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癌中之王」胰臟癌、脂肪肝等疾病都跟「

作者: andy199113 (Andy)   2022-01-16 22:45:22
1.媒體來源: TVBS
2.記者署名: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柯勝雄 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癌中之王」胰臟癌、脂肪肝等疾病都跟「它」有關 罹癌危險因子
4.完整新聞內文:
發佈時間:2022/01/16 21:36
最後更新時間:2022/01/16 21:44
https://youtu.be/ang7FrA8vXA
台灣越來越多人有脂肪肝或代謝症候群,以代謝症候群來說,就大幅增加糖尿病、
高血壓、心臟病等等風險,而高糖飲食是一個重大危險因子,台灣人一年可以喝掉
10億杯手搖飲,含糖飲料帶來的健康危害,在中研院的研究中證實,來看這則深度報導。
很多人可能每天來一杯手搖飲好紓壓,台灣人一年能喝掉10億杯以上,但含糖飲料帶來
不小的甜蜜危機。
中研院博士班研究生巫佩蓉:「我現在先秤糖,我們大概可以溶到每c.c.大概是0.5克
的糖。」
搖晃試管讓糖在水中均勻溶解,再用管餵針吸取。
中研院博士班研究生巫佩蓉:「如果抓起來不會不舒服,牠就會像這樣子,來,
喝點糖水。」
餵糖水給小老鼠份量拿捏,不影響到牠的每日進食和健康,以1位6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
73克的糖來算,相當於1.6杯的中杯全糖手搖飲,連續喝7天後,再分析小老鼠的胰臟
組織。
中研院博士班研究生許淵聖:「我們就將試劑以玻片放到這個染色機以後,然後它就會
幫我們進行我們所要的免疫染色,(染色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染色主要是為了讓我們看
說,它細胞裡面特定蛋白的表現。」
染色完成後,放進組織掃片機裡觀察。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胡春美:「如果是在藍色的這個區域,染到褐色的話,
就表示說這個DNA真的是損傷。」
藍色是正常細胞核,小老鼠才喝糖水短短一周就出現褐色,顏色越深代表DNA損傷越
嚴重,這是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院士李文華和研究員胡春美團隊更進一步的研究。
之前他們在2019年曾發表研究,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細胞代謝》上,因為94%的
胰腺癌患者都有致癌KRAS基因突變,研究團隊和醫院合作,檢驗胰腺癌病人的四種
「非癌」細胞,發現有糖尿病的患者的正常胰臟細胞內,可以明顯觀察到基因組受損,
因此推論胰臟在執行代謝作用時出了問題,後來去實驗在正常胰臟細胞中,使用高濃度
劑量的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類代謝的產物,結果顯示,只有糖會讓胰臟細胞產生
基因變異,首度直接證實胰臟癌的關鍵原因,就是糖代謝異常,而2021年在餵糖水給
小老鼠的實驗中,更證實胰臟組織對糖特別的敏感,但在其他組織不會,還發現了。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胡春美:「葡萄糖胺它是一個直接的原料,我們可以
吃到體內,它也可能是一個健康食品,我們吃到體內之後它可以在所有的組織裡面,
轉換成這個細胞跟細胞糖化有關的受質UDP-GlcNAc會上升,蛋白質會糖化,我們在處理
之後,我們發現跟這個糖處理非常不一樣,糖只會到胰臟組織造成損傷,可是葡萄糖胺
處理之後所有組織都損傷了,結果DNA都損傷了,而且在細胞層面上,我們也看見這個
處理對於正常的細胞,可能會有一些癌化的一些現象。」
在小老鼠實驗中,葡萄糖胺造成的損傷,不只胰臟組織,還有肝臟組織,肺臟、腎臟、
大腸和腦的組織,相當驚人,而胡春美建議,民眾一天手搖飲的量,最好不要超過1杯
中杯全糖。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胡春美:「糖的這個飲食的危害是很直接的,並不需要
透過一個複雜性的,你不能說我沒有糖尿病,所以喝糖沒有關係,雖然這個DNA的損傷
不是立即性看到的,損傷之後就馬上會可能致癌,或馬上就是會發生這個疾病,可是
它這是不可逆(難以修復)的一個現象,不斷地累積的情況下,就是有機會去讓你更多有
癌症,或其他疾病的一個發生。」
高糖飲食帶來很多健康危害,像是容易導致脂肪肝,而脂肪肝除了是肝癌高風險,還有。
三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煊淮:「我們那時候在想就是說,很多癌症可能跟這些代謝
症候群是有相關的,那在肝臟的部分,我們知道就是說,那個脂肪肝其實也就是代謝症
候群的,產生的一些結果,那所以我們想說那這個脂肪肝,跟其他癌症是不是也有一些
關聯,去把我們醫院過去幾年的病例,把他(胰臟癌病人)當時診斷然後的片子,(電腦)
斷層的片子把它調出來(比較),就是脂肪肝的人相對他的 ,得到有這個胰臟癌的風險
相對是比較高的。」
三總醫師林煊淮發現,有脂肪肝的病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台灣越來越多
人有脂肪肝、代謝症候群,而有時候疾病的發生,見微知著。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代謝症候群未來成為糖尿病會比一般人,大概都比一般人高出
將近6倍,那這些代謝症候群可能未來會走到高血壓的病人,大概也比一般的人大概高出
將近4倍左右,那我們今年(2021)跟健保署一起合作,就希望把這些代謝症候群的人,
利用疾病的管理跟風險因子的控制,希望我們醫療機構能夠早一點介入。」
高糖、低纖、高油脂飲食都容易造成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就是疾病前期,除了拉高
糖尿病、高血壓風險,也比一般人增加3倍高血脂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
病人,在WHO的數據中,罹患慢性病一年平均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佔了全球死亡人
數的71%。
而根據國健署統計,他們提供的40到64歲成人健檢,108年有198.4萬人參加,找出71.7
萬人有代謝症候群,當中有55.9萬人,沒有積極追蹤關於糖尿病或腎臟病,而在健檢中
還發現,有48.4萬人血糖異常,如果沒有好好追蹤,預計1年後會有最多10%,大約4.8
萬人進展成為糖尿病,早期介入避免變成糖尿病,而照顧上再考量共病因素。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我們有糖尿病的那個整合計畫,有那個腎臟病的一個照顧,
對不對,假如說我們腎臟已經不好了,開始要在照顧他,怕他未來會走向洗腎的時候,
假如能夠延緩他進入洗腎,這個就是我們,對不對,洗腎前的一些照顧的時候,那我們
同樣也是有一些指標,要求他們照顧,在這兩個中間的這一段,我們現在是新加進去的,
就是有糖尿病,又有就是說腎臟不太好的,這個早期症狀的時候,這個我們這一部分的
話,我們也拜託醫療體系的人,我們給他們更多的資源(照顧病人)。」
注意飲食別掉進「甜蜜蜜」陷阱,定期健檢早期發現不對勁,治癒率才高,病魔當然
可怕,但可怕的還有你的疏忽和僥倖。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news.tvbs.com.tw/life/1692226
6.備註: 喝手搖飲的臭肥宅等著得癌症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