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覺得中醫好棒棒的 回答三個問題就好

作者: lepputte (華英成秀)   2022-01-26 01:44:59
※ 引述《DaiRiT (QSOFA)》之銘言:
※ 引述《cleanID (乾淨ID)》之銘言:
: 1. 濕氣重 什麼意思?
: 現在是叫你用「中醫的角度」,在「中醫的系統」裡,
: 我告訴你,光第一點濕氣中醫理論就鬼打牆了
: 連自己在講什麼都不知道的
: 利濕可以利尿,因為那個濕是水,但把脈的濕氣又跟水不一樣了,神吧
: 津、液、陰、血、濕、水、痰 飲分別為何,哪個是水 哪個不是水,根本沒有人答得出來
嗯,如果想聽中醫的理解,自己看中醫理論又看不懂,想學的話可以教。
只是過去回應的經驗,
實在讓我覺得,真的有辦法討論嗎?
有時候只能自我解嘲說是在整理資料給自己看。
沒有交集有時還是只能各過各的生活
狹義的陰是中醫另外一類的物質,它是一種能夠抗熱的物質(或功能??),
與水液、血液不同。
血就是紅紅的那個,跟西醫一樣,中醫認為津液也會滲注補充到血液中,
所以有汗血同源的說法,陰血這兩個就不在這裏討論。
在這裡主要談一下 液-津-水-濕-飲-痰 這六個,
左半津液是生理的水液,右半濕飲痰是病理的水液。
這些名詞有時候中醫師自己也沒有用的很好,
理想上應該是要精確對應,這樣邏輯會比較清楚。
我想我也只是理個邏輯,澄清一下。
“水”是廣義用法,泛指水液或水液類疾病,
所以可以像"如人飲水”、“水液”
如果指生理能用的水液,水-水精(水中的營養精微)-指津液,
又可分成清稀流動性大的“津”與較稠黏流動性小的“液”*[m,
兩者的分布部位也不太一樣,津主要在外部的皮膚孔竅,液比較分布在關節腔、
體內,像腦脊液、腸液雖然都透明,但都黏黏流動性小,所以是歸在“液”。
汗水相對起來就比較流動性高一點,算”津”。
這個查書都有。
但有時候"水"指病理的水液,如腹水、胸水…。
所以這個字得看它的前後文才知道它指甚麼
濕-濕氣-空氣中瀰漫四散的水蒸氣,
古代認為這種病理的“水氣”,是無形且瀰漫性,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看不到具體有形的“象”,
大自然的濕氣重時會影響人體,使人體不適,但因為它是無形瀰漫,
所以單純的濕在人體的表現其實沒有具體的水液可見,
往往身體覺得沉重腫脹、頭昏頭重,但卻又沒有明顯可見的水腫或水液。
而在脈象上,如果身體濕氣很重容易出現像濡脈這類的脈,
所以有人會說把脈把到濕氣,但不一定會看到水。
不過當濕氣非常嚴重時就開始聚而成水飲,
就像“礎潤而雨”,濕氣重了容易在身體下部、比較涼冷的四肢末端
產生具體有形可見的水液,例如是下肢水腫、腹水這類的。
身體濕氣重也很容易腹瀉,所以才有“濕勝則濡泄”的說法,
濡是濡脈,泄就是拉肚子,
如果要把腹瀉再細分的話,水濕
比較偏具體有形水的拉肚子通常是清晰如水,
比較偏濕的腹瀉通常是黏黏稠稠會牽絲的,拉後還想拉,裏急後重感的。
如上所說,因為水跟濕這兩個常常互相影響,
容易同時出現,所以有時候就通稱叫水濕,
但並沒有說水就是濕。
就像狼狽常聚而為奸,但並不是說狼就是狽。
有形的病理產物,如果流動性大,有時候跟水,合稱水飲。
飲可能指飲入的水液,比如“飲料”、“飲入於胃”的飲,其實就是水。
有時候指病理的水液,比如“水飲”、“痰飲”的飲,
是具體有形,肉眼可見的,流動性比較大的病理水液,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痰就很少會指生理的水液,幾乎都指病理的水液,也是具體有形可見,
除了像咳嗽吐出的“痰”外,也可能是留在身體內比較黏稠白黃的病理產物,
包括像脂肪瘤、乳房纖維囊腫、肥胖(脂肪囤積)、血管內的動脈粥狀硬化,
都可能被當痰,甚至一些腺體的腫大也可能被當痰核瘰癧,如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
因為痰飲之間可互相轉變,所以通常“痰飲”並稱,只是如果仔細分,兩者還是有所不同
又因為痰濕可以說是病理產物的兩端,一個無形瀰漫、一個有形黏稠,所以兩者往往也可
以合稱。
痰是黏稠難流動水液病理產物,跟一樣黏稠難流動的血液病理產物(瘀),有時候很像兩者
會並稱為“痰瘀”,但其實很容易區分,因為瘀是血液產生的病理產物,顏色偏暗紅的,
痰是偏白黃。
“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所以治濕可以透過利尿的方式“間接”治療身體的濕,
而你說濕就是水,ㄟ其實不是,
前面講的如果你懂,當濕氣重時就開始聚而成水飲,
在身體下部、比較涼冷的四肢末端就容易產生具體有形可見的水液
,所以利小便讓水從軀幹的下部走,可以治療身體的濕,
但這並沒有跟你說濕=水
比如房間很濕,還有一灘水,把水吸乾,加上一些其它處理有機會會降低房間的濕度,
但是並不代表水就是濕。
利水幾乎都是指利尿,利下部的水,除了極少的狀況,
例如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五苓散證
,五苓散雖然功效寫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但實際上並不是利尿。本方的治療作用,就在于化膀胱之氣以利水,
運脾陽之機以制水,輸津于皮毛以發汗,蒸液于口舌以止渴。
所以服用五苓散不見得會利尿,而是汗出,
如方後注所言:「多飲暖水汗出癒。」
所以為什麼我說利水“幾乎”都指利尿,並沒有說利水“必”是利尿。
利水的這種方法如果配合滲濕藥,
可以治療身體中下部位水濕停聚且小便尿不太出來的疾病。
用剛剛房間很濕有水的比喻就是利水讓那一灘水(變成尿)排掉,
然後再用滲濕藥(除濕劑)除掉房間中的濕氣,這樣房間就會變得乾爽。
希望這樣有懂一點中醫在說甚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