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法國報告:海內外影視作品淪中共滲透工具

作者: pulagu (火星塞)   2021-10-11 00:29:27
法國報告:海內外影視作品淪中共滲透工具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1/10/id13278616-2109270053181501.jpg
近日,法國重磅報告揭露中共利用影視作品,在海外進行滲透活動。圖為2021年9月26日
,法國巴黎軍事學院。(傅潔/大紀元)
【大紀元2021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北報導)近日,法國國防部下屬的軍事學院
戰略研究所(IRSEM)發布題為「中國(中共)影響力行動」的報告,揭露中共在海外各
領域的統戰部署。報告指出,在文化滲透方面,中共一邊輸出影視等產品,達到宣傳、散
播假消息的目的;一邊以利益為要脅,影響、審查海外文藝作品。
聽新聞:(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五機構遭點名:輸出文化產品 宣傳中共論調
報告指,從2006年以來,中共三個「五年計劃」先後提出所謂的中國文化發展戰略, 旨
在加強文化宣傳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文化產品,如電影和電視劇等,若能打入國外市場就
是強有力的誘惑工具。
2017年,中共商務部宣布其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為900億美元,其中電影電視產品的出口額
超過4億美元。《中國日報》 同年報導,中國已將超過1,600部影視作品翻譯成36種外語
,包括英語、法語、俄語和阿拉伯語,在約100個國家播放。
在文化產品出口中,以下5家機構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CITVC)成立於1984年,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MG)的子公司。它
與外國頻道建立合作關係,致力於播放、推廣中國電視劇。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CHNPEC),是專門從事中國影視劇在世界範圍內營銷和
推廣的主要機構之一,隸屬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每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CIFTPE),由中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
影電視集團共同主辦,用來展示中國出口成就和國際合作進展,至今已舉辦16屆。
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 (FTIEA),2017年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廣播電視總局支持
下成立,現有五十多個成員。據《人民日報》2017年報導,該協作體成員致力於生產「體
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作品,並要積極參評國際影視節展等活動,「長遠布局影
視文化進出口領域」。
此外,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 (BRMC) 成立於2016年,目的是發展「一帶一路共同體
」的國際影響力。在成立儀式上,中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要求與會的海內外媒
體「做絲路故事的講述者」;據新華社2017年報導,截止當時,該機構在全球的成員和夥
伴已達85家。
那麼,上述機構都向海外傳播哪些文化產品呢?
報告寫到,除了一般國產影視劇,他們還輸出《紅海行動》和《戰狼》等所謂「愛國主義
」電影,企圖塑造中共軍人的正面形象,給外國觀眾洗腦。
他們輸出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描繪在人類面對滅亡危險之際,美國人不見蹤影,是
中國人戰鬥到最後拯救了全人類。電影傳達的信息非常強烈,且與中共的論調相吻合:第
一,宣揚中國(中共)關心他人利益;第二,在此論調基礎上提出了其取代美國的方法。
除了影視劇,中共也通過電子遊戲施加文化影響。近年來,中國電子遊戲公司啓動大量收
購外國公司的戰略。
例如,騰訊在2012年收購了美國公司Epic Games(開發「堡壘之夜」等遊戲)40%股份;
2015年對美國公司Riot Games(開發「英雄聯盟」等遊戲)實現100%控股;2016年收購芬
蘭Supercell公司(開發「部落衝突」等遊戲)84.3%的股份;2018年收購新西蘭公司
Grinding Gear Games(簡稱GGG,開發「流放之路」等遊戲)80%的股份。
報告指,中國(中共)對遊戲市場的滲透增強了它的影響力、控制反共言論和違背其立場
的能力,並將該市場變成一個傳播假消息的強大工具。
長臂伸向海外:阻撓藝術團演出 騷擾施壓外企
在輸出宣傳的同時,中共還將審查的長臂伸向海外,插手他國內部事務,阻撓與其不同調
的文藝演出。
例如,2017年,中共大使館向丹麥皇家劇院施壓,阻止與法輪功有關的神韻藝術團在該劇
院演出。IRSEM報告稱,有時,中共的壓力在那些中國生意夥伴圈內流傳,以致其不用親
自動手,當地有關部門就代勞了。
2018年, 倫敦王家劇院(Royal Court Theatre)拒絕上演一個反映西藏的演出。他們並
不是遭中共施壓,而是接受了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的建議:如果上演這齣
戲,就會損害王家劇院在中國的活動。
此外,在作品需要傳播媒介的領域,如刊登在網站或社交網絡上的照片,北京通常對傳播
者施壓,以達到刪除內容的目的。
一本新疆攝影集(Dust, André Frère Éditions, 2021)的作者、攝影師帕特里克‧
瓦克(Patrick Wack)對此深有體會。最初,柯達公司(Kodak)要求他在公司的
Instagram帳號上發布十幾張作品。發布後,圖片搭配作者所附的說明文字,揭露出了中
共在新疆的鎮壓。
之後,柯達突然撤掉發布內容,並解釋說,「瓦克所表達的觀點並不代表柯達的觀點,亦
不獲柯達認可。 對於帖子可能造成的任何誤解或冒犯,柯達深表歉意。」
瓦克說,「我想他們遭受到了中國民族主義人士的騷擾,管理層害怕了。」報告指,柯達
發布的道歉信息,的確與很多屈從於中共審查制度的企業所發的信息非常類似。
設電影准入前提 用黑名單威嚇國外電影人
而對於想要進入中國的海外文化產品,IRSEM報告表示,中共封鎖認為對其有威脅的內容
,重點包括但不限於:法輪功、西藏、台灣、新疆、海外民運團體等。最簡單的封鎖方式
,是刪除文藝作品裡中共指定的鏡頭、故事或對話,作為該作品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前提

以好萊塢為例,非政府組織美國筆會(PEN America)在2020年8月發布一份報告,披露「
許多為了接觸中國觀眾的美國電影公司在言論自由方面做出了艱難且令人不安的妥協」,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直接邀請中國政府的審查官去他們的拍攝現場。」而受中共影響的
內容,有些不僅面向中國觀眾,還面向國際觀眾。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背後的中國投資大幅增長:在全球最賺錢的100部電影中,中國在
1997年至2013年的17年間,投資了其中12部;而在2014年至2018年的短短5年間,中國投
資了41部。
「攻勢顯而易見,這些中國投資使北京對受益的美國電影公司有相當大的控制力。」
IRSEM報告說。
嘗試控制國外電影之初,中共是利用「黑名單」威嚇、影響國外電影人。
這個轉折點出現在1997年。當時,講述達賴喇嘛青年時期的《達賴的一生》、指中共入侵
西藏的《西藏七年》,以及講述一名美國律師在中國被誤控為謀殺犯的《紅色角落》這幾
部電影接連問世。
北京不僅不允許它們在中國上映,據說還將片子的導演和主要演員列入黑名單,勒令相關
製片公司五年內不得到中國工作。儘管當時中國市場規模不大,但好萊塢立即「明白了意
思」。
邁克爾‧埃斯納(Michael Eisner)曾製作《達賴的一生》,也是迪斯尼前首席執行官(
1984~2005)。1998年10月,他在北京會見中共時任總理朱鎔基,向其道歉並承諾不會再
有這種情況發生。此後,美國電影公司逐漸向中共的要求妥協。
報告指,上黑名單的製片人、導演或演員被分出等級,給予不同程度的懲罰。他們或只被
警告,或被一次、多次拒簽,或遭封殺數十年。
比如,演員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因出演《西藏七年》激怒中共,直到2014年才被
允許再次入境中國,而該片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在2009年就被要
求拍攝法中合作片。
阿諾為何更早解禁?2009年,他在微博上發布中文公開信,對《西藏七年》在中國產生的
負面影響表示「深深的遺憾」,並聲明他「從未支持過西藏獨立」等。這條微博後又被刪
除。
報告說,「當眾認罪」後,阿諾與一家中國公司合拍電影《狼圖騰》(2015年上映),同
時簽署「未來三年兩部電影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為法中基金會戰略委員會的成
員。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10/3/n13278578.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