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好慘!台灣珊瑚監測調查結果出爐 小琉球

作者: Waitaha (Waitaha)   2022-01-13 21:28:13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記者署名:
地方中心吳慧芬/高雄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好慘!台灣珊瑚監測調查結果出爐 小琉球等7處海域被評「失能」
4.完整新聞內文:
令人惋惜。海保署今公布「台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共調查台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
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結果顯示,北部的卯澳淺水海域、南部的萬里桐
深處海域、小琉球美人洞淺水海域、漁埕尾與厚石裙礁的深、淺水海域共七處,珊瑚覆蓋
率不僅小於一成,珊瑚與藻類比例也小於0.1,已失去珊瑚礁結構與功能,被評為「失能
」。
海保署表示,台灣面臨珊瑚礁海水溫增高而白化的現象,海保署2021年度與國立海洋生物
博物館合作,進行臺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結
果顯示有33處狀態穩定,7處失能,需要加強維護。
海保署表示,調查團隊參考國際近年珊瑚礁評估方式,將台灣珊瑚群聚分成四級,從嚴重
到良好,依序為「失能」、「衰退」、「穩定」、「健康」,並加入藻類數量指標,透過
珊瑚(硬珊瑚與軟珊瑚)覆蓋率除以藻類(大型藻與毛叢藻)覆蓋率所得出比例,以提供客觀
評估珊瑚保育成效的科學基礎。
此次調查發現,台灣屬於失能海域有7處,包括北部的卯澳淺水海域、南部的萬里桐深處
海域、小琉球美人洞淺水海域、漁埕尾與厚石裙礁的深、淺水海域,這代表這7處海域珊
瑚覆蓋率<10%且珊瑚/藻類比例<0.1:失能。國外研究結果顯示10%的硬珊瑚覆蓋率是珊瑚
礁碳酸鈣生產的最低閾值,因此將覆蓋率低於10%的礁區列為已失去珊瑚礁特有及關鍵的
結構與功能,屬於第四級「失能」。
至於第三級「衰退」的定義為珊瑚覆蓋率10-30%且珊瑚/藻類比例≦0.5,此次調查共有22
處海域。第二級「穩定」定義為珊瑚覆蓋率30-50%或珊瑚/藻類比例>0.5,此次調查有27
處海域。
而第一級「健康」的定義為珊瑚覆蓋率>50%,此次調查共有6處,北台灣完全沒入榜,東
台灣有豆腐岬淺水海域、基翬(音同灰)淺水與深水海域、三仙臺南邊水與深水海域,而
南台灣僅核三廠出水口深處海域入榜。
海保署表示,整體調查結果顯示,東海岸的珊瑚群聚狀況相對最為健康,北部、南部及澎
湖穩定,北部的卯澳、南部的萬里桐及小琉球部分地點屬於失能,推測原因包括人為活動
破壞、污染、土地開發與廢水排放過度,或是遊憩活動的踩踏或破壞所導致,再加上近年
愈加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例如前年全臺海域廣泛發生海洋熱浪造成的珊瑚大白化事件,
尚未能恢復。
海保署呼籲民眾到珊瑚礁區該注意8件事,包括不踩踏、不揚沙、合格玩家、保持適當距
離、海洋友善防曬、不餵魚、不吃珊瑚礁魚、減塑行動共同為守護美麗的珊瑚與海洋環境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appledaily.com.tw/life/20220113/7QU62MW6Z5CUZILWY33X4SAJSY/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