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什麼可教化就必須教化?

作者: tamama000 (肥肥宅2.0 花天狂肥肉中)   2022-02-16 16:08:05
※ 引述《daviden (daviden)》之銘言:
:
:
:
: 近年看到很多案件因為嫌犯有教化可能
: 從死刑改判無期。
: 也有因為爭論是否能教化而纏訟多年的。
: 小弟理組法盲,想請教板上大大
: 為什麼當一個罪犯有教化可能
: 我們就必須不惜成本地教化?
: 為什麼不能權衡輕重下,
: 選擇放棄治療,直接割除社會毒瘤?
: 一般人從升學考試到工作,
: 犯錯機會都是很有限的。
: 社會很現實,沒什麼第二次機會。
: 但是遇到人渣,體制卻充滿溫情與包容
: 有悔意當然輕判,
: 就算沒悔意,法官仍然憑教化的"可能性"
: 不論最後犯人有沒有悔改,都預先寬恕。
: 這看在一般人眼裡,一輩子沒享受過
: 這種信任與關愛,很不是滋味。
: 再說,因為可教化而不判死
: 卻判了無期徒刑,
: 這樣教化的意義是什麼呢?
: 既然法官相信犯人可教化(可重返社會)
: 那就刑滿放人啊!
: 我們社會投入成本去教化
: 犯人也花時間接受教化
: 教化成功,卻把人關到死,沒道理啊。
: 有沒有懂法律的大大能幫我解惑呢?
: 作為法律門外漢,
: 我覺得只討論教化的機率是否為零
: 似乎太狹隘了。
: 應該綜合考量教化成功的利益,
: 教化的成本,以及教化失敗的風險。
: 拋磚引玉,提一個簡陋的數學模型:
: 考慮
: 教化成功的機率: P
: 教化成功對社會的好處: B
: 教化必須付出的成本: C
: 教化失敗對社會的風險: R
: 計算
: PB/ (C + (1-P)R)
: 越有悔悟之心,越容易教化,那P就大。
: 對社會越有貢獻,那B就大。
: 反之,罪行越嚴重越危險,那R就大。
: 所以有悔悟之心,重返社會能工作繳稅
: 比值就會大。
: 反之,沒有悔改的人渣廢物,比值就小。
: 這個模型下,我們不單單是糾結
: 有沒有一絲一毫教化的可能性,
: 而是綜合評量損益。
: 當比值小過一個閾值
: 縱使有教化的可能,還是可以考慮判死。
:
:
其實更北爛的是「職權上訴」
有很多說殺幾個不會判S的
一審被判S刑 後來變無期
職權上訴就是判S刑國家會被強迫幫你上訴
這個應該修掉 才能求仁得仁
不然「職權上訴」加上「不得判比前審更重」
這個buff 下去 被判S刑要連過三關
機率就是1/8 給一個罪大惡極的人這麼多機會
是對的嗎
如果一心球S 他一審就可以如願
何必給大家痛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