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紐時》解析台灣「垃圾車文化」讚世界名

作者: yadogdog (葉豆豆)   2022-02-10 20:42:09
1.媒體來源:
中央廣播電臺
2.記者署名:
撰稿編輯:陳文蔚
3.完整新聞標題:
《紐時》解析台灣「垃圾車文化」 讚世界名曲變召喚信號還成活力公民社會支撐
4.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民眾習以為常的「倒垃圾」這件事,在外國人眼中一切相當新奇,已成為台灣文化風
景一環。《紐約時報》日前特別撰文解析台灣的倒垃圾文化,強調不但世界名曲「給愛麗
絲」變成人們反射性倒垃圾的儀式的一部分,還是現代社會維繫鄰里感情以及促成活潑的
民主公民社會的重要支撐。
《紐約時報》報導,在台北街頭,只要聽到世界名曲「給愛麗絲」的音樂響起,就會跟隨
著一台漆著黃色外衣的垃圾車,即便下雨或寒冷的街頭,就會看到人們步行或騎著自行車
,帶著一袋袋藍色的袋子以及分類好的垃圾前來,這是台灣人生活的日常,世界名曲是一
個召喚信號,召喚人們前來倒垃圾。
滋養社區意識與公民社會一環
許多人是喜歡這個儀式的,來自印尼的看護工Kusmi 喜歡用這個時間跟朋友見面聊天,有
年輕人和朋友一起出來倒垃圾,小巷中也有老人相互幫忙彼此倒垃圾和回收物品,也有人
帶著禮物,趁倒垃圾時間交給鄰居。一位退休民眾林女士就說:「退休了沒事可做,趁這
個時間出來見見朋友真好。」
報導指出,世界各地的垃圾收集系統各不相同,但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任何城市或
鄉村小鎮,每周有五天,風雨無阻,都會發現人們在路邊,身邊放著袋子,等待垃圾車,
這是台灣的「垃圾不落地」政策,讓台灣遠離了「垃圾島」的稱號。環保官員表示,透過
這項政策可以避免堆積垃圾,保持環境清潔。
台家庭垃圾回收率高居全球第二
報導以台北市為例指出,在台北,市民被要求必須購買政府發放的藍色垃圾袋,作為垃圾
費隨袋徵收系統的一部分,有效的對生產垃圾課稅,以鼓勵減少垃圾製造,同時也要求民
眾進行垃圾分類。台北在全市設置了4000多個垃圾收集點,且拆除大部分公共垃圾桶,且
對非法傾倒垃圾處以罰款,同時要求民眾必須進行垃圾分類。
這些措施果然奏效,根據英國環境諮詢公司Eunomia數據,2017 年台灣的家庭回收率超過
50%,僅次於德國,也是世界上人均廢物產生量最少的國家之一。
此外,報導還觀察出台灣的「倒垃圾文化」還培養了許多社區的社區意識,有助於加強支
撐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的公民社會,甚至在選舉期間,還有候選人會特地在倒垃圾時間,
跟著垃圾車前往拜票。
世界名曲洗腦已讓倒垃圾變反射反應
至於為何選擇貝多芬「給愛麗絲」(Für Elise)和波蘭作曲家特克拉(Tekla darzewska-Baranowska)著名的「少女的祈禱」(Maiden's Prayer)作為垃圾車的旋律仍然是一個謎。有人說,是
一位衛生官員在無意中聽到女兒彈奏貝多芬的歌曲後選擇了這首歌,也有人說,垃圾車進
口時就已經是預先編好。
但有一點很清楚的是,這兩首歌都已經成為台灣倒垃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算也有
人不喜歡它,覺得音樂太大聲,但這些歌曲已經引發幾乎是巴夫洛夫式的反應。
在台多年的美國環境科學家、Youtube「Waste Not, Why Not」的主持人馬耐德(Nate
Maynard)表示,垃圾車在台灣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馬耐德回憶起幾年前他在倫
敦的一個公園裡散步時聽到旋轉木馬播放「少女的祈禱」,「竟不自覺感到熱血沸騰,很
想抓起我的垃圾袋。」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24215
6.備註:
垃圾不分藍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