。」
https://is.gd/nuQnmS.jpg
蛋農談到禽流感大多三緘其口。(攝影/林怡均)
雞農為何隱匿不報?
是否主動通報,最大考量在於「錢」。中雞農阿修表示,蛋雞場買一隻蛋中雞約 130 元
上下,若養到可以生蛋,加上飼料,成本約 200 至 250 元。一旦通報便是全場撲殺,光
是只養 5 千隻的小規模雞場,當場就損失 100 萬,大規模雞場損失都是千萬起跳,甚至
破億,政府提供的撲殺補償金杯水車薪(註 1),而且雞場還要過半年才能復養。
此外雞農若是通報染疫,半徑三公里的雞場都會被匡列,像是彰化芳苑、大城這些蛋雞場
密集處,畫一圈就好幾十場,通報的雞農必須面對相當大的同業壓力。
雞農隱匿不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作為防疫主管機關的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卻回答:「第
一次聽到」,甚至表示感染一次就是一整批,不會只有幾隻死亡,「蛋雞感染不通報,邏
輯上不通,留在牧場就表示沒有染上禽流感啊!」
針對官方說法,雞農阿俊一語戳破:「政府不可能一場一場去追蹤啦,尤其現在雞蛋供不
應求,政府去抓就會更缺蛋,造成民眾恐慌。」
數據過少無法分析,獸醫奇缺幫不上忙
蛋雞染疫未報,讓防疫清零遙遙無期。家畜衛生試驗所疫學研究組研究員兼組長李璠說明
,雞農沒通報,就像有人確診 Covid-19 卻隱匿足跡,在家裡覺得不舒服卻沒去篩檢,或
是流鼻涕咳嗽幾天當普通感冒。「這種狀況當然不好,寧可雞農發現有點異狀,就趕快跟
政府講,」讓官方及學界可掌握疫情來訂定對策。
李璠直言,近期撲殺案場總數只有 20 場,無法反映真實疫情,研究人員連傳播鏈、感染
源在哪都不清楚,無從分析研究。傳統家禽農民不打算提升產業,雞場、鴨場普遍沒有做
好生物安全的管理,任何一個疏失都可造成「防疫破口」。目前《畜牧法》要求飼養規模
達 500 隻雞就要做牧場登記,但實際上未登記的小牧場很多,地方政府根本無法清楚掌
握轄區內牧場究竟有多少。
https://is.gd/PFc0Ga.jpg
雞舍髒亂環境成為疫病溫床,但改善環境需要資本,提昇雞蛋產業面臨極大的挑戰。(攝
影/林怡均)
農民不說,政府無法掌握,那第一線的獸醫師呢?退休的沈姓獸醫表示,經濟動物的獸醫
師工作粗重、現場環境髒亂,每年全台獸醫系畢業生不到 300 人,願意投入家禽業的不
到十位。
彰化縣楊姓家禽獸醫和太太兩人需照顧 60 多間家禽場,他表示牧場登記的合約中有提到
,未達法定損耗率不能通報,所以若飼主不想通報,獸醫師也莫可奈何,因為畜牧場僅是
客戶,獸醫師並無約束力。
蛋農阿承則補充,「養雞場太多,獸醫師太少,獸醫很少來現場,大部分是掛牌,讓畜牧
場可以申請牧場登記證。」換言之,沒有登記證的牧場,政府根本抓不到,即便有登記,
獸醫師單薄的人力根本幫不上忙。
是否採用禽流感疫苗,專家意見不一
台灣現在對付禽流感都是圍堵撲殺,但隱匿的黑數多,傳播鏈無從勾勒,遑論清零。雞隻
能像人一樣打疫苗嗎?動物用藥業者「英特威」公司總經理曹瑞華表示,外國有禽流感疫
苗可用,但台灣目前法規並未允許禽流感疫苗,或是任何相關動物用藥。
有沒有疫苗可用是一回事,光是該不該打疫苗,農委會、國內獸醫及學者意見不一。楊姓
獸醫師認為,台灣目前疫情跟南韓去年狀況很像,施打疫苗的防疫效果最佳。副主委黃金
城也表示:「我認為打疫苗可行,」而且只要打蛋中雞即可,但需跟學者專家從長計議。
反對打疫苗的學者主要考量到病毒演化及貿易障礙的問題。李璠表示,打疫苗會讓雞隻症
狀變輕微,更難發現染疫,疫苗本身對病毒也是種演化壓力,會使病毒不斷改變,就算開
發或買疫苗,也追不上禽流感病毒變異速度。大部分先進國家如歐洲、北美洲都未採用疫
苗,主要採取撲殺策略。
中興大學動科系名譽教授許振忠則指出,倘若使用疫苗,台灣就會成為禽流感疫區,屆時
所有禽類產品都無法出口。
https://is.gd/Kn9jMl.jpg
傳統老中青三代混養的雞舍,難以徹底清空打掃消毒(攝影/林怡均)
今年底若再有禽流感,蛋荒恐又上演
若無法注射疫苗,國內現階段顯然只能繼續維持聊勝於無的撲殺策略。那有無可能提高補
償金、讓雞農更願意通報?黃金城回應,補償金的訂定並非農委會說了算,必須經過行政
院同意,短時間內恐有困難。
現在全台蛋雞場或讓母雞「換羽」硬撐(註 2),或拚命增養,但在中雞場工作的阿修反
映:「現在雞市亂得很,雞農都加價搶雞!」根據養雞協會統計資料,前端的種雞場,雛
雞數量可能不足後續供應。阿修推測,若今年底若再有禽流感疫情,缺蛋情形將再次上演

註 1:據防檢局《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場撲殺補償原則》:主動通報並依動物防疫人員的
指導處理者,給予賠償,所撲殺的禽隻評價額 60% 以內補償、銷燬的物件(如禽蛋、飼
料)評價額 50% 以內補償。評價額以確診當日前五個交易日之家禽產地交易均價為準。
蛋雞農認為,一隻蛋中雞買入約莫 130 元上下,養兩年至少有 2,000 元收入,現行補償
原則算下來撲殺補償金每隻雞通常不到 100 元,對雞農來說極度不合算。
註 2:自然環境中,母雞換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高產率過後,蛋雞透過兩、三個月的休
養,羽毛漸漸掉光,再長出新羽,同時進入下一個產季。不過現代化養雞場會用「斷食」
甚至「斷水」等方式,造成蛋雞緊迫,在七至十天內改變其激素週期,讓雞群加速、且速
度一致地換羽,以節省成本及方便管理,從而提高產蛋率。
03 蛋價偏低十年沒漲,卡住產銷兩端
蛋雞產業傳統守舊,極端天候和禽流感疫情雪上加霜,生產雞蛋竟成為風險極高的一門行
業。高風險理應有高報酬,然而,蛋價上漲幾元,民眾就嫌貴、政府就凍漲,究竟雞蛋價
格是否合理?蛋農有無獲得應有利潤?
把時間拉長來看,從 2008 到 2021 年的十幾年間,雞蛋零售價幾乎原地踏步,物價卻已
經翻了好幾翻。蛋價為什麼會自行凍漲?日前的「紅盤價」(註1)爭議,凸顯蛋價制定
和雞蛋產銷過程的不透明,蛋農、蛋商同時高喊虧錢,根本問題恐是台灣蛋價長期偏低。
https://is.gd/jNQ1mR.jpg
蛋價長期偏低恐怕是雞蛋產業不健全的主因之一。(攝影/林怡均)
蛋價的產生:特殊的「包銷制度」
台灣的雞蛋產業以「包銷制」進行產銷運作,是長年約定俗成的結果。「包銷制」是指蛋
農每日生產的雞蛋,都會由固定合作的蛋商全數吃下來。所以每顆雞蛋的命運,從母雞下
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決定了。
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高傳謨解說,蛋農養雞生蛋,蛋商買蛋賣蛋,30 餘年來的雞蛋價
格,都是由養雞協會(蛋農)與蛋商公會(蛋商)進行議價,「雞蛋報價督導委員會」則
是雙方進行雞蛋價格議價的平台。
委員會平日多由委員們電話溝通,依市場行情決議蛋價,有必要時才會在中央畜產會召開
實體會議。開會沒有固定的頻率,依需求而決定。高傳謨也指出,像現在缺蛋是特殊狀況
,議價就會比較頻繁。
養雞協會和蛋商公會議價前會各自調查生產及銷售狀況,再協商價格。各地生產現場的蛋
農則可以透過報紙或其他管道,獲知每日最新公告的雞蛋價格。
對蛋商來說,決定雞蛋價格的關鍵在於「市場供需」,但是對雞農來說,雞蛋價格則與「
生產成本」密切連動。
https://i.imgur.com/NBJprTc.png
蛋價委員會組成看似公平,其實蛋農佔少數
「雞蛋報價督導委員會」原則上由養雞協會、蛋商公會和政府三方組成。養雞協會、蛋商
公會各有七名代表,政府則有兩名代表,分別由農委會畜牧處和中央畜產會派任。
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表示,雞蛋價格是「雞蛋報價督導委員會」在考量過市場狀況、雞蛋產
量後決定的,委員會中有蛋農、蛋商代表各半。雖然組成上看似公平,不過高傳謨卻指出
,蛋農至多只佔四成而已。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則表示,像他這樣的「純蛋農」,委員會中只有他與
陳進丁兩人,其餘都是蛋商、合作社代表。協會執行長陳進丁不願多談細節,只表示曾經
多次協商,議價委員會應該增加蛋農的比例,可惜都未能達成共識,「蛋農的確是弱勢,
對於蛋價完全沒有主導權。」
https://is.gd/0crsbz.jpg
蛋農由報紙得知每日蛋價行情。(攝影/馬振瀚)
蛋農拿到的蛋價比公告價更低
高雄蛋農阿中說起蛋價就一肚子氣。報紙上公告價是由台北蛋商公會每日對外報價,「這
個數字根本是台北的蛋商在操作。以前養雞協會曾向農委會訴苦過,但政府只是叫他們不
要賣給蛋商,沒有真的解決問題。」
而且蛋農拿到的價格,其實低於公告價,真正的收購價是大運輸行情(註2)再減 3 元(
每台斤)。阿中說,每個蛋農都有各自合作的蛋商,有的會選擇一對多,有的則是選擇一
對一。蛋商來產地收蛋,會另外要求蛋農補貼運費。他之前被台北的蛋商要求每箱蛋另外
補貼蛋商運費 4 元,現在聽說還有被要求 6 元的情況。
「長期以來蛋農就是最弱勢的那塊,」中部蛋農和仔說,很多蛋農都不敢說這些事情,「
你仔細去了解之後,裡面真的很黑。」以前曾有人在會議上提問,雞蛋爭議何不送公平交
易委員會來處理,當時有老前輩就說,「這個很麻煩啦,還要把人叫去問。」和仔認為,
今天蛋農這麼弱勢,大家都不敢講,就是怕被刁難、被處理。
https://i.imgur.com/rF5Nb2g.png
蛋商:運輸、銷售與庫存成本都是我們扛
然而蛋商也有蛋商的立場。高傳謨解釋,雞蛋價格的訂定關鍵在供需,供過於求,價格就
會下跌;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揚。市場狀況常有變動,但蛋雞場每天都會產出雞蛋,蛋
商對合作蛋農的所有雞蛋必須「全包」,蛋農有成本壓力,蛋商則要承擔庫存及銷售壓力
,才會有議價制度的出現。
高傳謨直言,蛋價委員會中當然應該蛋商佔多數,「怎麼可能農民要賣多少就賣多少?價
格應該由蛋商決定,否則需要公會做什麼?」他以蔬菜、水果為例反問,農產品不都是由
買方決定嗎?因為買方才知道市場狀況,由他們決定價格才合理,「否則市況很差的時候
,蛋農吵著要漲價,要怎麼處理?」
日前有蛋農控訴蛋商在過年期間用「紅盤價」收購,然蛋商主導蛋價已經行之有年,為什
麼蛋農現在才反映對「無法決定蛋價」的不滿?高傳謨認為,想要搶回雞蛋價格決定權的
多半是小蛋農,因為今年缺蛋、價高,小型蛋農希望在賣方市場的現況下挑戰體制。「等
到蛋滯銷的時候,出售的壓力都在我們身上,他們就不會抱怨了。」
雞蛋中盤商老王表示,「過年我們也是每天去幫人家載,不論颳風下雨都要去。」過年期
間沒人賣蛋,蛋商要承擔管銷風險。「電視上說紅盤價剝削蛋農,根本是在陷害蛋商。」
不過他也指出,像他這樣的中盤蛋商,其實利潤很薄,台北大盤蛋商來產地收蛋,量大開
價更便宜,而蛋價都是這些人決定。「所以誰真的有賺錢?只能說『大盤吃中盤』。」
https://is.gd/8D0tS6.jpg
蛋車每天前往養雞場載運雞蛋,幾乎全年無休。(攝影/林怡均)
台灣蛋價長期過低,產業難進步
蛋農、蛋商都說沒賺錢,會不會根本就是整體蛋價過低?
「無庸置疑,是!」東海大學畜產學系教授陳盈豪表示,1960 年前後,國內雞蛋一斤才
十幾塊,當時工人一天薪資還不到一百元,學生的便當裡有顆蛋,就會吸引全班羨慕的眼
光,現在工人每天基本薪資已經來到 1,344 元,每台斤雞蛋漲到歷史新高也只有 46 元
,「完全不合比例。」更不用說,之前蛋價便宜時,有人抗議還會丟雞蛋,可見台灣雞蛋
之低廉。
根據農委會畜產品價格查詢系統,自 2008 年到 2021 年,雞蛋的產地價從每公斤 43.89
元到 46.22 元,零售價則從 56.32 元到 56.97 元,十幾年來幾乎呈現「凍漲」狀態,
然而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自 2008 年的 93.73,成長至 2021 年的 104.32,增長率達
11%。
根據美國專業畜牧資訊網 WATTAgNet 的數據,目前世界上前十大的雞蛋生產商,美國企
業就佔據五名,日本企業 Ise Inc.也不遑多讓,名列世界第七大。台灣面積狹小,土地
成本相對較高,養雞飼料也大多仰賴國外進口,照理來講雞蛋價格應高於美、日等農業大
國。
但根據著名統計資料庫 Statista,2021 年美國雞蛋平均零售價在 1.79 美元,折合台幣
約為每公斤 74 元。另外,根據日本養雞協會統計,2021 年日本雞蛋平均零售價,約落
在每公斤 340.5 日圓,折合台幣是 86 元。而台灣 2021 年雞蛋平均零售價卻是每公斤
57 元,遠低於美、日兩國。即使現在零售價漲到每公斤約 77 元的高水位,也只略高於
美國,且隨時可能回跌。
https://i.imgur.com/OjPg4cA.png
飼料漲價,蛋價也漲,蛋農卻賠本
蛋價過低,承擔的主要還是蛋農。陳盈豪指出,目前蛋價分潤不符合比例原則,銷售端基
本上不會虧錢。他也坦言蛋農在當前制度下是弱勢族群,飼料價格、蛋價一有波動,蛋農
都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蛋農小陳指出,普遍來說飼料成本占傳統蛋雞飼養成本的八成。從去年開始,飼料價格隨
國際玉米價格上漲,換算起來,每公斤雞蛋的飼料成本就漲了 8.5 元,但是蛋價並未等
比例上漲。此外天氣變化劇烈、疫情突如其來,種種風險都是蛋農要承受。蛋價長期過低
,蛋農就沒有盈餘來提昇設備、強化體質,對於在意品質且用心養雞的蛋農來說,更是不
公平。
蛋價太低,無論大小蛋農都深深有感。每天供貨超過 60 萬顆雞蛋的信興蛋品涂萬財表示
,飼料成本並不會反映在報紙公告的蛋價上,蛋價低到每台斤 23.5元時,養雞成本都不
夠,雞農還是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去收蛋。
日前雞蛋產地價一台斤 34.5 元就被凍漲,「你說一顆蛋產地價 3.5 塊哪有多貴,」涂
萬財認為,事實就是雞蛋的價格比別的東西便宜,所以才會很多人吃蛋。即便如此,若飼
料漲價,蛋價起碼要讓農民、蛋商不虧才合理。
https://is.gd/lxUUv5.jpg
台灣蛋價長期以來並未隨物價上漲,導致產業提升困難。(攝影/馬振瀚)
如何提升蛋價?走向更自由市場機制?
對於目前政府出手控制雞蛋產地價的政策是否合理?蛋農阿中表示,中央做的決定他們會
盡量配合,但是虧本的部分只能請養雞協會多多向政府反映。他也指出,2 月 12 日農委
會主委南下跟雞農開會,才真正了解情況,所以提高了雞蛋的產地價格,但目前這價格蛋
農還是虧本。
高傳謨認為,台灣蛋價長期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雞蛋生產量過剩。全台灣蛋雞四千多萬隻
,每日生產的雞蛋數量遠超過市場需求,賣都賣不完,雞蛋價格低是為了「以價制量」。
如果雞農不要超養,供需維持平衡,蛋商跟蛋農可以慢慢協商,怎麼把蛋價提高、把雞蛋
品質提高,畢竟市場就是「量少質精」。否則單單提高零售價,可能會使市場需求減少,
那麼多雞蛋銷不掉,更會加劇產地價格的下跌。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許振忠表示,目前蛋價受國際玉米價格、禽流感和氣候異常
等因素影響而上漲,但政府為平緩蛋價而宣布凍漲,反而有可能導致蛋農日後選擇減產,
對雞蛋供需產生影響。他認為雞蛋價格應回歸市場機制,減少人為干涉,才能維持產業體
質健康。
註1:在雞蛋包銷制度下,「紅盤價」是蛋商與蛋農協調出的「春節服務補償金」。由於
農曆春節雞蛋不開盤,但母雞仍舊天天下蛋,蛋商必須持續收蛋,在未開盤的情況下儲存
鮮蛋,因而衍生額外費用。年前砍價折讓,成為蛋農與蛋商間的潛規則,通常蛋農每公斤
需折讓 4、5 元,且紅盤價長達至少 10 天之久。
註2:「大運輸行情」是指雞蛋從蛋雞場經蛋商或運輸業者送到盤商或批發商手中的價格
,係由產地價格加上司機、油費、耗損等成本所組成。
04 如何活化蛋雞產業?農民尋找新出路
傳統蛋雞產業百病叢生,雞舍陳舊、蛋農老化,高密度飼養和老中青混養的模式,讓禽流
感和各種疫病有機可乘。而國內蛋價長期偏低,包銷制使蛋農缺乏議價能力,為提升收益
只好再拉高飼養密度來壓低生產成本。環環相扣,惡性循環,如何可能打掉重練?
在 2019 年農藥芬普尼污染雞蛋事件爆發後,農委會就提出「三支箭」:統進統出全場消
毒、雞蛋集貨中心、洗選蛋機制,來進行蛋雞產業管理升級,然而至今成效十分有限。
如何一次解決國內蛋雞產業的產銷、防疫等所有問題?學者認為,蛋雞產業若能仿照豬肉
由產銷及官方單位共同成立拍賣市場,讓更多利潤回歸到蛋農身上,蛋農才有意願、有餘
力把雞舍改為密閉式飼養環境。另外,農民應組成產銷班,分工飼養不同週齡雞隻來出貨
,便不會有混養問題,面對蛋商也更有議價能力。
目前國內已有蛋農成立產銷班朝向計劃生產前進,也有蛋農透過自產自銷、嘗試擺脫蛋商
,來看看他們怎麼做。
https://is.gd/MfjVx8.jpg
老舊的蛋雞產業該如何革新?(攝影/林怡均)
從產到銷需打掉重練,農民要拿回議價權
國內典型的傳統雞舍中混養「老中青」蛋雞,是因為蛋商和蛋農之間的包銷制,不僅每天
都要產出雞蛋,而且不同尺寸的蛋都要有。東海大學畜產學系教授陳盈豪解說,不同週齡
的母雞產出的雞蛋重量大小不同,餐飲業偏好小蛋,因為相同重量顆數多,零售通路市場
則喜歡大蛋。因此蛋農必須同時飼養不同年齡的雞隻,才能供應蛋商對不同雞蛋規格的全
面性需求。
老中青混養導致雞舍永遠無法清空消毒,成為疫病溫床。國內官方及學界普遍認為應執行
「統進統出」,也就是每棟雞舍內的雞隻都應該是同齡,一起住進雞舍,產蛋期滿後一起
淘汰,才能進行整個雞舍的大消毒。
不過此舉等於是要翻轉整個產業結構和制度。陳盈豪表示,雞農應改變思維,以策略聯盟
的方式調整產業現況,銷售不應再依賴包銷制,可比照豬肉產業成立肉品市場,生產則應
改採產銷班分工合作。
陳盈豪說明,生產方若要有合理利潤,前提要有「議價權」,過去豬肉也曾因售價過低而
出現大量豬農棄養、街上出現流浪豬的狀況,後來各地養豬協會、地方政府及農會共同出
資建置肉品市場,再聘請專業經理人來管理,等於市場同時有生產方、官方、運銷方共同
營運,而後生產方便有了穩定、合理的利潤,「豬肉可以,雞蛋當然也可以。」有了利潤
,農民才會有意願提升產業。
https://is.gd/22K11P.jpg
專家認為,蛋農不該再依賴包銷制,改採策略聯盟思維。圖為從籠中解放的放牧蛋雞(圖
片提供/林育誠)
成立產銷班計劃生產,農民可輪休
生產部份農民該如何分工?陳盈豪說明,蛋農組成產銷班後,便可接單、排班生產,倘若
產銷班有十位農民,可以把飼養時間錯開、計劃生產,讓每棟雞舍內的雞隻週齡統一,無
需再老中青混養。同一批蛋雞淘汰後,雞農就能把雞舍跟蛋籃清潔消毒。整理完雞舍,雞
農還能休息幾天,「這樣就不會全年無休了!」
成立產銷班另一個好處,在於可以一起採購、議價,陳盈豪認為,雞蛋產銷班應仿照所有
蔬果產銷班一樣有自己的集貨場,蛋農們一起營運,例如:雞舍剛出清完的農民暫時不用
養雞,就幫忙出貨,透過分工輪流的方式讓運銷更流暢。
產銷班不只需要理貨空間,可能還要添購洗選、冷藏等設備,農民沒錢怎麼辦?陳盈豪表
示,找錢的方式有很多種,第一筆資金可尋求農政單位的協助,之後的運作基金則從每一
次出貨收入中提撥公基金,公基金除了營運外,倘若雞隻染疫、造成雞農損失,公基金也
可支挪來幫雞農救急。
國內農作物大都有產銷班,以前難道沒有雞蛋產銷班嗎?「現有的雞蛋產銷班幾乎都是徒
有虛名。」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坦言,在包銷制的運銷模式下,蛋農本就有配合的蛋商,
並無一起販售的誘因和理由,因此產銷班在過去才會難以推動。
https://is.gd/H8uvft.jpg
蛋農組成產銷班可購置設備,共同運銷。(攝影/楊語芸)
雲林成立第一個雞蛋產銷班
產銷班的方式聽起來理想,但是一向守舊的雞農有意願嗎?
雲林縣第一個雞蛋產銷班在 2020 年開始籌備成立,尚未正式運作。班長林弘茂說明,縣
內很多蛋農都想參加,一起把蛋集中起來共同運銷,統一整理分裝出貨,跳過盤商就少了
運輸成本,雞農也可以提升雞蛋品質。
「產銷班能讓蛋農有時間休息,」林弘茂表示,蛋雞農沒時間也沒權利生病,他的手曾被
機器壓到差點截肢,出院還是馬上去雞場撿蛋。目前願意加入產銷班的農民有 22 戶,達
到每日 2,500 台斤的規模,而且數字還會再增加。
「不過要蓋集貨場,資金需要好幾億,土地、設備都是成本,我們很需要政府的協助跟輔
導。」他表示,未來集貨場落成後,部分面積作為洗選場,也可以開觀光工廠,用農民的
蛋來做蛋糕、甜點這些副產品,走出不同的新路。
雖然彰化雞蛋大產區也有雞蛋產銷班,然而多半是特定牧場,並非多位農民共同運作。記
者致電竹塘的某牧場,對方只表示「產銷班定期開會交流訊息,販售則是自己賣自己的。
」彰化蛋農阿生則表示,產銷班若能分工、分批出貨很理想,問題是雞蛋固定生產,但市
況卻隨時波動,例如春節前民眾對雞蛋的需求提高,「這時候價格好,誰要休息?」若遇
到價格不佳時段,出貨的蛋農豈不吃虧?顯然雞蛋要做產銷班,必須擬定共同分潤的機制
才可行。
蛋農自產自銷,走高品質和動福路線
不只產銷班,個別蛋農也努力獨立自主。市面上看到許多自有品牌的雞蛋,顯示越來越多
蛋農脫離蛋商、自產自銷。
梅花畜牧場雞二代蘇暐峻以「大道蛋」為品牌自產自銷,已培養出一群忠實客戶,穩定的
訂購量讓蛋農不再倚賴蛋商,也創造農民、消費者的雙贏局面。他三年前嘗試以年節禮盒
少量販售,最初消費者只要集滿20盒就外送到府,蛋盒上印有訂購電話,慢慢培養客戶。
口碑傳開後,現在訂購點已經遍及高雄市的農會、學校、公家單位,訂購量更超過牧場產
量,甚至還可以幫其他蛋農一起賣蛋。
蘇暐峻的心得是,自己銷售雖必須開創通路,但少了蛋商的中間分潤,利潤留在蛋農身上
,蛋農不僅更有意願購買好的飼料給雞吃,消費者也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品質更好
的雞蛋。
育誠蛋品老闆林育誠在 2014 年接下父母的雞蛋事業後,打造出動福蛋的自有品牌,經營
五、六年才逐漸由虧轉盈。他說,自產自銷的前期要投入相當大的成本,從找通路、品牌
設計到行銷,無一不是挑戰。不過一旦走過起步的低潮期,蛋農確實有機會脫離傳統包銷
制。
https://is.gd/pnmxvK.jpg
林育誠(左)繼承父親(右)的蛋雞事業,以動福蛋路線重新出發,走過創業艱難期。(
圖片提供/林育誠)
禽舍改建兼顧動物福利,青農扛起產業升級責任
至於雞舍老舊和密集飼養問題,也有青農以魄力做出改變。全佑牧場第二代經營人張建豐
七年前向農委會申請超低利貸款,新建密閉式雞舍,並將飼養方式改為平飼。
申請貸款使張建豐成為「負二代」,他表示有勇氣砸錢是因為看到動物福利蛋是未來趨勢
,而密閉式雞舍會更好管理。因為傳統開放式雞舍工作繁瑣,密閉式環境可以將清潔系統
、給料系統通通自動化,相對省工。
張建豐直言,如果雞農認為養雞生涯只剩下五年、十年,自然不願意投資,但把時間拉長
到二十年來看,這些投資都是值得的。
剛開始投入時,因國內動福蛋還非常少,前兩年銷售仍要倚賴蛋商,跟蛋商交涉還要不斷
拜託。後來自己「老闆兼業務」,從一、兩箱蛋送起,「千萬不能嫌棄客戶小,」漸漸累
積下來,數量也相當可觀,現在已經有了連鎖通路的大客戶。「動福蛋的客群忠誠度很高
,很多客戶已經連買七年,最近看到飼料漲,還問可不可以加價支持。」
https://is.gd/VKoOWJ.jpg
張建豐貸款改建雞舍,也將蛋雞從格子籠中解放。(上下游資料照)
集貨中心和「全面洗選」爭議
針對雞蛋產業問題,農委會近年來提出的政策方向,是希望成立「雞蛋洗選集貨中心」,
集合地區的中小型蛋雞場,由集貨中心和蛋商簽訂合約,並且統一監督、調配底下蛋雞場
的產蛋情況。集貨中心設置洗選、分級、冷藏設備,未來希望推動「全面洗選」。
集貨中心的構想符合學者建議,但是跟洗選綁在一起卻引發諸多疑慮和論辯。尤其小規模
蛋雞農對於全面洗選的反彈聲量很大。「洗選蛋保存時間更短啊!」蛋農忠伯表示,超市
的洗選蛋少了蛋殼上的外膜保護,炎炎高溫的夏日放不到七天就壞了,反而是散裝蛋的保
存時間長。
「提這些建議的人真的為雞農想過嗎?」蛋農阿敏直言,洗選蛋會墊高成本,雜貨店、菜
市場不可能會為了區區雞蛋就購買冰箱來保存,「洗選成本最後又是農民要吸收嗎?」她
也指出,建置集貨中心需要大筆資金,恐需大財團才有能力做到一條龍系統,難保不是新
的套牢模式,就怕蛋雞產業步上肉雞產業的後塵:「所有大大小小的雞農都成為大財團的
打工仔。」
https://is.gd/r6QUhu.jpg
超市雞蛋都是洗選蛋,有空調和冰箱,但傳統通路則未必有冷藏設備(攝影/蔡佳珊)
學者認為洗選需有冷鏈,農委會:賣得快就沒問題
蛋農的擔憂其來有自。臺灣大學獸醫系教授周崇熙指出,雞蛋有蛋殼膜,可以保護雞蛋不
受細菌侵害,因此有些學者主張應該利用這層天然膜為食安把關,不該推洗選。不過他強
調,蛋殼膜並非完整包覆在雞蛋外殼,有薄、有厚,甚至有些殼面完全沒有膜,因此說沒
洗選就有膜保護,不必然正確。
周崇熙分析,歐洲的蛋不需洗選,是因為前端已經作好沙門氏菌等細菌的控管,因此蛋商
收到的雞蛋都是安全的。不過台灣因為沒有前端把關,因此收來的蛋都是髒的。「我認為
台灣的蛋應該要洗選,不過得要有後續冷鏈運輸的配合,否則只是作半套而已。」
不過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卻強調,「洗選不一定要冷鏈,」大賣場的常溫盒裝蛋都
是洗選蛋,在冷氣房販賣並無問題,只要很快賣完就不用冷藏。關於蛋農對洗選的質疑,
江文全表示,傳統蛋雞農對於場內設置洗選設備普遍意願不高,但飼養雞隻數量一定經濟
規模、5萬隻以上的蛋雞農設置意願就相當高,規模較小的蛋雞場有的則走集中洗選的方
式。洗選廠設址數量從2019年至今增加一倍以上,達89間。
畜牧處:蛋農應走入「契約產銷」
傳統包銷制讓蛋雞產業穩定卻也停滯不前,有無可能走向拍賣或是其他作法?江文全表示
,包銷制有好有壞,農民確實會倚賴蛋商,但也不應走向拍賣,因為拍賣會增加集貨、包
裝、運輸時間,對於保鮮時間短、易破碎的雞蛋來說,恐怕會徒增耗損。
江文全認為,雞蛋應比照牛奶,慢慢走入「契約產銷」,銷售方先跟生產方協調以多少量
、多少價格銷售,農民便可自行排程生產。農委會目前的政策便是希望讓更多企業及通路
如:大成、卜蜂,與蛋農建立契養的模式。
過去蛋農及蛋商包銷多年,不也是契約產銷嗎?江文全解釋,現行的包銷制度下,蛋農無
論品質高低都交貨給蛋商,縱使蛋殼薄、有裂痕,蛋商都收,但是契約制度的產銷會把非
規格品都淘汰,如此一來才能維持價格和品質的穩定。
05 國際糧價漲不停,本土飼料是否有替代空間?
若說蛋雞產業的體質衰弱是內憂,進口飼料價格上漲就是外患。這次缺蛋風波主因之一,
在於飼料玉米短缺、價格飆漲,引爆台灣畜牧業危機,肉、蛋價格也節節上揚。為什麼航
運塞港,玉米進不來,國內雞豬就準備斷炊?飼料如此依賴進口,本土的飼料產業能否積
極發展?如果不吃玉米,有沒有其他替代品可以餵飼動物?
國際糧價持續上揚,聯合國今年一月公布糧價指數創下近十年來最高點。有些國家為了確
保原料供應無虞,早已對外佈局,由政府跟企業合作在海外圈地種植,台灣有可能做到嗎
?而從飼料業者與國際糧商角度,又是怎麼看待台灣這個糧食絕對進口國的糧食安全呢?
https://is.gd/R37Pv3.jpg
硬質玉米是主要飼料作物(攝影/林吉洋)
糧食價格指數創十年新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今年 1 月 6 日公布最新
數據,「FAO 糧食價格指數」(FAO Food Price Index,FFPI) 全年平均值125.8,創下近
十年來最高點。
對於飼料漲價間接引發缺蛋,造成消費者恐慌,美國穀物協會代表盧智卿認為,糧食或石
油這些大宗原物料在國際市場波動屬於常態,糧商也會視情形調整採購策略並管理應變。
「國際航運塞港情形發生在去年聖誕節以前,現在已大為紓解。」他更強調「三月份到貨
量會非常充裕」,也預估三月後的到港情形會順暢許多。
穀物協會的樂觀並非毫無憑據,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告,2022 年玉米產量將比去年增加 5.
7%,總供應量來到 163 億英斗,芝加哥交易所 2022 年玉米期貨報價似乎有停漲緩跌趨
勢。
然而飼料大廠的飼料售價隨國際行情逐步升高,造成國內畜牧成本節節提升卻是不爭事實
。另外須注意的是,中國也在市場上大掃玉米,從 2020 年 1,130 萬噸增加到 2021 年
2,835 萬噸,且疫情與國際局勢未緩解,糧食市場仍充滿變數。
https://i.imgur.com/ybFmom3.png
仿效其他國家海外圈地契作,有可能嗎?
國內耕地面積狹小零碎、生產成本高,就連專業農戶都認為全台灣農地都種玉米也不夠。
有些飼料進口國把原物料產地搬到農產大國進行布局,例如日本到南美洲發展「海外農業
」,或者韓國到蒙古發展「海外糧食基地」。然而台灣在這方面卻是腳步遲緩。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表示,國家海外布局確保原料供應,關鍵在於投資
國跟當地國能否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由投資國提供資金與技術提升當地國農業,但除企
業投資外,政府作為後盾與外國一一敲定細節,才是關鍵。
我國在 2011 年「全國糧食安全會議」上曾決議,要「掌握糧食進口來源,加強國際農業
投資合作,打造無國界之糧食安全防護網。」當時規劃結合政府國外開發援助計畫,提供
資金與租稅優惠,協助業者進行海外農業投資。
農委會國際處處長林家榮表示,依據糧食安全會議結論,由國際處偕同農糧署向新南向國
家(印尼)規劃蔬菜生產基地,一旦汛期供應不繼,由當地生產合作社提供,確保台灣蔬
菜供應無虞。不過當時規劃並沒有針對大宗原物料,以後如果有玉米需求,仍然可以規劃
推動。
https://is.gd/9SydjD.jpg
國外飼料玉米田(圖片來源/flickr)
畜牧需求量 400-450 萬噸,國內產量杯水車薪
不論雞豬飼料,玉米佔比都在三分之二以上,既然進口飼料玉米受阻,國產玉米能否多種
一點?依農業統計年報,2010年硬質玉米面積僅7千公頃、產量3.5萬噸,在獎勵雜糧轉作
政策下,2020年面積擴大到1.62萬公頃,產量7.6萬噸,十年翻一倍,但自給率還不到 2%
,仍是少得可憐。
國內很早就推出台農一號、明豐三號等一系列改良硬質玉米品種,育成推手謝光照博士回
顧, 1988-1996 年國產飼料玉米產量達高峰,當時尚未發生口蹄疫,國內養豬上千萬頭
供應外銷,為鼓勵過剩稻米轉作,以每公斤 15 元保價收購,面積最高達六萬公頃,產量
廿多萬噸,也不足以支應當時 550 萬噸需求量。
他認為硬質玉米栽培管理方便,最大問題在於生產成本太高,每公斤在 16 元左右(依每
公頃 5 噸、成本 8 萬塊換算),即便進口玉米現在從 6 元飆升到 15 元,國內的生產
成本還是比進口高。若非政府用每公斤 9 元保價收購,另加上每公頃耕作獎勵 6 萬,農
民根本沒有意願種植。
https://i.imgur.com/nA2ETDG.png
玉米面積難擴大 玉米專業戶:土壤條件、耕種習慣與成本問題
國內最大硬質玉米產區在嘉義義竹,面積超過兩千公頃,透過「小地主大佃農」方式集合
老農無力耕作之零碎土地實施機械化耕作,專業農戶每人手上都有數十公頃。其中御良田
玉米合作社負責人謝勝麒是公認的玉米達人,種植面積一度多達上百公頃。
謝勝麒試算,政府提供保價收購收入約 5.4 萬,加上轉作獎勵金 6 萬,每公頃收益約
11、12 萬,扣掉成本後淨收益不及 3 萬元。即使專業農戶自購設備省去代耕費,收益略
提升至 4至 5 萬元。「這個收入對種植水稻的灌區農民而言,仍然誘因不足。」
謝勝麒分析,義竹發展硬質玉米主因是缺乏灌溉水源、加上人口高齡化,只好委外給機械
化佃農,但耕地零碎仍十分不利於降低成本。其他鄉鎮若想仿效,需由農會出面整合土地
才有可能。農民通常會選擇其他市場價值更高的作物,例如資金回收快的短期蔬菜。
https://is.gd/8w4H1N.jpg
嘉義義竹專種硬質玉米,在地農民購置多台大型採收機(攝影/林吉洋)
硬質玉米面積增加,除轉作獎勵還加節水獎金
台南農改場朴子分場專責硬質玉米推廣的助理研究員謝禮臣認為,雖然硬質玉米機械化程
度高,但田區大部分屬於缺水、灌溉末端或土壤貧瘠區,基本可利用旱田已達極限。目前
政府開始試辦的獎勵措施,以曾文-烏山頭水庫灌區範圍水稻田為主。今年推出「大區輪
作」配合「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輔導轉作硬質玉米,每公頃轉作獎勵金六萬加上水利署節
水獎勵三萬,補貼最高達九萬元。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從去年國際飼料價格高漲開始,硬質玉米今年面積大幅度增加
一千公頃。往年作法是每公頃六噸以下,每公斤依照契作價九元收購,超過六噸則依市價
收購。為鼓勵農民種植,今年將特例,「硬質玉米收購沒有上限,賣出去多少,全部歸於
農民。」
飼料公會:國內增產主要是宣示意義,一旦糧價回跌皆不合算
雖然政府鼓勵增產飼料玉米,但是飼料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鄒信南認為,擴大國產面積、
增設倉庫提高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安全存量,是政府因應肉、蛋等物價上漲而作
的必要宣示。目前政府也要求大廠預定雜糧航班從三個月提高到六個月,「政府太緊張,
不過廠商也願意配合。」
「國內要擴大種植,如果有足夠預算沒有問題,但是價格跌下來就不划算。」他認為增加
國產的意義在於宣示效果居多,但影響實在不大。當船運恢復正常後,國際玉米價格應該
會回落。
https://is.gd/0dd7Lb.jpg
田間採收的硬質玉米直接脫穀搬上貨運車(攝影/林吉洋)
玉米有沒有替代品?甘藷當飼料出現曙光
以前台灣人養豬都用蕃薯簽,1960 年代甘藷全盛時期,國內甘藷產量將近 400 萬公噸,
逼近現在飼料玉米進口量。那可以用甘藷取代玉米嗎?
國內甘藷專家農業試驗所研究員賴永昌表示,甘藷的缺點是蛋白質沒有玉米來得高(甘藷
的粗蛋白質是 5%,玉米是 8%),還需額外添加大豆。此外,甘藷還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
,會降低蛋白質的代謝利用率,限制了甘藷作為飼料的應用性。
不過賴永昌的研究也發現,不同甘藷品種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差異很大,可以選擇活性低
的品種來做飼料甘藷,也可用水煮法降低活性。
國內農研單位和業界近年已積極開發用甘藷當飼料,還造就了「憨吉牛」品牌。依畜產試
驗所研究,每年格外品甘藷有六萬公噸,製作成混合青貯料後可取代一定比例的玉米粉來
餵食乳牛,結果牛奶品質仍佳,乳牛泌乳性能也能維持,飼料費也沒增加。學界也用益生
菌加入格外品甘藷,發現可以克服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的限制,地瓜不用再煮熟才能餵食動
物,肉牛吃了之後,油花分佈更為均勻,售價更高。
https://is.gd/1AtgQ7.jpg
可作飼料的甘藷簽(圖片來源/畜產試驗所)
米飼雞、米飼豬更好吃
另外國內畜產試驗所曾實驗以產量高、成本低的臺中秈 17 號稻米來取代飼料玉米,餵養
雞鴨鵝豬等七種畜禽,發現養出來的肉豬風味提高、口感更多汁,取代率可達 50%。
土雞飼料的取代率更可達 100%,因糙米提高了雞肉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讓雞胸肉更
軟嫩、多汁。肉鴨吃了糙米後則能促進鴨隻胸肉生長,而鴨胸是最值錢的部位。
農試所研究員賴明信則補充,全米穀粒轉用飼料沒問題,不過產業應用須專區種植,才能
降低成本,當玉米價格持續在每公斤 12 元以上時,米飼料才有競爭力,但大部分時間玉
米都在 8 元以下。
https://is.gd/PUAH7t.jpg
研究發現,肉鴨食用含粉碎稻穀比例愈高的飼料時,愈能促進鴨隻胸肉生長。(照片提供
/畜產試驗所)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組長黃昭興表示,政府釋出儲備公糧作飼料已經行之有年,但是要把飼
料米產業化,還是回到成本問題,稻穀價格約是每公斤 20 元,糙米將近 30 元,都比玉
米更高。「要種飼料稻米,不如推廣種植飼料玉米。」
黃昭興解釋,「政府也會擔心擴大飼料稻米面積後,萬一業者將低價飼料米倒入市場,將
衝擊食用米市場質量。飼料玉米成本更低,用水量更少,也符合節水政策。」
整體而言,國內栽培飼料作物成本偏高,但若國際糧價持續上漲,台灣仍須維持一定的飼
料自給率。而以甘藷、稻米或其他作物來替代進口穀物,可創造出產品差異化,若能拉高
售價,便會有農民願意投入。飼料的充足數量和價格穩定,不僅是蛋雞或畜牧業的問題,
更牽涉台灣農業的整體規劃和糧食安全大計。
06 雞蛋小秘密vs.蛋雞的一生
雞蛋是最日常的食材,也是近日熱門的話題,「搶蛋」成為全民運動,但大家瞭解雞蛋如
何從產地來到餐桌嗎?雞蛋為何有不同外觀和大小?洗選蛋比較好嗎?搶蛋之餘,一起來
跟雞蛋變熟吧!
台灣人有多愛吃蛋?平均一天一顆
缺蛋讓國人如此有感,實在是因為台灣人「無蛋不歡」。根據農業統計年報,國內雞蛋年
產量從 2005 年的 64 億顆一路攀升,2016 年突破 70 億顆,短短五年後,又於 2020
年突破 80 億顆,產出 81 億 7,296 萬 3,000 顆雞蛋。就算不計進口雞蛋數量,每位國
人平均年食用 355 顆雞蛋,等於是一天一顆。
從WorldAtlas網站的報導來看,全球的「食蛋年均數」依國別而有極大的差異,英國人的
年食量為 194 顆、美國為 248 顆、日本是 320 顆、葡萄牙是 309 顆、中國則為 300
顆,以此數據而言,台灣人愛吃蛋的程度可說是世界冠軍。
不過根據FAO最新統計數據,2019 年全球人均食蛋量榜首是香港的 26.99 公斤,其次為
澳門的 20.9 公斤、中國 20.81公斤、日本 19.93 公斤、荷蘭 19.89 公斤,超過 15 公
斤的國家包括阿根廷、巴拉圭、盧森堡、美國等,台灣則是 16.12 公斤。雖然沒能排在
前幾名,不過鑑於全球多數國家食蛋量不及 10 公斤,台灣人愛吃蛋仍是不爭的事實。
https://is.gd/RfaSyC.jpg
雞蛋一排排躺在洗選機上,進行清洗與分級包裝。(攝影/楊語芸)
台灣養了多少蛋雞?養在哪裡?
國人這麼愛吃蛋,那麼,到底是哪些母雞在為我們辛苦下蛋?牠們分布在哪裡?產蛋環境
又是如何?
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分析,台灣飼養的蛋雞約有四成為海蘭 (Hy-Line Variety Brown)。
牠是美國海蘭公司培育的品種,可生產紅殼蛋與白殼蛋,由於蛋體不大,適合台灣消費市
場需求。
根據禽產統計季報,2021 年第三季,台灣蛋雞在養量為 4,395 萬隻,占總雞隻的 43.1%
,其中 43.55% 坐落在彰化縣。
由於地狹人稠,我國蛋雞多數養在籠子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台灣非籠飼蛋雞的
蛋場比例雖逐年增加,但目前只有 15%;若以在養隻數計算,畜牧處統計,豐富籠約佔 2
.3%、放牧雞 0.3%、平飼雞 1.3%,其他蛋雞則以格子籠飼養。動保團體批評格子籠對
蛋雞極不人道,歐盟早自 2012 年便全面廢除格子籠養雞,所幸因為蛋農努力改善動物福
利,台灣超市可看到愈來愈多動福蛋品牌。
https://i.imgur.com/rWMN4M1.png
https://i.imgur.com/Qt87jqY.png
蛋雞的一生:種雞場、孵化場、中雞場、蛋雞場各司其職
消費者要吃到雞蛋,需要產業接力合作。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表示,種雞場從
國外引進各式種雞後代,負責配種、繁殖、產蛋,然後交棒給孵化場,孵化後的 1 日齡
雞立刻進行性別鑑定,凡母雞便施打馬立克疫苗,公雞則淘汰。
1 日齡的雛雞隨後被送往中雞場飼養,這是因為中雞與成雞的生活習性完全不同,幼齡雞
需要相互依偎取暖,中雞場的任務就是提供保溫環境,並幫牠們施打各種疫苗。
依蛋農的需求,中雞場飼養中雞約 75 至 110 日,雖然日齡愈長、雞價愈高,但雞隻的
健康狀況也愈好。
下一棒是蛋雞主要的生活場域:蛋雞場。蛋雞在此養至 120 日齡後,成為開產雞便不再
用藥。120-140 日齡的蛋雞隨時都可能開始產蛋,第一個月的蛋是「初生卵」,許多人標
榜它的營養價值,因此售價較高。一個月後生產的即為規格蛋,以雞蛋的重量區分為五個
等級:
SS:42-47公克;S:48-53公克;M:54-60公克;L:61-66公克;LL:67-72公克
最後雞蛋透過運輸來到批發、零售市場,一般消費者買到的多為 M 型尺寸。蛋雞在產蛋
高峰期產蛋率為九成,意即十天中會產下九顆蛋,而後日漸遞減。原則上蛋雞至多可以產
蛋兩年,但也可能因為產量下降而提早被淘汰。
https://i.imgur.com/qGhxlKF.png
「強迫換羽」是什麼?會傷害動物福利嗎?
不過讀者應該也經常聽說,蛋雞產量下降後,可以透過「強迫換羽」來增加產量,不必然
會立刻被淘汰。
什麼是換羽?臺灣大學獸醫系教授周崇熙解釋,讓產蛋效率變低的蛋雞禁食、禁水一段時
間後再重新供應,蛋雞會褪去羽毛、換上新羽,人生出現第二春,產蛋率再度提高。
王建培補充,蛋雞要換羽通常在 90 週前後進行,不過這樣的老母雞頂多只能再撐幾個月
,兩歲齡還是會被淘汰。周崇熙則表示,換羽確實有經濟效益,但相對不人道,「學界並
不推薦,但在經濟考量下,我知道業界還是有人會這樣做。」
https://is.gd/HB8fMC.jpg
台灣目前的雞蛋產量靠老母雞們苦撐。(攝影/林怡均)
什麼是「洗選蛋」?比較安全嗎?
相較於傳統市場或雜貨店販售的散裝、秤重雞蛋,超市、超商的洗選蛋多了一套洗選的工
作,包含洗與選兩個步驟,目前都由機器操作,依照機器性能不同,每小時可以清洗的蛋
量從一萬顆至十幾萬顆不等。
雞蛋一排排躺好進入洗選機後,先以冷水噴濕,再經過溫水加軟毛刷的清洗,以熱風吹乾
,就可以進入「選」的階段。雞蛋分級是按照重量,洗好的雞蛋進入裝了幾個磅秤的輸送
帶,由輕至重分六個級別,重量達標後就會啟動彈簧,磅秤倒下的同時,那一級的雞蛋就
會滾進平台中,方便包裝工集中包裝。
國內的蛋雞場對於沙門氏菌等環境條件掌控度較低,洗選蛋比較符合食安要求,不過洗選
過程會洗去蛋殼保護膜,最好要搭配冷鏈保鮮。只是目前洗選蛋不是用冷藏車運送,商家
也經常放在室溫中出售。
相對於洗選蛋,散裝常溫雞蛋通常未經洗選,消費者在打蛋之前務必把蛋殼洗淨,避免蛋
殼上的細菌被吃下肚。
https://is.gd/ezGMHK.jpg
洗選蛋雖然符合食安要求,但學者認為需要冷鏈系統配套。(攝影/楊語芸)
為何蛋殼有不同厚度和顏色?蛋黃顏色深比較營養嗎?
周崇熙提到,不同品種的蛋雞會生出不同顏色的蛋,某些雞種的褐色蛋殼比較強硬,因此
在運送過程損耗較小,但整體而言,蛋殼顏色與雞蛋營養成份無關。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陳盈豪補充,就像老人家容易骨質疏鬆一樣,老母雞的
新陳代謝變慢、鈣質吸收也變差,蛋殼自然比較薄。同時,雞蛋的大小與雞齡有關,雞齡
愈大、體重愈重,蛋重也跟著增加。然而雞蛋變大,蛋殼的原料沒有增加,平均包覆雞蛋
後,蛋殼就變薄了。
許多人深信蛋黃顏色愈深、營養價值愈高,周崇熙直言,蛋雞吃的飼料決定了蛋黃的顏色
。他以鮭魚為例,野生鮭魚的肉是灰色的,但因為人類認為橘紅色的鮭魚肉很棒,所以養
殖場才會在飼料中添加色素。
蛋黃本來是黃色,周崇熙笑稱:「但國人認為紅色具有神祕的力量,願意多花錢去買具有
神祕力量的雞蛋,」因此蛋農會要求飼料場添加色素。不過色素有好有壞,頂級的是添加
天然的 β 胡蘿蔔素,其次則是辣椒素,最糟糕的是用禁藥「蘇丹紅」。
https://is.gd/TJJIFy.jpg
蛋殼顏色由蛋雞品種決定,一般而言,褐色蛋殼比較堅硬。(攝影/Anna Shvets,圖片
來源/Pexels)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