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台灣生育率世界第一!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12-08 07:29:55
你這篇文大方向是沒錯,問題是你導入的議題
我一直覺得台灣很多人不想生,是不想要後代進入他們自己的迴圈
尤其是龐大的白領中產階級
你先問問自己:
你童年非常快樂嗎?
你受教育時期快樂嗎?
你工作時期又快樂嗎?
重點是
你自己對成就新生命有興趣嗎?
我們很多長輩,根本沒想過這件事情
他們只是在追求社會普遍價值觀的正確答案,結婚=>生子=>有家庭
那他們是好的父母親? 好的夫或妻? 可能甚至兩個腳色都不是當得特別好
也許他們有努力嘗試,也許他們內心深處就認為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然後遺憾地過了一生,或是轉移所有的期待到自己的後代身上
生或不生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應該是選擇,而不是陷入正確答案的迴圈
政府要提高生育率,應該是要說服人民這裡是個好地方
你的教育、你的學習歷程、你的未來人生會一直改善
我常常覺得,一個國家已開發的生育率就是代表著人民對國家有多少期待和希望
這邊我強調已開發,因為開發中國家的人力多數時候都代表著經濟力
但已開發國家家庭的人力要是素質過低反而很有可能成為累贅
歐美日生育率目前都還比台韓還高,意思是在對未來的希望上
他們人民相對台韓是有信心的
不過講到生育率,我想一定一堆人怪台女自抬身價眼高手低XDDD
那問題就來了,你自己在人肉市場的價格是不是也放太高呢?
你希望對方生育,那是否在外型或是其他部分要求要下降呢?
你說一堆普妹要求超高,那你自己是條件超群的個性超好的城武嗎?
然後會有另一派是怪女性教育水準變高所以都不想生
沒有,其實女性教育水準提高通常都是該國產業升級的結果
產業升級結果下,人力(勞力)不再是經濟的唯一指標
一個MTK工程師 vs. 七八個超商店員 vs 無限個公廟陣頭
這就是產業升級下人力價值的判斷
至於總統或一堆女性官員生不生,我覺得那是他們的選擇
只是在那個年代他們能夠選擇,為什麼現在要指責不生的年輕人們不愛國?
※ 引述《christopherl (Crystal~++)》之銘言:
: 為什麼呢?
: 就是台灣的教育太在乎所謂的「標準答案」,包括性教育,
: 日前一則新聞《願意負責被拒!高三男搞大肚 女友家長「索100萬」急求助》,
: 引發了網友討論。最讓我驚訝的不是懷孕,而是居然連要不要墮胎,都不敢做決定
: 還要上網問網友意見。
: 這不禁讓我想問,我們的性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 而網友的意見,也是令人驚嘆,「反正生下來也是吃苦,還不如墮掉」
: 不符合家長主義式的標準答案,就是墮胎、禁止、處罰,「不要生對你比較好」
: 符合標準答案的,才可以生育小孩。
: 台灣有句話說,找配偶「要媽媽喜歡」「少子化都爸爸害的」就是這麼來的。
: 我們的教育,從來不教我們自己做決定,而是別人幫我們決定。
: 女方爸爸堅持要拿掉小孩,網友們覺得小孩生下來也是吃苦
: 卻從來沒人關心當事人自己是怎麼想的。
: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只教我們背誦標準答案,
: 從來不教我們「沒有標準答案」的議題?
: 也從不教我們「尊重他人的價值觀」?
: 著名的政治哲學家約翰,彌爾說過:
: 「不可用保護為名,行迫害之實」
: 「文明社會中,唯一能阻撓公民意志行使權力的理由,就是避免傷害他人。
: 人的善,不管是實際或道德上的,都不足以成為藉口,
: 不能理所當然地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或者為了讓你更快樂,
: 被強迫或忍受強加於自己身上的行為,甚至只是在別人眼中看來,這麼做更為明智或更正
: 確。」
: 另一個例子,取自於《管制、圍堵與逃逸:高中校園的性論述生產機制與多元性實踐》
: 「一間一間給我搜」,生教組長接獲學生通報,有學生在廁所性行為。
: 學生被記了大過,雙方家長告上法院。事後不知道為何,
: 女學生性行為的事情,在校園流傳開來,「婊子」「公車」,
: 女同學成為男同學言語霸凌的對象,國中過著痛苦的日子。
: 在《未成年人合意性交罪之實證研究》這篇論文中也指出
: 「法條背後的意義似乎是在維護家長的貞操觀念」
: 這種以「保護未成年」為名義,實際上在迫害未成年思想的教育、法律
: 不僅沒有任何教育效果,還剝奪了他們學習做決定的能力。
: 許多家長為了控制小孩交男女朋友
: 給他處罰、禁足,監控手機訊息,搜房間找保險套等等
: 我有個高中同學,爸媽有控制狂,在高中就已經有精神症狀,
: 上了大學一年級,無法適應社會,大一就瘋掉了
: 上了大學也可以明顯觀察到,上大學還跟家人同住的同儕,連在外過夜,交朋友都會被管
: 人際交往的技巧,明顯比同年齡學生慢一大截,更別說掌握交男女朋友這種高級人際技巧
: 很多都變成所謂的媽寶宅男女、佛系男女孩
: 相反的,荷蘭的性教育,很早就開始教導學生「做決定」的能力
: 荷蘭「去問題化的性教育」,遵守「價值中立」原則。
: 相當於我國國中的年紀,健教課就開始討論性行為、避孕等等議題,而且「尊重每個人的
: 價值觀」。
: 荷蘭有來自各地的移民,有思想開放的國中生可接受一夜情,也有嚴格遵守教義的穆斯林
: 大家可以討論彼此價值觀的差異,並且互相尊重
: 荷蘭性教育課本網址
: https://onlinetouch.nl/soaaidsnederland/engels-leerlingmagazine?html=true#/10/
: 在他們的教師手冊上寫著:
: 人際關係的教學應當處理部分學生性關係的問題,
: 其目的在於,提供同等的支持與瞭解給未曾有過性經驗的年輕人(通常他們是還「等待」
: 以及以有性經驗的年輕人,其中不少已有固定的關係。
: 這兩個群體都應該感覺自己受到尊重,而且也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激勵。
: (其實是瑞典的教師手冊的句子,我覺得寫得很好,借來用一下)
: 歐洲國家爸媽很早就放手,給孩子做決定
: 他們的小孩從小就在這種自由主義式的教育下成長,
: 才能從自己的生活中的經驗中,學習被愛與愛人,培養出獨立的人格
: 長大才能順利有自己的伴侶
: 如果台灣人什麼事情都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不符合主流價值的答案的就禁止、處罰
: 「我覺得他還小」,這種沒有任何心理學證據的論述,也沒人在意當事人的情感需求
: 連愛情,性行為都要追求標準答案,不是標準答案就叫子女分手,「媽媽不喜歡」
: 少子化也是必然的趨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