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發明沙茶醬的人真是天才?

作者: SMIC5566 (目標是foundry廠前三名!)   2021-10-03 21:50:23
※ 引述《noah23 (諾亞方舟)》之銘言:

AUwalker: 支那人也來唬爛 前半段是cheap 的內容後面在那裡鬼扯,先不
說廣州任何方言沙跟殺都是不同音。
中國從南到北我遇過的只嫌不夠辣沒
聽過誰在怕辣的

https://kknews.cc/food/y5qe8yn.amp
廣東人為什麼愛吃福建人?
分類:美食 時間:2019-09-25
廣東人為什麼愛吃福建人?
廈門人泉州人漳州人等:瑟瑟發抖.gif
福州人:因為我們超甜啊!
廣東人吃不慣辣,所以湖南人是萬萬不能吃的。廣西人肉質較硬沒什麼味道,全是酸筍味。福州人就不一樣了,愛吃甜食還靠海,經常吃魚營養豐富,既好吃又有營養,何樂不為?
在吃甜這件事上,福州人絕對可以驕傲地挺直腰板:I am No.1。你或許不屑,吃辣能力Max的川渝湘人才叫英雄好漢,吃甜又算什麼?
別不在意,福州人吃甜的能力可能超乎你的想像:除了擁有數不勝數的傳統甜點,做海鮮要放糖,煮稀飯要放糖,就連炒青菜也得放糖!
難怪郁達夫曾在《飲食男女在福州》裡吐槽:福州人愛吃甜,吃到牙齒「十人九壞」。
同屬於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閩菜,福州菜不同於其他福建菜,鮮香之餘酸甜的特點比較突出,但它甜得真有這麼邪乎?
然而對於「咸滋味,淡清甜」的福州人來說,「吃甜」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我奶奶燉排骨湯,都要加一點白糖,喝起來比較甘甜。」
「小時候吃稀飯都是放白糖啊,沒毛病。」
「福州的荔枝、龍眼的季節又快到了,我們一般蘸白糖吃。」
其實,福州菜的甜度,在部分菜名里就可窺見一斑。
比如「荔枝肉」,看名字就很甜吧,其實吃起來也是甜的。但甜味的來源並不是荔枝,所謂荔枝,其實是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經烹調後形似荔枝。
這道菜之所以是甜的,是因為福州當地重量級的調料:白糖與豬油。雖然後來也衍生出了用真正的荔枝肉配番茄醬的做法,但還是沒有直接加糖有靈魂。
再比如「芋泥」和「花生湯」,都是福州有名的甜品。
福州每逢吉辰喜宴,名菜芋泥多作為壓軸菜品推出。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將芋頭去皮切塊,上鍋蒸45分鐘,碾成泥後加入豬油攪拌均勻。
注意:重頭戲來了!攪拌的過程中放入大量白糖,復蒸一刻鐘——糖才是這道菜的精髓。
豬油的香味配上白糖的甜意,在卡路里與甜度的雙向夾擊中,幸福感直線上升。對於名小吃花生湯,地道的福州人一定會推薦「沒牙伯花生湯」,你說說吧,甜得牙都掉光了,可不是正宗嘛!
在福州,對海鮮的評價標準除了鮮就是甜。
你沒聽錯。魚、蝦、螃蟹、海蠣,就連是苦螺,不管做法如何,都得加點糖。老一輩人做魚湯,只需要老三樣:魚、水、糖。而許多福州媽媽都會煮給家裡吃的一樣補品:「紅鱘煨桂圓」,也就是煮青蟹,配料是糖與桂圓。
其實,福州與糖的不解之緣最早可追溯至自西漢時期。
劉歆《西京雜記》曾述「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在當時,蔗糖製品實屬稀罕,是作為貢品的存在。到了元朝,作為重要港口,福州在製糖工藝上已經達到了世界最高水準,蔗糖製品遠銷至海外。馬可波羅在遊記里也曾記錄這一盛況:這個地方以大規模的製糖業聞名,出產的糖運到汗八里,供給宮廷使用。明末清初時期,蔗糖一躍成為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的三大法寶,可與絲綢和瓷器比肩。
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稱:「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諸物皆所嗜好。」對於福州人來說,如此大的驕傲,把它吃到肚子裡,也算是最好的致敬啦!
除了歷史口味沿襲,對烹飪的精細要求也是福州人愛吃甜的重要原因,正所謂「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
其實,雖然江浙菜系同樣偏甜口,但江浙人放糖還有一套大致定律:紅燒的菜一般會加糖,而白灼或清炒則不會。這與連炒青菜都放糖的福州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大喇喇的福州人倒也不在乎這些,只開玩笑說上兩句:應該是福州的吃甜程度,其他城市已望塵莫及了吧。
對於他們來說,與其在乎排行和存在感,倒不如約著戀人或拉上三五好友,逛逛夜晚的江濱,再喝上一碗古早味的花生湯,吃上一份鮮甜的魚圓。
畢竟這座城市透著濃濃的煙火氣味,在這樣的煙火氣中撒入一把糖,小火慢熬出的日子可是愜意得很吶。
文章來源:一起漲知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